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發展要樹立海洋意識
實際上,海洋才是吸收二氧化碳的主體。有統計顯示,占全球面積大約三分之二的海洋吸收了約93%的溫室氣體。據估算,在過去200年間,海洋共吸收約5250億噸二氧化碳,約相當于人類排放總量的一半。正是因為海洋與大氣的熱量交換,才使得全球平均地表的溫度沒有大幅增加。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因為“慷慨”吸納了太多的二氧化碳,海洋的生態環境已經變得岌岌可危。
海洋變暖首當其沖。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2014年1月至6月,0至700米深度海洋的熱含量達到了歷史最高紀錄。海洋變暖將改變海洋生物的繁殖模式和棲息地選擇,目前已經出現的一個典型惡果就是珊瑚礁的大規模白化。
海洋的不斷升溫也加速了冰川的融化。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2014年,被稱為“地球冰箱”的北極繼續以世界其他地區兩倍的速度變暖。有研究人員警告說,照此速度發展下去,北冰洋海冰將在30年內消失,而不是之前預測的90年。如果北極的冰全部融化,將使海平面升高7米,處于海平面附近的陸地將會被淹沒,很多海島也將不復存在。更嚴峻的是,冰川融化使得大量淡水流入大洋后,將改變洋流,影響到大氣環流,甚至是全球氣候。近年來,世界多地頻繁遭遇臺風、海嘯等災害,正是與此有關。
同時,因為不斷吸收二氧化碳,海水PH值在持續降低,而海洋酸化對海洋生物、食物鏈和生態系統將造成多種有害影響。最新的一項全球變暖的可能性影響研究指出,自然發生的氣候變化降低了深海中的氧含量,大范圍殺死深海生物。在1.47萬年以前的溫暖期中,北美冰川的消融使得一群深海對氧敏感的生物群已經幾乎消失,包括海星、海膽、蛤蜊和蝸牛在內的無脊椎動物。約在1.35萬年前,深海群落才開始了緩慢的恢復。
全球變暖對海洋的影響是極其重大和深遠的。而要修復海洋環境,必須付出更加漫長而艱苦的努力。有專家指出,一旦海洋變暖,需要上千年的時間來冷卻海水溫度,而恢復海洋中的生物種群也要花費上千年才能真正回到曾經的水平。
控制住全球變暖的勢頭,治本之策是實現低碳發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將人為因素導致的影響減到最小。在低碳發展的過程中,亟須樹立海洋意識。當前,應高度重視海洋與碳排放關系的研究,也就是開展海洋碳匯即“藍碳”的研究。應詳細獲取海洋、大氣等相關參數,更為深入地認識二氧化碳與海洋的關系,進而制定陸海統籌的沿海地區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規劃。既要試圖用海洋儲存更多二氧化碳,更要嚴格管控人類向海洋排放污染物,保護好、發揮好海洋儲存碳的能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