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低碳發展治污保潔全市第一
從深圳市區驅車一路向東,穿過梧桐山隧道,就來到深圳最美的濱海城區—鹽田,煙鎖梧桐,梅沙踏浪,大自然賦予了這片土地良好的生態稟賦。
2015年初,鹽田區在全國首次發布了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果—“城市GEP”核算體系,首次對城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進行了核算,居民由此可以直觀感受到身邊的青山綠水價值幾許。通過推行“GDP與GEP”雙核算機制,鹽田區開始摒棄片面追求GDP的老路,讓生態資源指數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行為指引和硬約束。
“如果說經濟的轉型發展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引擎,那么生態文明建設就是底盤,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適應底盤的承載能力。底盤不能突破,只能更好,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的方式來追求發展。”鹽田區委書記郭永航這樣定義生態文明對于鹽田的價值。
2013年以來,鹽田區率先在全市提出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創造性地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全區工作的主軸,力圖走出一條經濟社會與自然生態和諧發展、共同進步的示范道路。據統計,5年來,鹽田區榮獲首批“國家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單位”稱號;華南地區乃至珠江流域首個“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區”稱號;城市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榮獲該領域首個“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等累計10個國家級獎項,4個省級獎項,7個市級榮譽,生態文明建設始終在全市保持領先示范地位。去年,鹽田區更是連續三年在全市的生態文明建設考核中蟬聯第一。
今年年初,鹽田區委、區政府以一號文的形式發布建設“美好城區”的決定。決定提出,將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各環節,率先建設在全國有引領效應、廣泛影響的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未來,鹽田區將繼續全面深化生態文明建設,不斷締造更多的生態福利,讓市民享受到更高品質的美好城區生活。
先行先試誕生多項鹽田首創成果
堅持制度創新,敢于先行先試,是鹽田區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突破的重要前提。在全市范圍內,鹽田區以舍我其誰的擔當走在前列,做到了“三個率先”,即率先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率先出臺《關于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的決定》,率先編制《鹽田區生態文明建設中長期規劃(2013-2020年)》。
2013年,鹽田區委、區政府以一號文的形式提出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的目標,并將此作為未來幾年工作的主軸。為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系統化推進,鹽田區成立了區委書記和區長掛帥的高規格領導小組,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鹽田區先后制訂和出臺了《鹽田區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行動方案(2013-2015年)》和《鹽田區生態文明建設中長期規劃(2013-2020年)》,對轄區未來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進行具體部署。其中,三年行動方案將全區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細化、量化為195項工作任務,詳細落實到每一個責任單位。
記者了解到,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剛性約束,鹽田區建立生態文明勤政考核長效機制,將生態文明考核結果作為相關單位績效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以2014年為例,鹽田區將生態文明建設年度任務細化為249項任務,并逐項分解到區發改局、經促局、財政局、住建局、環保水務局、城管局、工務局,各街道辦和濱海規劃國土局等20個單位,把責任層層落實到位。在全市改革“超百分項目榜”上,鹽田區出臺的《運行完善區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辦法》是唯一一項生態類改革項目。
鹽田區全力保障各項生態文明建設資金的及時足額到位。2014年,全區下達生態文明建設類投資項目共計99項,用于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治污保潔,產業升級配套設施、綠色建筑、環境管理能力建設等方面的生態文明建設支出達7.74億元,比2013年增長2.1%。
在大膽創新的實踐中,一批鹽田首創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得到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去年,鹽田區城市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榮獲該領域首個“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這一項目因地制宜依托物管單位實施精細化分類,依托科技創新進行無害化降解,依托專業公司開展專業化運營,在探索垃圾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方面成功開創了獨特的“鹽田模式”。全區餐廚垃圾處理目前已實現全覆蓋,得益于此,去年鹽田全年垃圾焚燒更是歷史性地實現了“負增量”。
不久前在國內外率先推出的“城市GEP”核算體系,是鹽田生態文明建設改革創新成果的集中體現。該體系包括2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28個三級指標,科學反映鹽田區自然資源總量價值和人居生態環境維護和提升所創造的生態價值。據了解,城市GEP的核算通過對生態系統的變化進行常態化跟蹤評估,定量核算生態系統的產出和效益,科學評估區域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有助于打破唯GDP的政績觀。今年,鹽田區將探索建立GDP、GEP雙核算、雙運行、雙提升機制,繼續為“美麗中國”建設探索量化路徑。
低碳發展治污保潔全市第一
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發展模式的轉變突出體現為更加清潔低碳的GDP。2014年,鹽田區萬元GDP能耗、水耗分別下降4.4%、1.0%,均提前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近年來鹽田區一直堅持執行環保剛性約束,對高污染高能耗企業堅決說不,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式成為鹽田的主流。去年,鹽田區在全市節能考核中榮獲第一。
港口物流業作為鹽田區的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污染物排放來源,節能減排不僅是未來發展動力的源泉,更是社會責任的體現。去年,鹽田區創新港口綠色發展機制,穩步推進清潔能源改造。繼續實施節能、低碳及循環經濟發展資助計劃,資助物流企業11家,資助LNG拖車、加氣站及LED等項目11個,資助資金約227萬元。出臺碼頭岸電建設專項資助政策,累計完成150臺龍門吊“油改電”改造,342臺LNG內拖車改造,建成LNG加氣站2個。
為強化大氣污染防治,鹽田區要求各責任單位簽訂有史以來最嚴格的《鹽田區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去年全區需改造的88家珠寶加工企業全部完成廢氣處理設施技術升級,補貼660.5萬元,全面達到“無色無味無噪”排放標準。區直機關黃標公務車輛和環衛部門黃標車實現了全部淘汰。
為了全方位監控轄區生態環境,鹽田區在全市率先建成要素全覆蓋的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子站密度為全市最高。這一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夠24小時向市民公開PM2.5等環境質量數據,同時將重點污染源監管信息、環境違法案件及查處情況等工作納入公開范圍。去年,鹽田區完成該系統的二期項目立項,投資1289萬元,繼續擴大系統的覆蓋面和公開度。
在治污保潔工程方面,鹽田區去年共有53項任務,任務數同比增長65.6%,全市排名第二。據介紹,由于部分企業積極性不高,不愿加裝柴油顆粒捕集器,相關工作一度停滯。但鹽田區有關部門通過實地走訪、資金補貼等,最終得以按時高質完成任務。其中鹽田中央公園榮獲市治污保潔優秀項目。2014年,全區年度任務完成率99.8%,完成率全市第一。
在主動淘汰、改造落后產能和污染企業的同時,鹽田區積極引進電子商務、廣告創意等低碳生態產業,推動鹽田國際創意港(田心工業區)創建首個市級生態工業園區。2014年11月,該規劃通過專家驗收,為鹽田區首個市級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優質環境造就“醉美”城區
生態文明建設的扎實推進,讓鹽田區的城區品質節節攀升,鹽田市民正在享受著全新的綠色生活。在全市范圍內,鹽田區的多項環境要素均排名前列,一個又一個全市“之最”生動地展現著轄區醉人的生態環境。
得益于鐵腕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去年,鹽田區空氣優良天數358天,同比增加18天,優良率為98.1%,空氣質量詮釋最優;PM2.5年均濃度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也是全市第一,接近歐盟標準。
在水環境提升方面,去年,鹽田區穩步推進排水小區管網改造,年度完成11個排水達標小區創建,累計創建402個,面積覆蓋率超過55%,這一比例為全市最高。為改善水域景觀,鹽田區還實施了全區公共海域海面漂浮物全覆蓋清理保潔和鹽田河、沙頭角河保潔,并投資1403萬元開展水毀修復工程、防洪設施改造和三防隱患除險工程。2014年,鹽田區飲用水源、地表水、近岸海域等各類環境要素達標率100%,為全市最佳。鹽田河水質多次達到Ⅱ類標準,仍是全市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
以居民自愿和政府全額補貼為原則,鹽田區在全市率先啟動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入戶比例全市最高。在一期工程為4600多戶居民帶來優質飲用水的基礎上,去年二期工程15個小區全面進場施工。據了解,三期工程計劃完成全區所有2000年以前建成使用不合格管材的老舊小區改造,已經獲得項目建議書批復。
國際一流的綠色慢行系統為鹽田人帶來獨有的慢節奏生活體驗,騎單車漫步海濱棧道已成為轄區居民新的休閑時尚。253.3公里的綠道網絡遍布全區,公共自行車每天的騎行量達到5.5萬人次,無論是綠道網的密度,還是公共自行車的租借頻次均為全市最高。去年6月,鹽田區公共自行車系統二期工程全面投入使用,增設32個自助租賃站點、1900個鎖柱、1000輛公共自行車。截至2014年12月31日,已發放騎行卡7.2萬余張,完成公共自行車租借4045萬余車次。
在2013年成功創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區的基礎上,去年,鹽田區繼續強力推進水土保持工作,嚴格執行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全面推進生態復綠,開展紅花壢水庫水土保持示范林工程和上坪水庫水保生態示范林工程。據悉,去年,鹽田區森林覆蓋率達66.4%,建成區人均園林綠地面積23.23平方米,全市領先。
在宜居社區建設方面,2014年,鹽田全部社區中僅有一家社區因整體搬遷影響未通過評審,其它社區全面建成“廣東省宜居社區”。鹽田區宜居社區覆蓋率達94.4%,居全市各區之首,是廣東省宜居社區覆蓋率最高的行政區(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