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環保年末盤點:治水治氣美環境 貼近民心解民意
臨近年末,盤點一項項生態環保工作,讓人眼前一亮。
今年,浙江湖州市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省級生態市順利通過現場驗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治水治氣工作取得新成效,行業整治繼續位居全省前列,環境質量保持穩定改善。
這,都源于全市環保系統以“五水共治”和大氣污染防治為突破口,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要求下,不斷開拓創新破難,持續加大治污減排力度;不斷“向污染宣戰”,持續加大監管執法力度;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持續推進各項生態環保工作取得新成效。
1至11月份,全市地表水市控以上監測斷面達到Ⅲ類以上標準的比例為88.7%,功能區達標率為86.8%,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水質保持穩定,感觀度明顯改善;主要河流懸浮物濃度顯著下降,東苕溪由去年的232mg/L降至96mg/L,西苕溪由145mg/L下降至43mg/L,特別是東苕溪東升斷面、西苕溪南潘斷面等礦山較為集中區域下降明顯。 1月1日至12月16日,市區空氣優良率62.2%,同比提高8.9%, PM2.5平均濃度63.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4%。今年該市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排名全省第三。
推進治水治氣 兩手抓兩不誤
整改之初,市環保局就制定了目標。要完成“五水共治”工業污水治理年度任務,完成9條市級河長河流兩岸工業污染治理任務;狠抓工業企業水污染防治,力爭地表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5%以上,地表水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80%以上,縣級以上飲用水源地合格率達到100%;以治塵、治煙等為重點,進一步加大霧霾治理力度,深化大氣復合污染綜合防治,協調推進道路揚塵、露天堆場、餐飲油煙、秸稈焚燒、黃標車淘汰等治理工作,加快工業廢氣、脫硫脫硝等治理進度,有效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力爭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 (AQI)提高10%,市區PM2.5年均濃度下降7%左右。
在抓好常態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礎上, 10月初啟動“治霾318攻堅行動”,開展治揚塵、治廢煙、治尾氣三大攻堅戰,明確18項攻堅任務。自今年10月1日至12月16日止,市區AQI空氣優良率為61.8%,較去年同期相比提高17.1%; PM2.5日均濃度為66.3微克/立方米,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4.5%。
加快推進生態創建,著力提升生態創建工作水平,完成市級生態村申報驗收工作,爭創市級生態村50個。深入培育一批能充分展示湖州市建設生態市成效的亮點。繼安吉縣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縣之后,今年生態創建捷報頻傳, 5月20日在湖召開的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現場會上,德清、長興被命名授牌為國家生態縣,隨后,吳興、南潯也分別順利通過了國家生態區的現場驗收和技術評估。
推進重污染高能耗行業整治,全面完成印染、造紙、制革、化工四大行業整治提升年度任務,進一步加快吳興織里童裝、南潯小木業、德清小鑄鍛、長興耐火、安吉小竹業等行業整治提升步伐。截至目前,全市共涉及整治企業243家,關停淘汰78家,搬遷入園11家,原地整治154家,已基本完成今年整治任務。據省生態辦最新通報,該市總體整治工作進度位居全省前列。
強化監管服務 解民憂民困
如何將“環保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市環保局把重點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作為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著力點。
完善與公檢法等司法協作機制,建立信息共享互通渠道,積極協調環保非訴案件強制執行裁執分離工作,繼續開展公安環保聯合執法行動。積極開展邊界環境聯合執法工作,加快推進環境監察移動執法建設。不斷開展“治污降霾”專項行動,努力提升城市空氣質量;開展“聚焦污水”大排查行動,“治污先行”推進該市“五水共治”工作;開展飲用水源地專項執法,切實保障群眾飲水安全;開展醫藥制造企業執法專項檢查行動,開展涉重金屬排放企業執法專項檢查行動等。對環境污染違法行為“零容忍”,堅決執行“五個一律”,即對沒有達到納管排放標準排入污水處理廠的企業,一律限期整治;對沒有達標、直接排放的企業,一律停產整治;對沒有污水處理設施、也沒有接入排污管網的企業,一律關停;對違法排污、嚴重超標排放的企業,一律按最高限額進行處罰;對偷排并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一律移交司法機關依法從嚴從重處置。今年以來共檢查企業15884家次,出動環境執法人員38269人次;立案查處環境違法企業382家。并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觸犯刑法環境污染案件達到了28起,已刑事拘留55人,行政拘留41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