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國有林場困境:資金等生態補償不足
更新時間:2015-07-27 16:09
來源:新浪網
作者:
閱讀:869
作為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正加緊推進實施。京津冀及周邊城市空氣重污染過程較為多發,是我國灰霾發生的“重災區”。由于三地毗鄰,任何一個區域的污染物都容易對其他區域造成污染,因此如何在生態治理和保護中進行區域協作,顯得尤為重要。
三地中,河北省的污染治理任務最重。環境保護部本周公布的6月份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顯示,10個全國空氣質量較差城市中,河北占了7個。而在歷次的城市空氣質量最差榜單中,河北總是占居最多的席位。
也正因為如此,“節能減排”、“壓產限產”成為河北省這些年來生態治理的“主流”。甚至在一些人看來,在京津冀生態建設中,河北似乎一直是個拖累,總是在做“減法”。
但事實并非如此。本報記者近日在河北省多地采訪時了解到,多達146家的國有林場通過多年的京津風沙源治理、荒山造林和“鎖邊造林”等三大造林工程,已經筑起了京津第一道生態屏障。多年來,這些國有林場在防風固沙、涵養水源方面一直在做著“加”法。
在離北京直線距離不過200公里的木蘭圍場國有林場,記者站在林區高處看到,遠處便是沙害嚴重的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而記者的身后,是挺拔修直、郁郁蔥蔥的落葉松林。在繁華的都市和沙漠之間,這一大片布滿大小岡巒的林海,如“綠色城墻”牢牢地將風沙阻擋在北部。河北省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管理局副局長趙久宇告訴記者,木蘭林區已成為京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
50多年前,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一帶還是草木稀疏、沙化嚴重的地帶,是京津主要的沙源地。但如今,這里的森林覆蓋率已經超過80%。中國林科院的評估結果顯示,塞罕壩林場的萬頃林海,每年產生的生態服務價值高達120多億元。河北省森林公安局塞罕壩分局政委劉國權介紹,如今,塞罕壩已經成為“為北京阻沙源、為天津涵水源,為河北增資源,為當地拓財源”的綠色明珠。
北京是一座極度缺水的城市,可以說“京城一杯水,半杯源承德”。承德境內有灤河、潮河、遼河和大凌河四大水系,年平均向京津等地供水18.94億立方米,其中,向北京的密云水庫供水4.97億立方米,占入庫總水量的59%。多年來,河北向京津提供了大量優質水源,對緩解京津地區工農業及城市生活、生態用水緊張狀況發揮了重大作用。
“但你們發展了,誰來補償我們?”“不能因為你們怕咳嗽,就不讓我們生火做飯吧?”在采訪中,河北省一位當地人士對記者說。
河北省林業廳給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由于缺乏資金,目前河北全省70%的林場人員工資經費得不到保障,欠繳職工保險情況比較普遍,林區路、水、電、管護用房等建設經費沒有納入政府基建預算,林區貧困化現象嚴重。
“京津冀可持續發展與脆弱的生態環境之間存在著尖銳矛盾。最突出的問題是尚未建立起一套生態環境共建共享的有效機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祝爾娟認為,京津冀目前沒有形成共同參與、成本共擔、收益共享的互動機制,無法保障區域內不同功能區都能實現公平、和諧、良性發展。
河北省林業廳造林處副處長王麗英告訴本報記者,在政策上也缺乏激勵機制,“比如,對于那些不等不靠,不求短期利益綠化荒山、撫育森林的國有林場,政府的資金扶持力度不足。”
國家林業局場圃總站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監管處處長歐國平對記者表示,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是國家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應加強對國有林場的財政和金融支持。京津冀地區可以率先開展生態補償的探索。
生態補償如何補?資金哪里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研究課題組認為,可以探索以培訓代補償、以工作代補償、以投資代補償、以合作代補償、以市場代補償等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方式。
此外,生態涵養區可以通過提供清潔的水資源、涵養水源地、植樹造林、風沙整治、濕地保護等服務來得到碳匯和生態的價值補償,進而實現生態保護、地方發展和居民收入提高的“多贏”目標。資金來源可包括財政轉移支付、征收汽車尾氣碳排放稅、高碳能源使用稅、區域生態共建共享基金、優惠貸款、政府購買生態服務等。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