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協商大氣污染防治:關鍵在協同
大氣污染防治不僅是京津冀共同關心的問題,也是全國人民關心的熱點。4月22日,全國政協召開“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大氣污染防治”雙周協商座談會,政協委員、京津冀三地政協主席、專家學者和政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匯聚一堂,探討京津冀大氣污染的根源及協同防治的途徑。
治理霧霾需要區域協作,這是共識,更是難點。根據中央部署,2013年,京津冀及周邊六省區市以及中央有關部委在全國率先成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小組,目前,相關協作機制正在不斷完善中。委員們認為,大氣污染協同防治,既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改善民生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當前,京津冀在大氣污染協同防治方面已取得了一定進步,看到了希望,但在加大立法執法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完善城市規劃、加強區域聯防聯控等等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大氣污染防治關鍵在“協同”
全國政協一直高度關注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尤其十二屆全國政協以來,涉及這方面的提案就有120件。今年1月,民建中央和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組成“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大氣污染防治”調研組,先后赴京津冀三地進行調研。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帶領專題調研組赴河北省調研,走訪石家莊、邢臺、保定三個城市,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孫淦帶隊在北京、天津調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
在北京朝陽區有一個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環境空氣監測點已覆蓋全國30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調研組在站內巨大的監控屏幕前看到了一張污染監測“地圖”,圖上用綠色、紅色和褐紅色的圓點來標識城市大氣污染由輕到重的程度,而在京津冀一帶,紅色和褐紅色的圓點明顯密集。
大氣污染形勢依然嚴峻,這是調研組上下的共同感受。會上,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在介紹情況時也為此提供了事實依據:2014年,全國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中,京津冀占了8位。
燃煤、機動車排放和高能耗工業項目是京津冀大氣環境主要污染源。為此,三地都把控煤、控機動車污染及調整產業結構作為重要治理措施。調研組了解到,北京抓全面治理,推出了《北京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天津對大氣污染治理實行全方位網格化管理,一旦發現污染行為立即督辦整改。河北省拿出了壯士斷腕的決心,表示寧可降低GDP和財政收入增速,也要堅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然而,從源頭上治理大氣污染并非易事,由于京津冀區域發展不平衡,在大氣治理中“協同”二字尤為重要。“要加強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聯控聯防聯測的協同機制。”會上,馬培華如是強調。
京津冀需要一體化的能源結構布局,這是不少委員的觀點。調研組走訪河北省保定市時了解到,該市1100萬人口中有800多萬農村人口冬季靠散煤取暖,這是污染重要來源。“我們算過一筆賬,如果所有農戶的100多萬臺爐具全面達標,需要至少投入75億元以上的資金,而目前各級環保補貼加起來才不到6億元。”保定市相關負責人向調研組介紹說。天津市相關負責人也反映,盡管他們在努力推廣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使用,但由于煤炭成本低廉,對煤炭的“依賴”短期內難以改變。
在調研組看來,“多煤少氣”的能源結構是我國無法回避的事實,這就必須尋找一條既能大規模使用煤炭資源,又能大幅度減少煤炭污染的道路。會上,黎昌晉委員建議建立京津冀地區長期的氣源供給體系,加大煤炭清潔化利用推廣力度,這也得到了一些與會委員的認同。
產業結構偏“重”是京津冀大氣污染的重要原因,“防在源頭,重在產業。”秦博勇委員建議國家大力支持京津冀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王小康委員則認為,從京津冀各自的“十二五”規劃看,三地重點發展的產業有所雷同,需要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實現錯位發展。
機動車排放是會上委員們熱議的一個話題。身為北京市副市長的程紅常委說,京津冀三地機動車總量已超過2200萬輛,建議國家高度重視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支持京津冀2015年實現統一供應符合“國五”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并在全區域統一實施新車“國五”標準。徐輝常委認為,還應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加快黃標車淘汰。
要加大區域立法執法力度
去年11月,北京APEC會議期間的“APEC藍”讓人們看到了京津冀協同治理霧霾的希望。目前,京津冀在區域信息共享、重污染天氣預警會商和應急聯動、機動車排放控制協調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京津冀三地政府負責人也不約而同地向調研組反映,他們期望對進一步打破行政區劃概念,加快推進區域共同立法。“沒有法律保障很多事都不好辦。”北京一位政府部門負責人向調研組直言不諱。
在鄭廣臺委員看來,大氣治理中需要統一京津冀淘汰落后產能的標準,統一清潔能源供應指標等等,這亟須協調區域內立法,建立統一的產業準入標準和排放標準。當前,新出臺的環保法僅對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提出了原則性規定,程紅認為,在正在修訂的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要增設專章,對重污染區域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并借鑒國外經驗,由國家研究制定《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近年來,京津冀三地紛紛針對大氣污染行為加強了違法處罰力度,但鄭廣臺發現,各個城市的違法處罰標準并不一致,最高處罰金額有100萬,也有10萬,為此,他在發言中呼吁統一區域執法力度。
加大立法離不開嚴格執法。在河北調研時,調研組曾遇到一個小插曲:陪同調研的環保部門負責人看到了路邊有燒秸稈現象,立即進行處理,馬上見效。在參與調研的徐輝看來,這件事說明執法屬于“最后一公里路”,極為重要。會上,黎昌晉委員說,美國百萬人中約有環保管理人員近3000人,而我國不足150人,建議深化環保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大幅增加基層環保執法力量,并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加大環保隊伍建設。
治理“城市病”是一項根本性工作
“‘城市病’是造成大氣污染的重要原因”。會上,任海泉委員發表了這樣的觀點。
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對“城市病”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有深刻感受。他說,北京正嚴格按照中央精神疏散非首都城市功能和核心區人口,“這項工作是根本性的。”而在任海泉看來,在我國城鎮化建設中應把握好政策導向,鼓勵人口雙向流動,改變人口向大城市過度集中的單一流向。高吉喜委員則認為,當前城市生態功能布局存在種種不合理,建議在城市化過程中充分考慮公共服務設施的均等化配置,最大限度減少城市人流、車流和物流在城市間的長距離轉移,從根源上控制大氣污染。
談及城市功能布局,郭允沖委員認為,城市工程建設粗放也是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我國的建筑建得快、拆得快,城市規劃缺乏科學性和前瞻性”,郭允沖呼吁城市建設工程要大力實施節能減排,大幅度提高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及權威性,盡量避免重復建設。
會上,委員們還從發展相關技術、加強氣象監測、發動民間力量等角度發表了各自的觀點。董勝波委員說,大氣污染防治需要法律、行政、經濟手段,也需要技術手段,要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的技術支撐,打好常態化治理的“持久戰”。宇如聰常委說,近年來,京津冀的環境承載力在變差,對大氣污染物擴散不利,他建議加強對大氣污染的全面監測,在預測準確基礎上研究聯防聯控問題。此外,魏明德委員還建議建立區域性聯合大氣環境研究機構。方黃吉雯委員認為,大氣污染防治不僅是政府的事,也是全民的事,她說,“若不能成功發動全民參與治理霧霾,單靠政府是很難解決的。”
會上,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氣象局負責人對委員們的建議作出了積極回應。大家紛紛表示,要進一步加大推進京津冀大氣污染協同防治的工作力度,與全社會共同應對這項艱巨的挑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