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降暑吹走霧霾 城市風道讓這個夏季不再悶熱
更新時間:2015-08-19 17:05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
閱讀:2045
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區不透水的路面、廣場增多,綠化面積減少,導致蒸發蒸騰量減少,城區不易散熱;建筑面擴大,特別是高層建筑物增多,形成熱量積聚環境,市區靜風頻率提高,通風不良;市區人口數量、車輛保有量增長,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排放量增加,提高了大氣的吸熱能力……在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夏季城市熱島效應突出。
農村居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歷,不管天多熱,拖條板凳坐到巷道里,總有穿堂風習習吹過。如果把城市比作一座大村莊,通風廊道,就是這樣的一條條“穿堂”。
城市風道就是這個道理,是將郊外的風引進主城區的通道,多數依托江河湖泊、綠道、街道等開闊空間設置。城郊的風進入市區,可以促進市區空氣流動,有效降低熱島效應。同時還可間接促進減排,進一步緩解霧霾壓城。
專家認為,利用城市山林、濕地水網形成城市風道,不僅因為其本身是個自然廊道,還因為山林濕地是個天然氧吧,對空氣起到過濾凈化作用。風道是現代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門,珍視它、呵護它,城市才能暢快地呼吸。
目前城市風道主要有四種,分別為綠地風道、道路風道、河流風道以及其他混合型風道,混合型風道比如山地風、局地風等。城市風道都是利用“穿堂風”原理:當風從城市外圍的自然郊野吹來,城市的密集建筑形成阻擋并摩擦使得風速下降,風向會由地面向高處爬升,導致城市迎風面和背風面的風壓和風速發生較大變化,城市內部就形成了一些靜風區。
其實城市通風廊道已不是新名詞,國內外都有成功的案例:德國的慕尼黑,每年都有焚風(一種干熱的地方性風),當地政府就規劃建設了五條城市通風走廊,讓焚風從城中穿過,把城市中滯留的臟空氣吹散出去,效果極好。國內的武漢在城市內外建設了六條生態綠色走廊,構成了六條“風道”,最窄二三公里,最寬十幾公里,使武漢夏季最高溫度平均下降1℃—2℃;而上海在浦東新區建設了一條250米寬的世紀大道,這條“風走廊”,讓自然風通透穿過;合肥市也有“三環三廊”生態廊道規劃建設方案。
不得不承認,在霧霾治理的重壓之下,越來越多的城市管理者開始青睞利用“城市風道”治霾的方式。近年來,上海、武漢、杭州、廣州、南京、貴陽、鄭州、西安、合肥、北京等城市紛紛提出規劃“城市風道”治理霧霾。比如杭州計劃從錢塘江引風,結合總體規劃中的河流、道路、綠地形成的6條生態帶,建設城市風道。鄭州市通過做環城生態水系建設、兩環十七放射綠廊等,開辟風道。南京劃定城市“清潔空氣廊道”,要在2017年年底前徹底讓廊道內排放廢氣的企業全部退出……
如今,國內諸多城市紛紛謀劃建設城市風道。“提升空氣質量、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是各省市紛紛奮斗的目標。相信未來,城市風道可以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夏天,讓我們在悶熱的夏季也可以清涼暢快。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