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項"藍天"課題聯手防治大氣污染
《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實施一年以來,“首都藍天行動”專項中,本市立項支持70余個項目(課題),為本市改善空氣質量提供科技支撐,并通過加強京津冀區域科技合作,推動實施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昨天,市科委發布“藍天”課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本市通過大氣環境PM2.5污染現狀及成因研究,揭示了北京PM2.5空間分布規律、污染成分、污染源貢獻度等關鍵數據,組建了精細化的環北京區域霧霾預警系統。重污染天氣中長期預報技術方法,為北京及周邊地區提供實時的重污染天氣分析、預報和決策服務。
為進一步節能減排,本市大力推動污染物減排技術產品創新與示范工程建設。在氮氧化物減排方面,開發低溫脫硝催化劑,實現在160℃煙氣脫硝效率大于90%,可廣泛應用于供熱鍋爐、工業窯爐等低溫煙氣脫硝工程。噴淋式燃氣鍋爐煙氣余熱回收利用一體化設備,在昌平未來科技城電廠、豐臺區總后63號院供熱鍋爐房等進行應用,在未來科技城,實現回收煙氣余熱48兆瓦,電廠供暖面積增加100萬平方米;某軍隊部門的示范工程回收煙氣余熱3兆瓦,折合一年節約天然氣約合90萬立方米。
在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方面,炭吸附油氣回收系統可廣泛應用于加油站、儲油庫、油品碼頭等油品流通環節油氣揮發治理工程,排放濃度可降低到每立方米10克,油氣回收效率達95%至98%。餐飲油煙在線監測與管理系統已在石景山區建成首個示范工程,石景山區、西城區等90家餐飲企業已安裝147套油煙排放在線監測管理系統。
粉塵顆粒物治理方面,科研人員開發的靜態清灰袋式除塵技術在密云實現產業化,在山西、內蒙古、山東等地38項電廠煙氣除塵工程上成功應用,達到每立方米15毫克的超低排放水平。在推動農村壓減燃煤及燃煤替代方面,科研人員開發的車載集成式撬裝壓縮天然氣減壓供氣站已在密云縣完成建設;小型空氣源熱泵等采暖設備在平谷、延慶等部分農村開展示范;太陽能集熱與地源熱泵聯合采暖系統在大興區部分農村及11所學校中開展應用。
本市還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截至2014年12月底,本市已經完成新能源小客車指標配置21834個(含3300個租賃指標),累計推廣電動汽車1.3萬輛,其中2014年新增8000余輛。
在科技部的指導下,京津冀三地科技、環保、氣象部門通過多次研討和交流,統籌國家和三地16家優勢科研團隊,聯合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支撐技術研發及應用”。2015年3月,市科委發布了“2015年度首都藍天行動科技示范工程后補助項目”招標公告,在京津冀范圍內評選出一批科技成果應用示范工程,作為“首都藍天行動”的典型案例,給予獎勵性科技經費支持。
“京津冀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也于4月11日成立。在聯盟搭建的綠色金融服務平臺上,已達成京津冀節能減排融資額度300億元左右。市科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市科委將組織聯盟骨干企業與河北、天津重點區域進行對接,對區域內重點鋼鐵生產企業整體打包進行節能減排診斷,提出產業轉型升級工作建議,并協助地方政府建立減排工程在線監測系統。今后,還要建立起綠色金融支持、第三方運營、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全新重點污染源減排工作模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