EM菌群:垃圾有機成分降解的催化劑
“EM”菌群最初于上世界90年代初期被一家科技公司引進國內,當時掀起了垃圾處理界的一股潮流,被廣泛地應用于垃圾和污水處理。但很快就在市場上泛濫,甚至是一些公司虛假宣傳,夸大事實,導致EM菌在國內廢物處理領域一度聲名狼藉。
洪梅鎮洪屋渦垃圾填埋場利用EM菌群進行垃圾填埋場的改造,一年的實驗后,與以往的臟亂臭形象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洪梅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轄區內一家民營農業科技公司運營省物價局技術改造的,目前,主要的檢測指標臭味、重金屬等都已合格。今年7月底,由東莞市發改局牽頭,市城管局和市環保局邀請專家組成專家組對該實驗項目進行了評估,專家們認為,對于洪梅垃圾填埋場的整治是有效果的,需要繼續完善。
系統的運作流程
上元池:利用水動力分揀垃圾
發酵后的垃圾,用鏟車推到一個水池里,項目中的這個水池叫做“上元池”。水池中有一個機械攪拌器,垃圾在水中不斷攪拌,塑料類的垃圾漂浮在水面上,金屬、橡膠、砂石等則沉入水中,垃圾中的污染因子則溶解在水里,水池里的水將和滲濾液一起經過處理。
下元池:生物鏈凈化污水,魚兒吃掉蛋白質
噴淋車間低下藏著處理污水的循環管道,滲濾液在管道中循環一圈需要7天。經過7天微生物發酵,滲濾液中的氨氮等污染因子都轉化為了蛋白質。這時水才會進入自轉池(下元池)。經過處理的滲濾液根發酵場地剛手機的滲濾液相比,顏色變深,而且已經沒有了臭味。池內有多個曝養裝置和傳動裝置,不斷讓微生物發生作用,將氨氮等污染因子轉化為蛋白質,自轉池內養了上億條魚,將蛋白質消化掉。傳動裝置,讓水在池塘內不斷轉動,污水中的重金屬等污染因子,在透過生物制劑柵欄,進行消除。
坤元池:重建生態循環系統
由自轉池處理過的污水已覺有些清澈了,之后這些初水再進入“坤元池”,里面養著數十條錦鯉。技術人員說,改造這個垃圾場的菌種就是在這個池子里培養出來的,因此取名為坤元。在從坤元池流出來后,水會經過渠道,進入人工濕地,透過濕地后,會沿著環繞場地一周的水渠回到噴淋車間。增加一些生物菌種后,會用作噴淋垃圾的用水。
據了解,EM菌的確能夠應用于垃圾處理,但只是起到一種加速垃圾中有機成分降解的速度,也可以起到殺毒除臭的作用,實際上主要的作用就是一個催化劑,并不能包治百病,解決所有問題。其他的環節還是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的。
目前,廣州的番禺也有垃圾場在做類似的試驗,而在河道整治領域,珠三角很多城市的項目都在使用類似的東西,該技術有望向全國推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