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醫院”:從“赤腳醫生”到“?浦委煛
在中央政府發出“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的支柱產業”的信號后,各類環保資源正在加速凝聚整合。
3月26日,環保部所屬中環國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宜興環?萍脊I園、博大環保、保利協鑫、遠東光電、東部軟件園、平安銀行、E20環境平臺、韓國大邱市政府、大邱工團等在江蘇宜興簽署多份合作協議,標志“環境醫院”正式啟動。目前,該平臺匯集的資金總規模已超過320億元。
在6月5日在京舉行的2015年(第九屆)環境技術產業論壇上,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環境醫院”事業團隊伙伴之一張樹人分享了關于“環境醫院”的諸多細節,也讓更多人了解到“環境醫院”不僅是一個新名詞,更是未來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性方案之一。
主攻污染治理疑難雜癥
什么是環境醫院?張樹人是這樣解釋的:“環境醫院”是一個“醫患”界面,它的服務左、右方是客戶和用戶,客戶是指環境領域的領跑企業,用戶是指地方政府、工業園區以及生產性排污企業。“環境醫院是一個中心,它與關聯方都存在著交易關系,這是時代的特點。
作為啟動工作,“環境醫院”通過積極開展環境系列“義診”,讓公眾參與過程公開化與透明化,提供新的共生關系。另外,“環境醫院”要做一個真正的產業基金,實現與行業周期收益相匹配的資金落地。“環境醫院”系統的施治方案來自于所開的“處方”,而有“品質藥方”的原料來自于設備企業,通過集采平臺和規劃,能夠實現更合理的采購渠道。
針對一些特定的需要治理的區域,張樹人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環境醫院將通過“會診”提供環境效果導向的系統施治方案。初期會在各個環境細分領域啟動免費義診運動。首先是工作責任的界定。其次,施治方案不再是傳統單個企業提出的技術方案,或者是幾家環境企業提出的整體解決方案,而是在企業與專家共同會診之下實現的面向效果的方案。
改變“赤腳醫生”遍地現狀
2015年4月,“水十條”正式發布,加上此前“氣十條”,以及之后的“土十條”,國家對環境治理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面對治理的效果,市場配置的資源注重責任落實。面向效果更加嚴格,更加綜合,區域協同更加需要規模。
那么,面對這些需求目前的環境產業能夠滿足嗎?張樹人指出,“環境醫院”的使命正是在此基礎上提出的。“‘環境醫院’是與‘卓越者’攜手,推動環境行動計劃落地,打通面向效果的市場通道,讓環境產業成為真產業。”
目前,市場上即使是優秀的環境企業提供的服務基本也都是點狀的,并且服務方案是單一的,同時還要受到行政干預,有明顯的條塊分割。資金的支持會給不同群體,技術方案也是根據不同的限定指標來分別提出,這樣的分割是無法實現理想中的環境效果。目前的市場,看上去諸多需求,由于通道并沒有打通,無法被市場識別。
重新回顧市政公用領域,當時打通通道的過程中實現了技術集成。張樹人認為,未來以環境效果為導向的方案遠比以前復雜得多,資本、監管、標準準入正在尋求落地,而打通這一“任督二脈”是環境效果從夢想變為現實的必經之路,只有如此才能使各方資源匹配,使得政府和產業更有效對接,從而推動環境計劃真正地落地,所以打通市場通道是“環境醫院”的核心切入點。
讓“患者”看病無后顧之憂
對于“環境醫院”會為環境企業提供哪些服務的問題,張樹人概括出三點:“一是讓企業在提供效果服務過程中獲得保障;二是讓理性甲方尋找到真正為效果服務的優秀企業,屏蔽一些來自不作為企業的欺騙;三是營銷體系,通過有效的營銷讓企業獲得更好的資本市場認可,例如上市后得到更高的PE(風險投資)。”
而對政府及生產企業來說,“環境醫院”首先是面向環境效果的系統施治方案。“‘水十條’當中提到了這一點,如果只是概念的規劃,政府可以選擇自己采購。”張樹人強調,同政府一樣,生產性企業也是“環境醫院”的服務對象。另外,“環境醫院”還可以提供資金支持。“眾所周知,對于環境治理,即便經濟發達地區,資金的缺口也是存在的。”
對于環境企業來說,提供有規則、講信用、遵守合約、合理約束甲方違約行為的保障體系是很重要的。而對政府來說,要提供效果有保證、可靠甚至先行賠付的保障體系。張樹人認為,在過去簡單的系統中,政企之間單獨簽約就可以,但當系統復雜的時候,就牽扯到了多方的混合交易,就需要一個緩沖平臺。“‘環境醫院’就是這樣一個緩沖平臺,同時它還應建立包括資金、技術、交易結構、信譽等在內的多重紐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