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役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難在抑塵 缺少政策扶持
去年9月,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超低排放改造計劃。在硬指標倒逼和不少地方政策的鼓勵下,很多燃煤電廠開始提效改造和建設。那么,在超低排放改造建設中,深度除塵是否有更好的技術路線?改造成本如何分攤?改造后電廠除了發電,還能承擔什么社會角色?
日前,在河北省邯鄲市召開的“燃煤電廠超潔凈協同控制技術研討會”上,來自業內代表和專家們展開了討論。
現役機組改造更困難
改造難在抑塵,投資成本高、可改造空間受限
為減少火電排放,國家實施“上大壓小”,鼓勵關停小機組,集中建設大機組。其中“十一五”期間,全國上大壓小、關停小火電機組7682.5萬千瓦。目前,我國電力系統60萬千瓦以上的大機組,已占據1/3份額。而占比較大的中小機組,為避免市場淘汰的命運,也加快了優化升級步伐。
河北省環保廳總量處副處長趙巖介紹說,與新建燃煤機組相比,現役機組改造更困難。而超低排放改造,又難在抑塵,一是投資成本過高,二是可改造空間受限。
研討會上,大唐河北馬頭熱電廠7號(20萬千瓦)機組的除塵技術,引起了與會者的注意。
2010年,大唐河北馬頭熱電廠在完成4臺小火電機組全部關停的基礎上,為滿足《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的要求,2014年,剩余機組在完成除塵器、脫硫系統和脫硝系統增效改造和新建工作的同時,又對7號機組的除塵系統進行了再改造。
北京華能達電力技術應用公司承擔了7號機組除塵系統的改造。總經理馬利君介紹說,改造總投資1600萬元,是在原有四級靜電除塵器尾部,加設一級徑流式電除塵器(使用壽命達10年,占用空間小)。原理是采用多孔泡沫金屬板和旋轉框架組成收塵陽極板系統(垂直于氣流方向),使細微顆粒物在電風與電場力的作用下,在新型陽極板上完成捕集。改造完成后,除塵器出口的總顆粒物脫除效率為95.2%,濃度可控制在5mg/Nm3左右。
大唐河北發電公司總工程師蔣平鎖認為,布袋除塵初始投資相對低,但受燃燒煤種影響大、電耗高、運維成本高已是業內公認的短板。此外,壽命短(一般4年,需定期更換)和二次污染(淘汰的聚苯硫醚濾料一般掩埋處理,或回爐焚燒形成污染)也是存在的主要問題。濕法電除塵投資高、阻力大、用水量大,也是難推廣的主要原因。而徑流式電除塵為深度除塵找到了突破口和改進方向。
趙巖評價說,徑流式電除塵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老機組改造存在的難題。但徑流式電除塵器沖洗時間為一小時,按照最新規定,自2015年5月1日起,將對電廠排放采取小時制考核辦法,超標3倍還將入刑。因此,沖洗時間一定要分開進行(可分為4次,每15分鐘沖選一次)。此外,新技術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也十分重要。
大唐環保分公司總工程師王力騰則提出自己的看法,徑流式電除塵很好地解決了傳統電除塵器對PM2.5以下細微粉塵捕集率低的問題。但未來,電廠同樣要實現水的“零排放”,濕法除塵耗水量大的問題若能得到有效解決,仍會是實現超低排放改造的方法之一。
“徑流式電除塵器能夠達到環保新標準要求,現在已安全穩定運行半年多。”作為第二家使用此技術的華電石家莊熱電有限公司,公司工程師呂懿介紹說,在細節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像缸體封閉不嚴、容易泄漏等。
超低排放改造成本怎么分攤?
大部分省份補貼缺位。目前煤價下跌,電廠贏利,技改推動比較容易。若煤價上漲,或導致改造難大面積推廣
據測算,浙江省實現超低排放的環保成本,要增加1~1.3分/千瓦時,而河南省則增加1.5~1.8分/千瓦時,但這些也比天然氣發電(每千瓦時增加4毛錢)要省很多。
蔣平鎖認為,任何技術改造,除了社會責任考量外,也要算經濟賬。北京市“煤改氣”工程不算初始投資,每年僅運行費用支出至少164億元。目前,僅有浙江、江蘇、山西等少數省份出臺了電價補貼,大部分省市的改造成本,則由企業承擔。現在煤價下跌,電廠普遍贏利,技改推動比較容易。未來,能源價格走向難測,萬一煤價上漲,而環保補貼缺位,或導致超低排放改造難以大面積推廣。
此外,為了實現節能減排效果最大化,蔣平鎖提出,一是電網在分配政府電量計劃時,應優先滿足超低排放機組發電。二是落實國家差別收費政策,對排放濃度低于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限值50%以上的電企,減半征收排污費。
在談到河北省燃煤電廠的現狀時,趙巖介紹說,目前全省裝機容量4100萬千瓦,今年底將達到5000萬千瓦。至今,全省僅有3個超低排放試點。而河北省要求,2018年前,現役機組通過改造,要基本達到燃氣輪機排放限值的要求。這比國家提出的時間又提前了兩年,任務非常艱巨。
“超低排放改造是大趨勢。從行業來看,可有效實現大氣污染防治。而從全產業鏈來看,能給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提供一個市場空間。目前不論從體量規模、還是從技術裝備來看,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提升的空間還非常大。”大唐電力設計院副院長王鳳榮感嘆道,日前,國家急需將補貼政策執行到位,否則無法調動企業積極性,節能減排的可持續性也將會大打折扣。
電廠成為“加濕器”還要走多久?
僅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和廢水減排還不夠,還要降低三氧化硫、石膏雨、汞等污染物,特別是汞排放
“以前,煙囪冒黑煙是因為廢氣沒有處理好。現在,廢氣從鍋爐排放時,首先經過降溫處理,再配合電除塵器和脫硫、脫硝裝置,有效清除有害物質。你看,煙囪的煙是淡白色的,幾近透明色。未來,電廠技改目標是成為城市的‘加濕器’。”大唐河北馬頭熱電廠負責人表示。
在大唐河北馬頭熱電廠現場觀摩過程中,呂懿指著煙囪下面蔫蔫的冬青樹,向記者介紹說,這就是煙氣脫汞不到位的結果。對于火電行業來說,節能減排的考核項目主要是4項(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和廢水),但電廠要成為“加濕器”,還需要降低三氧化硫、石膏雨、汞等污染物,特別是汞的排放。
據美國相關部門統計,燃煤電廠的汞排放量約占人為汞排放量的40%,是最大的人為汞污染排放源。我國的能源消耗以煤炭為主,且煤炭中平均汞含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我國燃煤技術相對落后,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汞污染嚴重的地區之一。
呂懿認為,煙塵濃度低于20 mg/Nm3以下,包括稱重法在內,已經很難測出。可以確定說,大部分電廠顯示數據是粗略的,而不是精準的。而汞濃度更低,約為20μg/m3左右,數量級僅約為前者的萬分之一。因此,燃煤煙氣中汞濃度的準確監測難度非常大,直到近些年才發展出較為完備的監測方法及體系。
據介紹,利用現有的脫硫、脫硝、除塵等煙氣凈化系統,燃煤電廠可以實現一定的協同脫汞效果,但要獲得較高的脫汞效率,還需采用專用的脫汞技術(如氧化脫汞技術、吸附脫汞技術等)。
目前,吸附脫汞技術脫汞效率較高,適應性較廣,但投資和運行成本也高,美國用的較多。相比之下,氧化脫汞技術投資和運行成本較低,脫汞效率也相差無幾。鑒于濕法煙氣脫硫在我國燃煤電廠應用非常廣,約占總煙氣脫硫的85%,因此,我國燃煤電廠普遍采用以氧化協同脫汞技術為主、吸附脫汞技術為輔的汞污染控制技術路線。
“在最新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中,規定燃煤電站汞污染排放標準為30μg/m3,自今年1月1日起已執行(全球最為嚴格的是美國標準,約合1μg/m3)。相信,電廠成為城市‘加濕器’已為時不遠。”呂懿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