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山中藏著什么寶藏?
新加坡是有名的花園國家,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在這樣有限的土地上,如何處理每天上萬噸的生活垃圾,過去還是新加坡環保部門的一道難題,可現在,通過向垃圾要效益,新加坡人讓垃圾變廢為寶、造福于人。
垃圾連續十年減量
面對日益增長的垃圾,新加坡政府早在多年前就制定了3項垃圾處理的具體政策。
一是焚化,即通過焚化使垃圾體積縮減,然后對焚化的灰燼和不可焚化的垃圾進行埋置。如果只是對垃圾進行簡單的焚化處理,新加坡每隔35年就需要新建一個焚化廠,每隔25年~30年就需要新建一個垃圾埋置場。因此,新加坡制定了垃圾處理的其他配套政策。
二是再循環,即對各種垃圾進行回收再利用。比如,垃圾分為生活垃圾和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可進一步細分為餐廚垃圾、紙張、飲料罐、玻璃、塑料瓶、紙箱、衣物等;工業垃圾可進一步細分為塑料廢料、木料廢料、金屬廢料等。除了餐廚垃圾,其他大部分生活垃圾和工業垃圾均進行再循環利用。
為了做好垃圾再循環,新加坡采取了許多措施,比如,在地鐵站外、街道、購物中心和社區等公共場所放置分類垃圾桶;向居民發放循環袋、再循環桶(箱),每隔兩個星期從每戶居民家中回收可再循環的家用垃圾。
三是減少垃圾產量,即采取控制垃圾源頭的辦法減少垃圾產量。比如,減少原料、減少包裝物、采用簡易可再循環的設計等。采取這些措施后,新加坡日產垃圾量已從2001年的7700噸減少到2005年的7000噸,自2005年后垃圾數量持續減少,一直保持到現在。
1999年以來,垃圾處理公司將玻璃、塑料、電子裝置甚至混凝土等一切可再循環利用的東西都充分再利用,將無法利用的東西燒成灰燼,再用這些焚燒垃圾剩下的灰燼,填造新的小島,達到用垃圾填海造地的目的。可以說,1999年是新加坡垃圾處理的一個轉折點。
垃圾島成度假勝地
新加坡是世界有名的填海造地的國家之一。在1998年世界地圖冊上,還注明新加坡的國土面積為641平方公里,而現在卻是716.1平方公里(2013年數據),15年間凈增國土面積75.1平方公里,這也是垃圾的功勞。
實馬高垃圾埋置場就是用垃圾填埋建成的一個小島。據介紹,打造這樣一個小島首先要造堤圍出一塊空地,堤的防水性能要好,以防填置物污染海水,因為新加坡對環保要求非常高,之后將焚燒后的垃圾廢物填到空地里。經過8年的努力,一座用垃圾造的小島——實馬高島誕生了。
實馬高垃圾埋置場于1999年啟用,總面積350公頃,總埋置量可達6300萬立方米。無法焚化的垃圾如建筑廢料和垃圾焚化爐的底灰等,都被送到實馬高島埋置。目前,島上每天埋置垃圾大約2000噸。雖然這個島是垃圾埋置場,但保護環境的工作不僅沒有馬虎,反而更加講究。
第一階段計劃,新加坡環境局把垃圾埋置場劃分成11個區,儲存著新鮮海水,準備埋置垃圾。目前這11個隔間中有4個隔間中填埋的垃圾已經高出海平面近兩米,每當一個區的垃圾填到兩三米高時,當局就會鋪沙種草,然后再繼續埋置垃圾。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到時候,當局會在上面栽種植物。
實馬高島在完成埋置垃圾的使命后,將是一幅山巒起伏的景象,與其他小島沒有什么區別。隨著新加坡全國再循環計劃的展開,需要埋置的垃圾不斷減少,實馬高島垃圾埋置場的使用壽命會相對延長至2040年。
如今,這個島嶼已開發成環境優美的度假勝地。日前新加坡政府對外開放了這座世界上第一個幾乎全部由垃圾堆成的人工島,讓人們到這里領略化腐朽為神奇的富饒美麗。上面蔥郁的椰子樹和菩提樹分布在柏油馬路兩側。矮小的大葉草非常柔軟,像是在地上鋪了一層綠色地毯。島上有超過13公頃的紅杉林,它們成了許多生物的棲息地。
另外,一些環保組織還在實馬高島栽種了一些新的樹種,如來自南美洲、佛羅里達和加勒比海的植物海葡萄,它會結出成串的果實,成熟時從綠色變成紫紅色,可用來釀成類似酒的飲料。其他新樹種包括中國瓊崖海棠樹和棋盤腳樹,大多種在島上的路旁和岸邊。
3%電力來自垃圾
新加坡焚燒垃圾的主要目的是縮小垃圾的體積、環保衛生,此外,它還有另外一個目的:新加坡大約3%的電力是由焚化裝置產生的。垃圾燃燒時不需要任何其他燃料熱度就能達到1000℃。
新加坡現有4個垃圾發電廠,年生產電力9.81億千瓦時,占新加坡全部電力的3%。散發的熱量將水加熱至沸騰,驅動發電機運轉。
新加坡這4個垃圾焚化廠均不是自負盈虧的企業,而是直接隸屬于新加坡環境局的政府機構,所有工作人員都是政府公務員身份,所有投資都是政府財政投資,沒有稅收。雖然是鐵飯碗,卻是盈利企業,不但政府無負擔,還為財政賺了錢,所有利潤均上繳財政。
如大士南焚化廠運營收入約1億元新幣(1新元約等于5元人民幣),其中運營成本約2000萬元新幣(主要包括人工薪資和日常維護費用),盈余約8000萬元新幣。運營收入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垃圾處理費,每噸約77元新幣;二是發電收入,每千瓦時約0.1元新幣,與普通發電廠價格一致。垃圾處理費和發電收入分別占運營收入的6%和4%。
據統計,2010年新加坡的垃圾總量為560萬噸(其中建筑垃圾產生量約為60萬噸),54%被回收利用,其余的全部進行了焚燒處理。
新加坡對建筑垃圾分類利用也是與眾不同。承包商為減少建筑垃圾處理費用,一般在工地內就將自身可利用的廢金屬、廢磚石分離,自行出售或用于回填和平整地面,其余則付費委托給建筑垃圾處理公司。
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場所內,對建筑垃圾實施二次分類:已拆卸的建筑施工防護網、廢紙等將被回收打包,用于再生利用;木材用于制作簡易家具或肥料;混凝土塊被粉碎后加工用于制作溝渠構件,粉碎的砂石出售用于工程施工。
未進入綜合利用廠的其他建筑垃圾被用于鋪設道路或運送至實馬高島堆填區填埋。非法丟棄建筑垃圾的,最高將被處以5萬新元罰款或監禁不超過12個月或兩者兼施,建筑垃圾運輸車輛也將充公。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