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縣:致力推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2014年以來,彬縣在保持縣域經濟穩步發展的同時,把環境保護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目標,向煤炭行業污染深度“開刀”、實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切中“治污降霾·保衛藍天碧水”工作薄弱環節,全力推進天藍、地綠、水清、景美、路暢的綠色彬縣、生態彬縣和幸福彬縣建設。
優化空間結構 城區擴容提質
該縣突出“擴容、提質”兩大重點,狠抓城市建設,老城區、涇河新區、彬西新城“一城三區”框架初步構建,一批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路、電、水、氣等項目相繼建成投用,縣城面貌、人居環境和道路建設水平快速提升。堅持實施以“拆煙筒、割尾巴、治油煙、防揚塵”為內容的“環保掃黑”行動,依托縣里兩個火力發電廠富余熱量,繼續拆除城區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24臺,實現城區集中供熱、基本實現了天然氣全覆蓋;推行“公交優先”,增設16輛新能源公交車,年內淘汰2005年以前注冊運營的“黃標車”及老舊車輛450輛;率先在咸陽市探索形成了“企業建廠、政府建網,企業運營、政府監督,企業按標準排放、政府按達標水量付費”的BOT建設和經營管理模式。三年累計投資6024萬元建成彬縣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填埋場、南河覆蓋工程、縣醫院醫源性廢水處理設施和醫源性廢棄物集中處理站及消毒供應室等,對環衛基礎設施進行建設提升:污水處理率達到70%;基本實現了垃圾100%密閉收集與運輸,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1%。
扭住治理關鍵 發展戴“環保箍”
煤炭作為彬縣的經濟動脈,在它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被它帶來的污染深深困繞。為了破解工業企業在經濟增長中造成的高耗能,重污染難題,彬縣下大力氣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實現工業經濟由“一煤獨大”向“一煤為基、循環發展、多元發展”的華麗轉身,堅持產業進園區。已初步形成新民鎮煤化工工業園、循環經濟工業園、商貿服務區、文化旅游區等5園5區工業發展格局。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煤炭下游產品循環產業鏈條—全國首座裝機容量為1.6萬千瓦的煤礦通風瓦斯發電廠,對瓦斯的利用,成為該縣發展、治污降霾、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極的一大亮點。截至目前,累計發電5400萬千瓦時,消耗純瓦斯16400萬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40萬噸。
要發展,更要保民生。近年來,彬縣堅持把工業污染控制作為創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嚴把新建項目審批關,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首先在招商引資上大念“緊箍咒”,條件之一就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不要。先后將不符合要求的70多億元的資金項目拒之門外。同時給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企業也戴上了“環保緊箍咒”,毅然關停整改了拜家河等3戶煤炭企業和4個煤礦坑口;淘汰關閉了高耗能、高污染的咸陽秦能電力有限公司和彬縣電力公司1500萬千瓦的1號發電機組。促使全縣7家煤炭企業,投資上億元,建起儲煤倉、洗煤廠和搭建起防風抑塵網,建起了污水處理廠,對污水進行回收處理循環利用;購置灑水車和路面清掃車,每天定時對礦區的道路進行清掃灑水,防止煤塵飛揚。對陜西華電瑤池發電有限公司和彬縣電力有限責任公司5臺燃煤機組實施脫硫脫硝和除塵提標改造,大大減少了大氣污染物排放量。
從11月開始,該縣又對全縣露天經營性儲煤(矸石)場全部取締,并將此項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出臺了《全縣儲煤場(矸石場)綜合整治工作方案》,41個包抓部門(鎮),400多名駐場干部24小時駐場開展工作,對全縣露天經營性儲煤場全部予以取締。在全市率先實施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監管,建立起“全面覆蓋、層層履職,發現及時、處置迅速,上下聯動、責任到人”的大氣污染網格化防控機制。同時,該縣預計要建成七條運煤專線,將實現全封閉運煤,從根源上治理煤炭污染。目前已建成中達運煤專線,下溝煤礦運煤專線在建。
狠抓薄弱環節 農村連片整治
該縣將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作為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薄弱環節和切入點,大力推行農村環境城市化管理模式,強化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村群眾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去年以來,累計投資3692.4萬元,建設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12項,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項目、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各9個,農村環保宣傳2項,約9.18萬人口受益。
把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作為農村環境保護的首要工作,將已建成的水塔、機井、泉眼等項目交由鎮政府進行管理,項目區居民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到96%。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專桶專車存放,專人清掃保潔,定時收集轉運,專用場地填埋”模式,建立了“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縣、鄉、村、戶”四級聯動農村城市化管理機制,基本建成城鄉全覆蓋的環衛網絡。大力推廣沼氣、秸稈氣化、太陽能等新能源,全縣安裝太陽能熱水器13400多個,太陽能、風能路燈2668盞,建成秸稈氣化站一座、沼氣池7600口,推廣沼肥利用技術8萬畝,清潔能源使用率達到了56%;進行農村改廁,建改廁示范村,改廁示范村無害化戶廁普及率達到65%。動員群眾利用建成的污水管網解決污水排放問題,以往農村“污水靠蒸發”的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轉。
整治實踐證明,只有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民致富增收,才能實現富民和整治工作的“雙贏”,才能切實鞏固整治成效。該縣通過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啟動建設了龍高循環農業園區、新民現代農業示范園、彬縣十里休閑觀光農業長廊、彬縣農副產品深加工園區等四大現代園區,切實改變農村落后生產方式;著力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從2013年開始,計劃三年內,每年篩選扶持30個農業種植養殖基地或園區、10個手工加工專業村;年支持新建500畝棗園,新建3000畝梨園,新建1萬畝核桃園和3萬畝蘋果園,切實鞏固農民增收支柱產業。大力發展農村旅游,把景點建設和民俗村建設結合起來,通過龍高鎮旅游商住一條街、金池革命舊址、龜蛇山、東湖、公劉大道及先周主題文化廣場,香廟鎮程家川,炭店鎮林家堡,太峪鎮公主湖、南莊垂釣園、陶藝體驗等項目的實施,不斷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致富增收,有效控制污染源頭,鞏固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也進一步激發了群眾、企業參與農村整治環境的熱情。
從“治理”上提升 以“再造”保長效
該縣以建設富裕、生態、和諧、魅力新彬縣為目標,全面進行“三化一片林”綠色家園建設,開展“森林圍城”和“城鄉園林化”工程,打造“花園彬縣”。連續投資近億元發展城市綠化,并在咸陽市率先啟動城鄉園林化建設,使彬縣跨入了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和國家首批綠色能源示范縣行列。所轄13個鎮均為生態鎮,其中10個被命名為省級生態鎮,2個為市級生態鎮,1個已通過省級示范鎮現場核查。完成工程造林37.7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提高到了38.79%,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