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部:披露多組環保數據
4月22日,第46個世界地球日,國土資源部對外公布《2014中國國土資源公報》。涉及地下水質監測、海洋環境等多組環保數據。
公報顯示,全國202個地級市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工作,監測點總數為4896個,其中國家級監測點1000個。依據《地下水質量標準》,綜合評價結果為水質呈優良級的監測點529個,占監測點總數的10.8%;水質呈良好級的監測點1266個,占25.9%;水質呈較好級的監測點90個,占1.8%;水質呈較差級的監測點2221個,占45.4%;水質呈極差級的監測點790個,占16.1%。主要超標組分為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鐵、錳、“三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和銨氮)、氟化物、硫酸鹽等,個別監測點水質存在砷、鉛、六價鉻、鎘等重(類)金屬超標現象。與上年度比較,有連續監測數據的水質監測點總數為4501個,分布在195個城市,其中水質綜合變化呈穩定趨勢的監測點有2941個,占監測點總數的65.3%;呈變好趨勢的監測點有751個,占16.7%;呈變差趨勢的監測點有809個,占18%。總體來看,2014年,在全國有連續監測數據的水質監測點中,地下水水質綜合變化趨勢以穩定為主,呈變好趨勢和變差趨勢的監測點比例相當。
據悉,由水利部、國土資源部聯合申報的《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已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國土資源部將建設10103個地下水監測站點,其中新建監測站點7235個,改建監測站點2868個。新建監測站點中,新施工監測井7197個,鉆探總進尺共68.4萬米,流量監測站點38個;改建監測站點中,改建監測井2809個,流量監測站點59個。配套地下水信息自動采集傳輸一體化設備10103套。地下水監測工程將在未來三年內建成,預計國家地下水監測站點監測控制范圍將擴大到350萬平方千米、站網密度提高到每1000平方千米5.8孔(站),有效提高地下水監測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實現對全國地下水動態的有效監控。
公報指出,2014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基本穩定。近岸局部海域海水環境污染依然嚴重,春季、夏季和秋季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分別為52280平方千米、41140平方千米和57360平方千米。海洋保護區生態狀況基本保持穩定。海水增養殖區和旅游休閑娛樂區環境質量總體良好。陸源排污壓力較大,河流排海污染物總量居高不下,陸源入海排污口達標率僅為52%。監測的河口和海灣生態系統仍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狀態。赤潮和綠潮災害影響面積較上年有所增大。局部砂質海岸和粉砂淤泥質海岸侵蝕程度加大,渤海濱海地區海水入侵和土壤鹽漬化依然嚴重。
公報還指出,頒布《地質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59號)。《辦法》共三十三條,適用于地質災害監測、地下水地質環境監測、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和地質遺跡監測等地質環境監測活動及其監督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了地質環境監測管理制度,促進地質環境監測組織實施、監測網絡建設和監測成果應用等制度化和規范化,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