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盤縣治理拖長江污染 魚蝦重新繁衍生息
40多歲的趙師傅在貴州省盤縣拖長江邊長大,在他的記憶中,拖長江是清澈見底的,小時候去河里捕魚是一大樂趣。但是,這種美好的記憶沒有延續下去。
拖長江是北盤江南岸支流,屬珠江水系,發源于盤縣沙沱大田。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拖長江流域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開采和初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流域沿線分布有盤江煤電(集團)公司火鋪礦等16個國有大中型煤炭企業,地方煤炭、洗選、焦化等企業100余家。這些工業企業產生的煤礦廢水、洗煤廢水長期超標排放,拖長江變成了“煤泥流”。那時,在拖長江兩岸撈煤泥的老百姓絡繹不絕。
2012年10月,針對拖長江水體惡化的狀況,盤縣開始了對拖長江污染的整治。
整治拖長江,先治監察力量不足
在拖長江的整治中,首先遇到了環境監察力量不足的問題。盤縣縣政府立即從拖長江沿線9個鄉鎮抽調環境監察人員,組成4個工作組分段對拖長江流域實施監管,并統籌環保局領導班子及環境監察大隊人員分片參與整治工作,連帶解決了環保處罰取證的及時性、有效性難題。
在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后,2013年5月,縣政府決定將全縣環境執法隊伍合并為7個執法中隊,將37個鄉鎮劃分為7個片區開展環境監察工作,中隊人員交叉執法,既集中人力、物力,加大執法力度,又避免了人情案、關系案。
盤縣制定了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工作考核獎懲辦法,對參與拖長江流域環境污染整治工作的縣環保局領導班子、環境監察大隊及中隊進行考核,每季度繳納3000~5000元不等的保證金。如季度內各轄區內企業出現不正常排污、違法排污等行為,未及時查處的,出現一次,扣除相應片區分管領導和監管人員一定數額的保證金;出現第二次,保證金全部扣完;出現第三次,責令中隊長辭職。未出現環境污染的,退還保證金,并從污染治理資金中配發相同數額的獎金。
嚴格執法,讓企業不存僥幸之心
針對少數長期和環保部門“打游擊”,偷排、超標排放污染物的企業,盤縣環保部門安排環境監察人員租住在企業附近,對企業實施24小時監控,發現一次違法排污,調查取證一次,重罰一次。企業在規定時限內不繳納罰款的,將其列入環保黑名單,不予辦理環保相關手續,不予年審相關證照,并按程序移交司法部門強制執行。
在一次突擊檢查中,執法人員在拖長江右岸與盤縣柏果鎮雞場河交匯處發現下游水質發黑,于是沿著河岸的排污痕跡向上游查看,發現污水是從河水交匯處旁邊的一家選煤廠圍墻下排出來的。
執法人員直奔廠區,看見幾名企業管理人員正指揮幾十名工人對廠區選煤廣場進行沖洗,煤泥水未經處理直接經廠區圍墻的出水口排入河里。執法人員找到沖洗場地的生產廠長,生產廠長卻“無奈”地說:“我只知道生產廢水需要排放出去,沒有辦法。”
執法人員現場調取水樣,經環境監測站檢測后,發現水樣超標。環保部門隨后對這家選煤廠實施了行政處罰,并向企業宣傳環保政策法規,指導企業實施符合小企業客觀條件的污水處理措施。盤縣環保部門還對與這家選煤廠類似的企業進行了培訓,要求對各個廠區存在的環保缺口進行清查和處置。
執法人員有限,群眾力量無限
拖長江流域廣、覆蓋面寬,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是有效的監測手段。就如趙師傅所說:“執法人員有限,但群眾的力量是無限的,保護母親河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盤縣環保部門加強“12369”環保投訴熱線值班管理,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舉報熱線開通以來,接到的群眾投訴案件逐年增加,開始每年幾十件,現在每年達到200余件。趙師傅在當地報紙上看到熱線投訴電話后,將自己的所聞所見,特別是沿河煤礦污染情況向環保部門進行了反映。
盤縣環保部門還在拖長江流域沿線聘請當地居民分段對河流水質進行24小時監督,水質出現變化第一時間向環保局報告。如能查到企業違法排污的確切證據,經環保部門查實的,報告人還可以獲得一定數額的獎金。
通過一系列強硬措施,企業逐步認識到環保工作的重要性。目前,盤縣地方煤炭企業除新、改、擴建項目污染防治設施正在建設外,其余企業均建設投運了礦井水處理設施,礦井水處理設施建成率和運行率均達到95%以上。不少大中型企業不斷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凈化后的礦井水重復利用,大大減少了污水排放量。
現在,拖長江大部分時間水質清澈見底,絕跡多年的魚蝦又開始在拖長江繁衍生息。趙師傅說,希望拖長江早日完全恢復到童年記憶里的模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