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污水處理變化快 是大勢所趨還是無奈之選?
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有技術、經濟限制,地下污水處理廠雨季被淹、出水提升、除臭、污泥硝化、無法預留升級改造空間等問題需要引起注意。
據了解,近兩年來雖然地下污水處理廠建設比以往增加不少,但和目前全國4000多座污水處理廠相比,在建和運行的地下污水處理廠仍然是個“小眾”。地方政府選擇建設“高大上”的地下污水處理廠,主要是出于規劃、土地、環境等限制的考慮。
中國水環境集團董事長侯鋒對于“是否要建設地下污水處理廠”給出了自己的判斷標準:那就是要符合環境友好型、土地節約型和資源回用型的要求。
他認為,傳統的地上污水處理廠一般處于城市郊區。但是,由于城鎮化進程迅速,城市土地不斷升值,即使污水處理廠遷到郊區,經過一段時間也很可能變成城市中心。污水處理廠不可能不斷外遷,而地下污水處理廠則不存在這一問題。同時,由于地上污水處理廠離市區有一定距離,會對再生水回用造成影響,而地下污水處理廠在回用方面有一定優勢。
不過,侯鋒也表示,有的地方建設地下污水處理廠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他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案例:某地要建設處理規模8萬噸/日的污水處理廠,但是征地的資金需求達30億元,而且即使有30億元預算也沒有規劃用地。“這種情況下只能選擇地下。”
不過,地下污水處理廠在土地、環境友好方面的作用還存在爭議。對此,桑德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張景志表示,建設地下污水處理廠并不意味著一定能節約土地。“把污水處理廠放到地下,建成一個兩層的箱體,下面一層是水功能區,上面一層是設備或者其他構筑物,進出口的坡道需要占用多少土地?同時,地下污水處理廠建成后往往上面設計成景觀公園,而公園也需要用地。同時,臭氣問題在地下污水處理廠并未完全得到解決。”
在業內人士看來,地下污水處理廠在建設和運營中同樣存在問題:比如由于地下污水處理廠地下基坑較深,建設成本要高于露天成本,而且施工難度也大;管理運營成本較高,如露天廠房白天不需要照明,地下就必須使用。
此外,地下污水處理廠雨季被淹、出水提升、除臭、污泥硝化、無法預留升級改造空間等問題也需要引起注意。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戴日成建議最少要設置3道閘門保障污水處理廠的防澇。他還提到,在運行過程中有些運營方為降低成本而不運行除臭設施,這些問題都應該在日后避免出現。
“地下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規模一般較大,相應產生的污泥也較多。但是由于深埋地下,無法建設硝化設施進行處理,這也是一大問題。”張景志表示,建設地下污水處理廠雖然是可行的,但是要客觀看待。地下污水處理廠的推廣和應用有它在技術和經濟方面的限制條件,不宜于大面積推廣。
未來發展有賴技術突破
缺少相應的標準和技術規范是地下污水處理廠面臨的難題,工藝優化、集成共壁技術、節能降耗、通風除臭、采光照明等方面與地上不同。
業內人士普遍表示,從工藝上來講,無論是地下還是半地下的污水處理廠,都不能是簡單地將污水處理廠移到地下,相反,它需要技術引領,針對不同地區的特點進行工藝設計和優化。
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李力表示,地下污水處理廠有一定的技術特點,至少在10個方面和地上污水處理廠有所不同。“分別是工藝優化、集成共壁技術、節能降耗、通風除臭、采光照明、消防安全、運營維護、維修技改、防洪排澇和應急處理。”
他強調,地下污水處理廠在預處理、生物處理、后處理強化等方面都需要具有與其相匹配的核心技術。同時,由于地下污水處理廠的條件與地上相比發生很多變化,這會給企業帶來很多發展空間。“將來若出現為地下污水處理廠而生的技術或者關聯性更強的技術,地下污水處理廠會發展較好。”
同時,缺少相應的標準和技術規范也是地下污水處理廠面臨的難題。據了解,在美國、日本、歐盟都有關于地下污水處理廠的相應規范和標準,但是在我國,由于地下污水處理廠發展時間較短,這方面還有所欠缺。
對此,侯鋒表示,原來我國地下設施的標準主要是針對地下車庫還有其他構筑物。而標準化是保障地下污水處理廠能順利發展的必備因素。
“不能因為缺乏標準化影響了真正有生命力的技術項目的推進。”同時,他建議科研院所和成熟企業一齊推動標準的制定。“防止項目一窩蜂導致最終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的良莠不齊。”
延伸閱讀:地下污水廠建設運營成本幾何?
噸建設成本約4000元甚至更高,運營費用約1.5元。
如果單從水務企業角度考慮,地下污水處理廠并非首選。北控水務常務副總裁李力說,在同樣的出水水質達標情況下,單位污染物的減排所付出代價越小,采用的技術路線就越合理。“我認為地下污水處理廠確實是環境友好型,但是還談不上資源節約型。”
一直以來,業內人士認為地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行成本要高于地上污水處理廠很多。但是到底高多少?
碧水源總經理戴日成為大家算了一筆賬。“一般來說,地上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費用在噸水2000元左右,地下約4000元,造價可以說是翻番。有些地區由于地質條件差,造價還會更高一些。碧水源采用BT模式建設的全地下污水處理廠——昆明第九污水處理廠噸水投入在4500元左右。我們經過后評價發現,如果進行工藝優化,噸水建設成本可以控制在4000元。”
對于介于地上和全地下之間的半地下污水處理廠,中國水環境集團董事長侯鋒透露,其建設成本要比地上污水處理廠噸水投資增加1000元左右,如果選擇MBR工藝,投資和運營成本還會增加。
在運行成本方面,戴日成表示,以昆明第九污水處理廠為例,采用BT模式建設,出水水質為地表水Ⅳ類,因為興建時間不長,據了解噸水運行成本約為0.78元,包含電費、人工、藥劑等費用,而不包含檢修等費用。
“目前常規污水處理廠采用BOT模式,出水達一級A的價格約為1.2元/噸,而我們在山西省太原市晉陽32萬噸處理規模的全地下污水處理廠的報價約1.5元,也就比地上的報價高0.3元。”他說。
運營地下污水處理廠并不意味著企業由于成本高要做“賠本的買賣”。從安徽省合肥市塘西河再生水廠了解到,再生水廠由于采用膜技術,耗電量比較大,運營主要由政府進行補貼,大概每處理1噸污水的費用在1元多。但是,污水處理廠的收支基本能夠保持平衡,因為再生水可以以1元多的價格直接賣給濕地公園用作景觀用水。
從建設運營成本看,有業內人士表示,污水處理廠的規劃建設需要因地制宜,將污水處理廠建在地下比較適合在經濟發達、土地資源高度緊張、環境要求高的地區建設。
他山之石:荷蘭地下污水處理廠
荷蘭的Dokhaven污水處理廠位于荷蘭第二大城市鹿特丹的市中心,是荷蘭惟一的地下污水處理廠,只有中控室建于地上。從1987建成,這座污水處理廠至今已經運行了28年。
污水處理采用AB工藝,主流段產生的污泥輸送到600米外的Sluisjesdijk污泥處理廠進行厭氧硝化。
選擇AB工藝的原因:占地小,AB工藝的緊湊性剛好適合建設時用地的缺乏;當時的出水標準對氮磷沒有限制。
選擇地下式建造的原因:所在地區用地的多用途性;更少的環境干擾。
問題:
1.造價要比一般污水處理廠更昂貴。
2.污水處理廠要進行新的改造重建時,這種地下式建造使其改造面臨很多難題和挑戰,例如沒有升級空間。
3.維護困難,比如污水處理廠的曝氣系統目前使用的是表面曝氣器,但他們即將更換為微孔曝氣器,地下式構造將為其清洗工作增加更多的人力物力。
此外,污水處理廠曾經由于尾氣處理系統的一個氫氧化鈉投藥泵過熱導致火災,為及時清除煙霧,動用100多人進行清理工作,而平日污水處理廠的運行人員只有10人左右。
4.未來的污水處理廠應該具備能隨時代變遷的靈活性,而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在這點上相對缺乏彈性。
文章鏈接:中國環保在線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98125.html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