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質疑“閱兵剛過就污染”背后的焦慮
對于9月4日一早的天氣轉陰,不少網友質疑閱兵剛過就有空氣污染,對此,專家稱并沒有污染,昨日京城空氣質量為二級良。
5日一早,天空變得陰沉,上午10時左右,從西往東,京城迎來一場明顯降水。不少網友疑問,閱兵時候的好天氣還歷歷在目,為何紀念活動剛過空氣就有污染了?環保專家表示,前日與昨日,并不是空氣質量的差別,而是晴天和陰天的差別,陰天并不意味著空氣質量不達標。同樣,藍天也并不意味著空氣質量達標。
從之前的“APEC藍”,到刷爆朋友圈的“武漢藍”,再到當下的“閱兵藍”,這些“xx藍”不僅是對當時現象的總結,更是民眾對于好的空氣質量的無限期待,而把普通的陰天下雨認為是空氣污染,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普通民眾“談霾色變”的劇烈程度,更是一種對于政府治理霧霾的焦慮。
焦慮來自與相關部門是否有壯士斷腕的大氣魄。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我們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可以看出,中央政府的決心是堅定的,但是,做好治污工作,主體還是在各級地方政府,治理污染必然要轉變粗放的發展模式,也必然會對當地經濟產生影響。因此,當地政府是否真能有所取舍,是否為了保持經濟增長而陽奉陰違,都是群眾擔憂所在。
焦慮來自由環保部門不斷發生的腐敗案件。近年來,圍繞環保領域的腐敗案在各地頻發,在一些地方環保腐敗呈“完整利益鏈條”之勢,部分環保官員與企業勾結,向治污、排污等環節伸手,甚至以治理污染為天職的環保部門竟成為環境污染“合法化”的代言人。
江蘇南通系列環保窩案;環保部華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督查三處處長李學智索賄案;廣東清遠環保局局長陳柏和“分分鐘可以搞垮一間廠”;長沙市環境保護局原局長黎建受賄500余萬案……治理污染,本應成為先鋒部隊的環保部門,卻利用管理環評審批、環保工程發包等職務便利進行貪污索賄,這無疑重挫了群眾對于政府治理污染的信心。
比霧霾更可怕的是環保腐敗,陰天“變成”霧霾天,這不是簡單的認知錯誤,而是市民對于環境治理的焦慮,是政府在污染成果上的尷尬。
緩解這種焦慮,有效治理污染,必須標本兼治。“標”是治好當前的污染,“本”是預防將來可能產生的污染,而不管是治標還是治本都離不開環保部門的努力。因此必須維護環境執法的公平與尊嚴,“向污染宣戰”的用時必須也向“環保腐敗”宣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