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春:工業固廢資源化 別有洞天
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不僅可以節約土地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或資源產出率,也是改善大氣、水和土壤環境質量、防范環境風險的客觀要求,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原料來源,還是保護人體健康的現實選擇。
工業在給城鄉居民提供豐富產品的同時,也產生大量廢氣、廢水和廢渣。經濟發展,其實就是利用自然界的資源,生產人們所需的商品的過程,產生一定數量的廢物在所難免,也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就像人吃飯就要排泄一樣。采煤要產生煤矸石,洗煤要產生煤泥,選礦產生的尾礦儲存起來就成了“尾礦庫”,鋼鐵生產要產生水渣和鋼渣,鋁工業發展要產生赤泥和廢渣,化工生產要產生硫酸渣、堿渣、電石渣等,電力工業發展中產生粉煤灰、脫硫石膏等。一般而言,越是處于產業鏈底端的產業,廢物產生量就越多。這些工業廢物既是污染物,也是可以利用的資源。
隨著我國工業的迅速發展,工業廢物日益增加,并造成大氣、水體和土壤污染。如煤矸石堆放在地表會自燃并釋放大量氣體。工業固廢堆存不僅占用大量土地,其中含有的藥劑及銅、鉛、鋅、鉻、鎘、砷、汞等元素,會隨水流入河流或滲入地下,污染環境,影響人體健康。一些工業固體廢物還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或感染性,因而必須按照危險廢物加以分類管理,采取特許經營的辦法進行處理處置。
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不僅可以節約土地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或資源產出率,也是改善大氣、水和土壤環境質量、防范環境風險的客觀要求,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原料來源,還是保護人體健康的現實選擇。
工業廢物綜合利用是解決環境污染的根本之策。我國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是從筑路、復墾、回填等大宗利用開始的。1985年原國家計委出臺了鼓勵資源綜合利用政策,1996年國務院出臺36號文,給資源綜合利用以稅收優惠或減免。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水平逐步提高,形成一定的制度安排和發展模式。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資源利用方式粗放。由于發展階段、技術水平、認識程度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的資源利用水平與國外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既有“資源陷阱”的原因,如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資源利用效率比東部資源稀缺地區差;也有初級產品的資源需求原因,如我國處于國際分工和產業鏈底端,以資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產業為主。
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資源效率總體不高,還形成了粗放利用自然資源的行為慣性。隨著技術研發和創新,我國工業固廢利用的技術水平整體上在提高,但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采用的技術仍比較落后,也沒有擺脫“引進國外淘汰技術”的窠臼。因此,加快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的技術進步,十分迫切。
工業廢物沒有用起來,就成了重要的環境污染源,用起來則別有天地。由于工業廢物種類多、數量大、成分復雜,處理處置十分困難,在發展初期往往被當成廢物排放。我國早期建設的電廠均配有粉煤灰堆放場,而粉煤灰是可以利用的資源,既可以用作路基填料,也可以用作生產人造花崗石的原料。又如,污水處理廠的淤泥,可以用來生產有機肥料,也可以用余熱烘干后做燃料,廢渣還可以用作水泥生產的原料。“廢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的前提是:可回收、可利用、可循環、經濟合理。工業固廢利用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撐,否則難免出現“循環不經濟”的問題。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的原則應當是,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環境友好。“沒有金剛鉆不能攬瓷器活”,從工業固廢中提取有用的元素或產品,必須有“一技之長”,否則是不可想象的。經濟性很重要,如果企業不能營利,不會主動利用工業廢物,而環境友好或環境負面影響小,則是工業固廢資源化的約束條件。
問題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由問題倒逼產生。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追求的首先是環境效益。1995年,我參加日本環境污染防治培訓班時聽一位日本教授介紹,日本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濃度并沒有隨工業廢氣排放的下降而降低,因為汽車尾氣排放大量增加了。有專家提出一個好的理念,汽車尾氣不能看成廢氣,而要看成原料,通過一個轉化裝置把二氧化碳轉變成碳元素,碳的用途很多,橡膠的原料、碳纖維等都離不開碳。
目標導向。利廢的目標是資源的可持續利用。1965年,美國學者鮑爾丁在“宇宙飛船經濟學”一文中指出,地球是一個小小的宇宙飛船,其中的資源十分有限,使用后就成了“廢物”,只有循環利用各種廢物,才能保證經濟發展的資源供應。曾到“中國銀都”的湖南永興調研,發現當地企業主動將“上家的廢物用作下家的原料”,通過產業鏈聯系,不僅減少污染物排放,還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從國家層面看,應將資源產出率作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導向指標。
市場導向。利益驅動是企業利用工業固廢的持久驅動力。1992年我在原國家科委工作時曾到武漢鋼鐵公司調研資源綜合利用情況,聽到技術人員介紹,企業投入110萬元安裝回收裝置,回收生產過程中的二氧化碳,用于生產干冰等產品,而且還能在一定時期內收回投資。如果資源循環利用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就需要政府制定政策,通過稅收優惠和減免,激勵企業開展廢物綜合利用,畢竟企業不會做虧本的事。
展望未來,我國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仍需在以下方面下大力氣。
需求導向。企業的原料需求是工業廢物利用的驅動力。我國尾礦壩很多,一些還存在容易導致生命財產損失甚至人員死亡的潰壩隱患,但其中存在可以利用的資源。多年前到山東招遠礦業集團調研,聽相關人員介紹原來尾礦中的金含量是六個品位,即經過粉碎、選礦等一系列工序后排放到尾礦庫中的廢物含有6個ppm的金,而新采巖脈只有4.6個ppm含金量,因而準備循環利用尾礦砂。
高值利用。“吃干榨盡”已成為循環經濟領域的重要理念。在此前提下,更應強調“物盡其用”,不能把“金子”當成磚頭賣掉。工業廢物已能制成多種產品,如水泥、混凝土骨料、磚瓦、纖維、鑄石等建筑材料;制造肥料、土壤改良劑;提取鐵、鋁、銅、鉛、鋅等金屬和釩、鈾、鍺、鉬、鈧、鈦等稀有金屬等。應重視工業固廢的高值利用,使其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在廣州佛山調研時發現,技術進步使陶瓷廢物生產新型建材成為可能,而且還能起到隔音、隔熱、隔水、隔風等作用,應成為綜合利用產業效仿的樣板。
標準倒逼。我國既有《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要求對工業固廢進行無害化處置,也可以用能效、用水量、排放強度、安全、質量等標準“倒逼”企業資源化利用工業固廢。相對于國外的環保標準倒逼,我國主要是激勵,即通過優惠政策或通過國家對各種項目的財政性補貼來推進資源的綜合利用、循環利用及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在新的《環境保護法》實施后,應更多地采用污染物排放或質量標準,倒逼企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先行先試。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要不斷拓寬途徑,與國家重大工程相結合、與海綿城市建設相結合。工信部啟動了11個城市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應將工業廢物綜合利用放在重要位置,促進環保產業與循環經濟的有機銜接。例如,建筑廢棄物可以用來生產一種滲水磚,既可以避免建筑廢棄物到處堆放產生危害,還可以解決雨后城市積水問題,從而收到一舉多得之效。又如電廠脫硫石膏,不僅可以用于生產建筑材料石膏板、水泥輔料等,還可以減少廢物的堆存。
加強監管。廢物綜合利用可以“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北京曾經有一個廢物利用企業,進口下腳棉經過剝絨、紡線等工序,生產牛仔褲紡織線出口賺取外匯,還提供了就業機會,因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需要提出的是,要防止企業打著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的“旗號”,干著偷排污染物的事。再生資源園區應避免“二次污染”,變成污染物“集中”排放場所。應加強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強監督管理,使違法成本高于收益,使工業固廢得到合理、經濟利用。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