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十條給十大排污行業施重壓
取締“十小”企業。2016年底前,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要求,全部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
專項整治十大重點行業。制定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制革、農藥、電鍍等行業專項治理方案,實施清潔化改造。新建、改建、擴建上述行業建設項目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減量置換。
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2017年底前,工業集聚區應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并依照有關規定撤銷其園區資格。
——節選自《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醞釀已久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上周正式公布,“狠抓工業污染防治”被放在了首要位置,取締“十小”企業、專項整治十大重點行業、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都列出了明確的時間表。在歡呼環保產業盛宴來臨的同時,也要看到造紙、焦化、電鍍等行業升級改造、不進則退的壓力。
仔細研究條款中涉及的行業,造紙、印染、煉焦、制革、電鍍等均是以往淘汰落后產能、加大污染整治的重點關注對象。但多輪淘汰整治后,仍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生產項目存在,環保治理不到位的情況也不鮮見。此次《水十條》再次明確整治時間表,會給這些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壓力之下,企業需要進行哪些改變?
工業污染隱患有多大?
造紙等4個行業的廢水排放量占重點調查工業企業廢水排放總量的47.5%
浙江省海寧市司法局局長金中一的微博“叫板”日前引發網友圍觀。這源于他曬出的一張照片:錢塘江外六工段排澇閘的閘口江面出現大面積黑水,因為周邊化工廠較多,他懷疑有企業偷排。雖然黑水來源尚無官方回應,但不容忽視的是,周邊林立的企業確實給錢塘江帶來了環境風險。
“2010~2012年,杭州市工業生產總值的50%以上來源于高排放、高耗能行業,而其中35%來自化工、印染、造紙這三大行業,其污染排放占比高達85%,恰恰分布在錢塘江兩岸。”杭州市環保局局長胡偉在浙江省“兩會”上披露的數據令人震驚。窺一斑見全豹,錢塘江的問題正是全國的縮影。
環境保護部在對《水十條》的官方解讀中指出:全國近80%的化工、石化項目布設在江河沿岸、人口密集區等敏感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頻發,僅2014年環境保護部調度處理并上報的98起重大及敏感突發環境事件中,就有60起涉及水污染,因水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呈顯著上升趨勢。
形成這樣的產業布局,也有多種原因。這些企業發展需要大量用水、大量排水,鄰水而建為企業最初發展提供了優勢條件,助推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可GDP日益顯著的同時,環境風險隱患也積少成多。
《2013年環境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廢水排放量695.4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209.8億噸,比2012年減少5.3%。在調查統計的41個工業行業中,廢水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業依次為造紙和紙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這4個行業的廢水排放量為90.8億噸,占重點調查工業企業廢水排放總量的47.5%。
近年來,隨著法律法規日益完善、相關部門嚴格環境執法等,企業的環境行為有了明顯改善,但偷排、超標排放等問題依然存在,并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水十條》出臺,讓相關行業再次感受到“緊箍咒”的壓力。
環境倒逼現狀如何?
倒逼企業提高環境治理水平,不達標企業被淘汰
如果不是記者親眼看到,很難將時尚的大上海與車間布局凌亂、污水橫流的小電鍍聯系起來。但事實就是如此,上海目前仍有200多家電鍍企業,而且一些已經在國家產業政策中明確要淘汰的工藝仍在生產。上海市電鍍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國祥告訴記者,“不在工業園區的、不能滿足《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實現達標排放的,都將被調整,最終要調整淘汰30%左右的企業,將來上海剩下的電鍍企業在150家左右。”
近年來,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行業準入條件、產業結構調整目錄、污染物排放標準等,規范企業環境行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以制革為例,環境保護部于2014年3月1日實施了《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對各項污染物的排放設定限值;工信部于同年6月1日實施了《制革行業規范條件》,為行業投資管理、土地供應、節能評估、環境影響評價等工作提供依據。
山東省造紙行業的污染曾飽受詬病,幾乎每個縣都有造紙廠,全省造紙企業超過1000家,幾乎一家企業污染一條河流。為扭轉這一局面,山東省在2003年率先發布嚴于國家標準的地方排放標準,倒逼企業治污。環境標準提高和嚴格執法使造紙企業COD排放量顯著下降。同時,大批環保不達標的企業退出造紙行業,而留下來企業的競爭力和規模顯著提升。對此,晨鳴集團董事長陳洪國說,環保標準越嚴格,越能讓市場競爭有序,經濟和生態效益取得雙贏。
據王國祥介紹,上海市電鍍協會在去年發布了《上海市電鍍企業整治要求》,明確要淘汰落后工藝、設備和重污染化學品,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在廢水治理方面,企業要實施廢水分質處理,污水排放應符合《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0—2008)要求。同時,企業還必須建立健全污水分析室,配備檢測儀器和專職分析人員,并有詳細的操作記錄。
“近年先后發布的‘兩高’司法解釋、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等,對電鍍企業老板的觸動很大,以前只有罰款他們可能不會在乎,現在可能要面臨刑事責任,這就讓他們真正開始重視污染治理工作。”王國祥說。
技術能滿足需求嗎?
目前技術可操作性差,應從專業相機變成傻瓜相機
根據《2013年環境統計年報》,在147657家重點調查的工業企業中,共有80298套廢水治理設施,形成了25642萬噸/日的廢水處理能力,投入運行費用628.7億元,共處理492.5億噸工業廢水。有環保行業分析師預測,2013年~2015年,造紙、紡織、化工、石化、有色及鋼鐵6個行業的工業廢水投資需求預計將達到1178億元。
江西金達萊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志民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更關注這些資金投下去能否取得預期效果。
如何讓投資發揮作用?廖志民認為,首先要確定科學、合理的排放標準,“就像跳高一樣,如果將合格線定在1米5,大部分人努力一下就過去了,大家都會努力。如果將合格線定在3米,努力也過不去,大家可能就都放棄了。”標準之外,他建議結合實施環境準入等措施。
在技術方面,廖志民認為,現在的污水處理技術總體上太專業、太技術化,很難操作。“我國有不少污水處理設施都是擺設、沒有真正發揮作用。這不僅是不重視的原因,技術可操作性差也是原因之一。就像照相機一樣,要從專業相機變成傻瓜相機,讓普通人能夠操作,會有助于污水處理設施有效性的發揮。”廖志民說,污水處理技術還應該是環境友好的技術,不能成為污染源,不能因為要實現污水達標排放,而帶出其他污染。
廖志民說,這樣的技術創新還是存在的,但需要發掘和鼓勵。
機遇還是挑戰?
以環保管理能力為參照系的分化現象將愈加明顯
巨大的資金需求讓環保行業獲益的同時,也給相關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在印染等行業,環保治污的巨大壓力已經讓多地多家企業遭遇停產、限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市場供需環境的改善,近期印染費價格經歷了多番調價。
國家紡織產業節能減排技術支撐聯盟副秘書長王保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水十條》對印染行業而言,迎來了新的供需契機。對大型企業,這將是一個很好的機遇,而對小型企業來說,不達標要么整治關停、要么進園,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提升以及工業園的建設和發展,并帶動節能減排技術不斷進步。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胡柯華同樣指出,《水十條》將對企業的環境責任形成倒逼機制,并將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作用——機遇或挑戰,這種以環保管理能力為參照系的分化現象將愈加明顯。
但王保生也指出,在污染治理方面,有的技術能夠解決問題,但成本太高,企業承受不了。“最好像節能補貼一樣,政府也能在政策和資金上有所支持。”
環保只是造紙行業發展面臨的壓力之一。據新華社報道,2013年,中國造紙行業產量出現建國以來首次負增長,我國的新聞紙市場自2011年以來也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下滑。對此,華泰集團總工程師張鳳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整個中國造紙行業都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無論是為了淘汰落后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還是為了環境的改善,嚴格的環保標準對所有企業都是一個新的契機。”
紡織、造紙行業如此,其他行業亦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