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農村孩子環保意識的培養勢在必行
更新時間:2015-08-07 18:53
來源:南方網
作者:
閱讀:1141
面對全球生態危機的日益嚴重,環境問題已成為人類實現社會理想的絆腳石,也將成為中國人實現中國夢的一大障礙。近些年,據調查,遼闊的中國大地,就環境衛生的角度來說,“臟亂差”最嚴重的地方就是鄉鎮和農村。其實,構建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社會,關鍵是提高人的生態環保意識,公民的生態環保意識已經成為反映一個社會道德水準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公民的生態環保意識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慶幸的是,人類是一個高度智慧的群體,它通過“教育”這一種獨特的方式選擇性地傳遞有益于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文明。因此對于今天出現的環境危機,“教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從心靈深處喚醒人們去熱愛自然,保護地球。現階段的農村,垃圾的“制造者”大多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齡孩子和老人,因此,包括農村中小學在內的相關部門不妨嘗試從以下途徑培養農村孩子的環保意識:
首先,以宣傳教育為切入點,提高農村初中學生對環保的認識。現階段的農村,留守學生較多,大多數是與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因此,中小生在家庭中都要主動承擔起做家務的責任,其中少不了倒垃圾這一項,由于農村的特殊居住情況和市政管理模式還未進入村莊,所以“臟亂差”現象無處不在。我們不妨到鄉鎮一級的農村地帶走走,你就不難發現亂倒垃圾的現象極為嚴重,導致“垃圾滿天飛”。既然中小學生是現階段農村家庭的主要常住成員、也是生活垃圾撒播的主要人群,因此,對這一人群加強宣傳教育刻不容緩,我們必須讓學生知道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如果我們周圍的環境遭到污染和破壞,就等于破壞了我們生存的家園。筆者認為,首先作為教育部門要通過一系列的生態教育,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生態知識,對生態自然及其環境與人的關系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在此基礎上,根據公民自己的基本價值觀念而產生的參與環境保護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只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便會樂于接受環保知識的教育。譬如,在校園里,通過宣傳櫥窗、校園廣播、黑板報、LED顯示器等宣傳形式大肆宣傳環保知識,通過國旗下講話、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團課、定期觀看有關環境保護的影像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環保知識的普及。除此之外,還以嘗試在校園內的綠化帶立起“小草也有生命,請腳下留情”等警示語的牌子,在垃圾桶外面噴上“請別忽視我的存在”等字樣,在每個教室、走廊、校道等地方都設置了關于環境保護的警示標語類的宣傳畫框。讓學生在這樣耳聞目染的校園環境里,自覺接受環保意識地熏陶。由此可見,學校應該以宣傳教育為切入點,逐漸提高農村中小學生對環保工作的正確認識。
其次,以學校課堂為主陣地,培養農村中小學生的環保意識。課堂教學是老師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場所,怎么利用課堂這個主陣地向學生滲透環境意識呢?一是各科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中滲透點。初中的課程中,如地理、生物、物理、化學、美術等學科涉及環保方面的知識較多,教師們應該善于把握,充分發揮課堂這個主陣地,滲透環保知識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二是選擇豐富多采的教學形式來開展環保教育。如,教師要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生動形象地通過課堂教學把環境意識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去。環境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而不是專業技術教育,所以教學方法應由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為啟發的探究式教學,教學中應該充分引用現代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課件、幻燈、圖片、錄像等)來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也可以在課前讓學生充分利用網絡收集各種環保資料,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三是老師還可以收集各種環境污染的實例和數據用于教學,這樣既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同時又由于實例的生動有趣和數據的觸目驚心而使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從而達到增強學生環境意識的目的。
然后,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強化農村初中學生的環保行為。環保教育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充分利用課外實踐活動來強化,提高學生參與環境保護教育的意識。例如,可配合植樹節、世界無煙日、世界環境日、愛鳥周等節日開展一些公益性活動及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等。也可以指導生物興趣小組對所在地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實踐調查,如深入農貿市場塑料袋的使用及造成的污染等。還可以指導生物興趣小組調查校園環境,收集有關園林綠化設計的資料,設計校園綠化方案并開展校內的植物分類、物種掛牌等實踐活動。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使學生直接接觸社會,主動參與到環境保護的活動之中去。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又激發了學生保護環境的愿望,同時更增加了教育效果。譬如,學校可以專門成立學生環保小組,具體負責學校內的環境保護工作,如監督踐踏花草、破壞樹木的行為及校內衛生等。在班級內可指導學生將可以回收的垃圾與不可以回收的垃圾歸類放置,并將可回收垃圾“處理”后的收入用于獎勵優秀學生或添置班級的所需品等,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又使其養成艱苦樸素的好習慣。再如,以加強青少年的環境教育,將環境保護、合理利用和節約資源的意識、行為滲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之中為目的,緊緊圍繞“自己動手美化環境,人人參與綠色環保”等主題,開展生活廢舊品制作和利用作品展覽活動。動員學生可以在假期中利用舊布料、毛線、易拉罐、可樂瓶、木材下腳料等廢舊物品為材料,充分發揮想象力制作剪貼畫、卡通人物、木雕等。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增加學生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和認識程度,學生們自然而然用實際行動去爭當環保小衛士,保護自己的家園。由此看來,學校以實踐活動為載體,適當開展校園內外的環境保護的相關活動,對于強化中小生的環保行為的效果還是挺不錯的。
總之,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環保意識地培養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提高整個民族的環保意識,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從農村孩子抓起,讓環保意識注入每個農村孩子的心坎上。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讓我們一起來關心與共享吧!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