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億市場規模孕育而生 地下污水處理廠勢頭猛進
地下污水處理廠建設憑借良好的發展勢頭,正成為熱議話題。在建設用地趨緊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趨嚴背景下,地下污水處理廠在多地孕育而生,業界普遍認為污水處理廠“往下走”將成為未來趨勢。《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面監控典型地下水污染源,重點地區地下水水質明顯改善,建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體系。地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給水處理行業打開了一扇門,預計將產生近200億元左右的市場規模。
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勢頭迅猛
在不久前舉辦的清華大學工程博士高峰論壇上,地下污水處理廠建設成為熱議話題。
“經過10到15年的持續發展,在‘十二五’收官之年,我國將建成4000多座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處理能力有望達到1.5至1.8億噸/天。”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凱軍做了上述表訴。
城市污水處理廠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隨著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對污水集中處理的需求增加了。2014年末,全國城市共有污水處理廠1808座,污水廠日處理能力13088萬立方米,城市年污水處理總量401.7億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90.18%,其中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85.94%。
王凱軍還表示,在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即將進入尾聲階段,最近幾年,地下污水處理廠需求迫切,發展勢頭迅猛。
誠如王凱軍所言,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和城市的快速擴張,過去那些遙遠荒蕪的郊區正逐漸被繁華的城市“吞噬”;而當時建在郊區的那些污水處理廠也沒有料到,有一天會面對如此洶涌而來的人口,原先設計的污水處理能力早已跟不上城市的擴張步伐。
當城市管理者不得不將污水處理廠升級擴建工程提上議事日程時,卻猛然發現問題所在:要擴容,土地在哪里?
污水處理廠為何“向下而生”?
在建設用地趨緊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趨嚴背景下,因具有占地面積小、生態環境友好等優勢,地下污水處理廠在多地孕育而生,業界普遍認為污水處理廠“往下走”將成為未來趨勢。
王凱軍介紹,與地上污水廠相比,地下污水廠可節約一半左右的建筑面積;同時,臭氣、噪聲等傳統污水廠的常見問題也更易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云南昆明、北京、山東青島、安徽合肥、廣東深圳、江蘇蘇州、廣西桂林等地均已展開地下污水廠的建設。但地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目前仍處于前期發展階段,在標準制定、技術創新領域仍需進一步探索,尚未大規模推廣。根據現實情況因地制宜仍是地下廠建設的基本準則。
中國水環境集團董事長侯峰日前也表示,地下污水處理廠建設很好地體現了環境友好、土地節約和資源利用。高品質出水是下沉式污水處理系統對水環境治理的重要作用。表現在除外源截污治污與內源清淤外,可以向河流提供高質量的生態補水且大幅削減外源污染負荷,解決臭氣、噪聲等問題,可與周邊城市建成區協調融合。
為此,環保部正式下發的《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規劃提出,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狀況,全面啟動地下水污染修復試點,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質惡化趨勢,到2020年,全面監控典型地下水污染源,重點地區地下水水質明顯改善,建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體系。
地下污水處理廠市場規模近200億元
對于投資估算,規劃提到,目前重點項目需投資257.8億元,包括地下水飲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示范項目196.3億元,典型場地地下水污染預防示范項目49.7億元,地下水污染修復示范項目10.5億元,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示范項目1.3億元。目前迫切需要開展的優選項目需投資88.8億元。
地下污水處理廠不是一個簡單的削減污染物的設施,而是一個綜合了經濟、技術和環境效果的系統。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地下污水處理廠將為環保企業提供了機會。據經濟日報估算,到“十二五”末期,隨著城市污水處理率將達到85%,城市污水處理投資也將大幅下降。地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給水處理行業打開了一扇門,預計將產生近200億元左右的市場規模。地下污水處理廠正逐漸成為一個新的方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