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前景可期
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在“十三五”期間將以“半壁江山”的占有率,成為我國垃圾末端處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到2020年,我國垃圾焚燒處理率將達到50%。”在近日舉行的第六次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技術與設備研討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徐文龍表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已達89.3%,其中70%以填埋為主,25%-28%為焚燒處理。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已超過80億噸,占地80多萬畝,且垃圾產生量仍以5%-8%的速度增長,占地量以平均每年4.8%的速度持續增長。面對“垃圾圍城”的困境,垃圾焚燒具有減容效果好的特點,因此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崇,一些垃圾焚燒處理的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依照《“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預計到2015年年底,投產和在建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有望超過300座,生活垃圾焚燒處置能力達到1億噸/年。
垃圾焚燒處理將成主流方式
“廣州生活垃圾日均2萬多噸,今年基本無地可埋,垃圾圍城形勢嚴峻!”這是近日從廣東省人大環資工作座談會上傳出的聲音。
“北京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達1.84萬噸。如果繼續采用填埋的方法,每年至少需要500畝土地用于填埋。”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固廢管理處工作人員呂江濤無奈表示,在沒有足夠土地也沒有其他解決辦法的情況下,已有的填埋場只有超負荷運行。
在垃圾量猛增,填埋難以為繼的情況下,焚燒處理作為國際上公認的一項成熟技術,開始得到政府越來越多的重視。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司長熊躍輝曾公開表示,當前,我國有1/4的垃圾填埋場接近飽和,固廢污染的問題相當突出。從目前來看,垃圾焚燒是處理垃圾的主流辦法。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從垃圾處理的專業角度來說,垃圾焚燒廠占地面積小,因而選址方便。垃圾經焚燒后成為飛灰和殘渣,體積縮小80%-90%,易于進一步處理。而且燃燒產生的熱能還可以轉化為蒸汽用來發電或供熱。但是,就在政府將這個看似能夠實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方案逐步提上規劃日程的時候,公眾鋪天蓋地的反對聲音卻成了新的難題。
垃圾焚燒所產生的二噁英會導致人體致癌,這樣的說法讓一些臨近垃圾焚燒規劃項目的小區居民憂心忡忡。又據“百度百科”介紹,二噁英的毒性約為氰化鉀的100倍,是砒霜毒性的900倍。為毒性最強,非常穩定又難以分解的一級致癌物質。
“截至目前,世界上尚未有人因二噁英類中毒致死的報告,也沒有確定因二噁英類暴露而致癌的報告。”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鄭明輝表示,目前網絡上二噁英致癌的信息大多是以訛傳訛。“其實日本、新加坡等國家處理垃圾的手段主要靠焚燒,其垃圾焚燒廠與公眾居住區近在咫尺卻能和睦相處。”
在發達國家,垃圾焚燒是處理垃圾的常規方式,日本有高達70%的垃圾通過焚燒來處理,其他國家的比例則多在30%上下。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城市約一半以及多數學校所用熱能都來源于燃燒垃圾。
由于預見到焚燒會成為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就開始立項制定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其中二噁英類就是控制指標之一。新修訂的《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自2014年7月1日起實施,將二噁英類的排放限值從嚴至每立方米0.1納克毒性當量,與世界上最嚴格的歐盟標準一致。
E20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在無害化處理方面,2014年我國無害化處理量已達到16009萬噸,與2013年相比增加3.99%,無害化處理率為95.97%,與2013年基本持平。據分析,我國2012-2014連續兩年垃圾焚燒處理量的增長率分別為29.29%和20.09%,衛生填埋處理量的增長率分別為-0.19%和-2.24%,堆肥增長率分別為-31.92%和-30.04%。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量的增加是無害化處理量增加的主要驅動因素,垃圾焚燒將逐步成為生活垃圾處理的主流技術方式。
垃圾發電項目將迎大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都市人口日益增多,城市垃圾產量也日益增多,不但占據寶貴的土地資源,還破壞了生態環境。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到2015年年末,全國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新增22.3萬噸,新增設施數量223座。即到“十二五”末期,我國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達到30萬噸,垃圾焚燒設施數量達到330座。
5月12日,財政部印發《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提出支持重點行業、重點地區節能減排以及重點關鍵節能減排技術示范推廣和改造升級。可以預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將在政策引導下進一步前行,其能效利用也必將深入展開。
早在2004年,我國就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產國。根據世界銀行2012年發布的報告,2011年全球產生城市固體垃圾13億噸,而亞太地區約產生2.7億噸,其中中國占了70%。據預測,“十二五”末期,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將接近2億噸,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的年產生量也將突破2.3億噸。“‘十二五’期間,我國增加了近100座垃圾焚燒廠,‘十三五’期間,我國將迎來另一個垃圾焚燒廠建設的高峰。”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張益認為,全國數百個城市,每個城市一個廠并不算多,而像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超大城市,則需要10個以上的焚燒廠才夠用。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認為,為了改變能源結構,實現經濟轉型,我國應從政府宏觀調控層面鼓勵垃圾焚燒發電。垃圾焚燒發電發展空間不容小覷,未來發展前景可期。
垃圾發電產業前景可期
我國垃圾發電始于上世紀80年代,近年來發展迅速。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5月,全國共有178座垃圾發電廠。2015年將是我國垃圾發電行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依照相關規劃,投產和在建的生活垃圾發電廠有望超過300座,生活垃圾焚燒處置能力將達到1億噸/年。目前,國內參與垃圾發電的投資商有四五十家,投資主體多元化,其中具有領先地位的主要有中國環境保護公司、中國光大環保公司、深圳市能源環保公司、上海環境集團、首鋼環境產業公司、綠色動力、錦江集團等。設計院主要有中國恩菲、中國五洲、中國城建院等。他們在垃圾發電的市場化進程中,用責任和實力為我國城市環境的優化做出了貢獻。
據了解,深圳市寶安區老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是國內余熱利用效率較高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寶安區老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一二期總處理規模為4200噸/日,是目前建成的中國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之一。2013年,該項目二期3000噸/日焚燒發電廠投入運行以來,噸垃圾焚燒發電量超過400度,噸垃圾焚燒上網電量360度。可以說,該焚燒廠的能效利用相對很高。
“根據中國電力聯合會規劃與統計信息部《2013年電力統計基本數據一覽表》的數據,2013年全國垃圾焚燒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590兆瓦,發電量為176億千瓦時,是太陽能發電量(84億千瓦時)的2.1倍。”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可再生能源發電分會秘書長劉映華表示,垃圾發電看似份額比重在整個電源結構中很小,但是它的環保和資源利用的雙重特點決定了它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垃圾發電具有廢物處置、燃煤替代和減少垃圾填埋造成的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土壤地下水污染的環保優勢,非常符合我國環保和能源戰略定位。它和風電、太陽能相比,具備機組可利用小時高,輸出穩定的特點。隨著在垃圾無害化處理中所占比例的不斷提高,垃圾發電將在全國總發電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對我國可再生能源結構產生重要影響,垃圾發電的科學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