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談“鎘”色變,湖南三管齊下治“鎘”有方
湖南大米鎘超標事件,讓“鎘”一度成為敏感熱詞。2014年12月21日,在長沙召開的“農產品重金屬污染治理科技論壇”上,記者獲悉,我國在農產品,特別是水稻重金屬鎘污染治理上,取得了有效進展。
湖南省鎘低積累農作物品種篩選與選育科技攻關項目首席專家、湖南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柏連陽告訴記者,通俗來說,治理“鎘”,主要有“拿出來”“鈍化”、選育鎘低積累農作物品種三種方式。這三方面,我國都已取得一定成效。
所謂“拿出來”,即將“鎘”從土壤中提取出來。這是治理“鎘”污染的根本性方法,但難度較大。治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學和生物法三種。
生物法,即種植油菜、苧麻等對鎘吸附能力強的植物,將“鎘”吸附出土壤。但這種方法存在兩個弊端,一是吸出來的鎘仍留在植物中,可能以其他形式回到土壤;二是生物法吸收效率低,見效慢。相較而言,物理、化學法效果更好。
論壇中,來自美國的博士、國家“千人計劃”人選奉向東最新的“森美思技術在農田重金屬污染修復方面的應用”,是試驗效果較好的一種物理、化學方法。柏連陽介紹,課題組已將該技術引入,在湖南衡陽開始實驗。目前,試驗結果顯示,它可將80%的二價鎘離子吸出土壤。鎘在土壤中,可分活性和絡合狀態。活性鎘約占總鎘含量30%—40%。也就是說,這種方法可以吸收出土壤30%左右的鎘。鎘在土壤中還存在一個動態平衡,即活性鎘“拿”走后,絡合狀態的鎘又可轉化為活性鎘。反復利用該技術,就可有效清除土壤中的大部分鎘。此外,課題組也在同時實驗,將用納米技術生產出的一種陶瓷材料,撒到田間作為“吸附劑”;屆時,吸附出來的鎘,還可以再提取資源化利用。
所謂“鈍化”,則指當“鎘”不適于從土壤中“拿出來”時,就讓其活性降低,使其不利于作物吸收。我國主要采用原位鈍化法。目前,這種技術進展很大。我國已大力研發土壤調理劑“鈍化”技術,即通過提高土壤ph值,來降低土壤中鎘的活性。專家研究表明,ph值每升高一個單位,重金屬鎘的活性就可降低10倍。湖南省農科院于2011年承擔的省科技重大專項“稻米鎘污染消減及快速檢測技術與裝備研究”,研制出了一批土壤重金屬鈍化劑、便攜式快速檢測儀器及配套檢測技術。該院與相關企業現已聯合開發了幾種高效降低農作物鎘積累的鎘污染耕地土壤調理產品,擬于2015年在湖南長株潭地區,開展大面積示范。據悉,土壤調理劑的使用,可基本解決中度、輕度鎘污染土地的農作物“鎘”吸收問題。第三種,則是鎘低積累農作物品種篩選與選育。柏連陽課題組現已初步篩選出低鎘品種2—3個。他表示,該項試驗還需進一步驗證,但這些低鎘品種或將成為2015年湖南進行“鎘”治理的應急措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