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廢品回收污染嚴重 900多家小作坊"三廢"直排
8月初,汨羅市新市鎮團山村團山小學一名李姓老師致電湖南日報96258新聞熱線稱,新市鎮團山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廢品回收加工作坊污染極其嚴重、幾百家店(作坊)長期非法生產和排污,嚴重影響周邊群眾特別是位于區域中心的團山小學近300名師生的生活和健康。接到線索后,湖南日報記者聯合相關部門來到現場對相關的問題進行了核實和調查。
現場:污水直排,“三廢”亂放,區域環境嚴重惡化
8月10日,記者聯合省人大環資委、省環保廳等部門來到地處汨羅江中游南岸的汨羅市新市鎮團山村走訪調查。該村總面積為1.5平方公里,22個村民小組,2780人,外來人口與本村人口持平。2000年,汨羅市政府在團山村開辟再生資源市場(廢品回收市場),生意一度紅火。
在現場,記者看到,團山村眾多非法加工作坊烏黑的污水,未經任何處理就非法直排。在部分溝渠中,污水惡臭逼人。經同去的環保廳工作人員采樣檢測,其排放的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分別超過國家排放標準4.01倍、1.25倍。
這些直排的污水,造成了嚴重的水系污染。據汨羅市環境監測站對該區域的水質調查報告,該區域地表水均為劣V類水質,主要污染物為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和石油類。該市場下游3公里即為汨羅市飲用水源保護區,位于汨羅江上的該市自來水廠取水口窯州斷面糞大腸菌群、總磷、鐵,分別超過地表水III類水質標準0.6倍、2倍和3倍。
由于廢水、廢氣無組織排放,危險廢物亂堆亂放,任意處置,土壤也受到嚴重污染。團山村4組村民孟慶國告訴記者,他家老屋有一口井,深6米,潛水泵放下去一年半后突然抽不上水來,下去一看,鐵制的水泵已被硫酸水、工業用鹽、燒堿腐蝕得散架了,潛水泵原物還在,銹跡斑斑。而眾多作坊長期非法加工塑料,排放的毒煙中含二惡英等劇毒致癌物,空氣中彌漫著說不出的難聞氣味。
背后:900多家小作坊無環保手續,長期非法經營生產
記者實地采訪了解,該市場有486家店(作坊)單純從事廢品收購,另有443家均從事廢品回收加工混合經營和非法生產,均無環保手續。 特別是從事電子垃圾回收拆解的經營戶和金屬熔煉企業均無特許資質,“三廢”無組織排放,危險廢物亂堆亂放,長期非法生產經營。
恒泰塑料顆粒廠原來一直在汨羅市城區的山塘路城關中學附近長期非法生產,污染比較嚴重。后環保部門將其關停。該廠今年7月份又搬至新市鎮團山村15組繼續非法生產,將聚氯乙烯廢舊塑料管破碎磨粉,沒有任何手續,破碎工序產生的廢水和磨粉工序產生的粉塵,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致使廢水、揚塵直接排放露天環境。
“市場沒有任何環保設施,未落實省環境保護廳《關于汨羅再生資源集散市場建設項目(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湘環評[2006]69號文件)的要求”,環保部門介紹,該市場沒有配套建設相關公共衛生及環保設施,無規范有效的排污渠道,生產區、生活區混雜,生產加工和生活污染疊加累積。
據省人大環資委監督處、環保廳環境監察局工作人員介紹, 各種廢品回收加工小作坊盲目擴大規模、無序發展。不僅產生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也留下了安全生產隱患。
記者隨機走進一家小作坊,發現其生產現場臟亂不堪,加熱的塑料散發的惡臭,使人窒息感強烈。幾名工人將破碎的廢舊塑料加熱,化為塑料泥,通過機器抽制成線后,剪斷成為顆粒,再裝進印有韓國等地商標的包裝袋中,假冒進口原料。據生產工人現場介紹,這家作坊的老板安排他們用這種塑料顆粒,長期就地生產醫用注射器、塑料輸液瓶和輸液管,日生產數量驚人。
治理:首先開展垃圾
治理,未來將打包整改升級
據汨羅市環保局駐團山村第一書記彭亦斌介紹,團山村是汨羅市循環經濟發源地之一,冶煉企業、造粒企業、收購企業很多,這些小作坊式企業在循環經濟發展之初為汨羅市域經濟發展做了貢獻。近年來,該市場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周邊群眾特別是位于市場中心的團山小學近300名師生對此反映強烈,長期投訴和舉報不斷。
2013年,團山園區整治辦、汨羅市公安局、市環保局多家聯合,對全市范圍內污染嚴重、群眾投訴多的企業關停60多家,其中判刑1人,行政拘留16人,這其中就包括團山村的十余家企業。2014年,汨羅市派公安局政委、環保局長進團山村聯點,結合團山村實際情況,采取疏堵結合辦法嘗試解決團山污染問題。
汨羅市市長周金龍介紹,接下來,將整合資金把影響團山村村容村貌的垃圾問題先行治理,建設垃圾站、成立專業垃圾清掃隊伍;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造粒企業、冶煉企業逐步進行關停。同時,將爭取三到五年內,把團山污染企業的治理整合成一個項目,向上爭取資金,力爭在團山村建成一個專業收購市場、一個冶煉市場、一個塑料市場。逐步改變前店后廠經營模式,將經營區和生活區分開,扭轉團山環境現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