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年底將實現污水處理覆蓋至209個行政村
4日,第十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與新技術設備博覽會在珠海舉行,主題為“貫徹水十條,修復水生態,推進水文明”。
珠海正在生動演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就在不久前,央視新聞聯播以5分鐘時長“點贊”珠海生態文明建設,引發廣泛關注。在國家將把生態文明建設寫入“十三五”規劃的背景下,珠海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示范與引領作用獲得高度肯定。報道認為,珠海將生態文明建設定為城市發展的龍頭,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生態定力,與此同時,珠海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速居全省首位。
水是生存之本、生態之要,水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4日,第十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與新技術設備博覽會(簡稱“水博會”)在珠海舉行,主題為“貫徹水十條,修復水生態,推進水文明”,將召開1個主論壇,同期召開28個分論壇,助力水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讓珠海既守住了藍天白云、綠水青山,又蓄足了經濟發展后勁。珠海近年來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和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以區域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為約束,以維護河湖健康和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為目標,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核心,通過優化水資源配置、水資源節約保護、實施水生態綜合治理、加強制度建設等措施,完善水生態保護格局,有力地呵護了“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不僅為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科學發展示范市”提供了更強支撐,也為全國水生態文明的提升提供了一個廣東樣板。
管水劃定“三大紅線”嚴管水資源
從空中俯瞰珠海,可以看到這里河流縱橫、河網密布,珠江八大入?谟3個是在珠海。而珠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缺乏大型蓄水設施,存在工程性和水質性缺水的問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至關重要。
水生態文明的建設必須以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核心內容,劃定紅線。2012年,珠海就創新出臺了《珠海市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方案》,緊抓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納污控制“三條紅線”,加強制度約束。
在用水總量控制上,珠海把取水許可總量控制作為落實用水總量指標的重要控制手段,嚴格控制區域取用水總量。在用水效率控制方面,珠海加快推進節水技術改造,全面開展節水型企業、單位和小區的創建。在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方面,珠海加強開展水功能區水質監測工作,編制入河排污總量控制工作方案,初步建立了滿足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要求的水量水質監測站網體系。
同時,珠海還對各區相關領導干部進行綜合考核評價,科學評估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進度、成效和問題,嚴格責任追究,使之成為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剛性約束。
如今,珠海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提升、水質保護等領域的工作均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市水資源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數據顯示,2014年,珠海市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每萬元15立方米,跨地級以上市河流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83.3%,各項數值均達到省下達的控制指標,獲得了省水利廳的高度肯定,并于今年6月通過省級節水型城市的考核,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指標》的要求。
護水筑牢制度保障護航水安全
斗門蓮洲鎮是珠海市重要的飲用水源保護區和基本農田保護區,為保護生態環境放慢了工業發展,村域經濟有待振興。2014年,珠海首次對蓮洲鎮設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對蓮洲的各項事業補償數千萬元,引導村居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力爭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兼得”的目標。
“我們可以用生態補償專項資金來改善民生,提高村集體的收入!”斗門區蓮洲鎮相關負責人對生態補償機制豎起了大拇指。
水源保護是珠海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珠海不斷加強飲用水源地建設和保護,及時啟動了“西水東調”工程、竹銀水源工程,基本上緩解了全市水資源緊張的矛盾。
為水源保護“立規建章”是珠海的一大亮點。目前,珠海共頒布、修訂了《珠海市環境保護條例》《珠海市防治船舶污染水域條例》《珠海市飲用水源保護區扶持激勵辦法》和《珠海市排水條例》4部水源保護地方法規,以法治為水源地保護保駕護航。
在此基礎上,珠海強化飲用水源環境執法,每季度至少現場檢查1次,開展多項水源保護專項行動,用“鐵腕”手段減少污染事件的發生,重塑優質的水生態。
今年3月,珠海再次改革創新,將斗門區一、二級河水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扶持資金總額度由5000萬元調整為8500萬元,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的群眾予以社保扶持,較好地緩解了水源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實現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
近年來,珠海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各項指標達到國家生態示范市創建要求。
治水治污全覆蓋優化水環境
走進斗門區蓮洲鎮蓮溪濕地生態園,但見這里綠草茵茵、湖水潺潺。這個生態園建設了潛水泵、充氧池等生物滲濾系統,對蓮溪片區的生活污水進行處理,使之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的景觀用水水平。“環境變好了,我經常過來散步。”村民老趙不禁點贊。
這是珠海推進水生態環境治理的一個典型。珠海結合幸福村居的建設,大力推進農村小型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并加大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升人居環境。
目前,全市已建成污水處理廠16座,總設計處理規模達到73.4萬噸/日,2014年全市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為90.13%。今年底,珠海要實現污水處理覆蓋至209個行政村,2016年覆蓋至所有自然村。
在建好污水處理廠的同時,珠海計劃實施污水管網全覆蓋工程,不斷提高污水收集率。如今,首批27.5公里的新建污水主干管已在前山河流域逐步延伸,第二批20.3公里的污水管網建設啟動在即,為前山河的長遠治理夯實基礎。
據了解,珠海已啟動《珠海市污水專項規劃的修編》和《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結合珠?傄巹澋挠玫丶叭丝谝幠5恼{整以及城市格局調整污水系統結構,對污水設施用地進行必要的控制,使全市水環境治理得以科學、有序地開展。
與此同時,珠海把治水與治山、治林、治田有機結合起來,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鄉村,協調解決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災害問題,促進了城市水生態文明的系統治理。
竹銀水源工程:
做好水文章提升幸福感
水庫好似明鏡,山坡連綿起伏,在綠水青山的襯托之下,位于斗門區白蕉鎮的竹銀水源工程如今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是珠海以水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民生改善的縮影。
珠海和澳門地處珠江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淵源,兩地共用一套水源系統。但此前由于枯水期咸潮影響時間長、范圍大,珠海的水庫蓄淡水量已不能滿足調咸要求,導致枯水期供水困難。
總投資約9.6億元的竹銀水源工程由新建竹銀水庫、擴建月坑水庫、新建月坑與竹銀水庫的連接隧洞、新建竹洲頭泵站及輸水管道組成,目前項目已建成啟用,為珠澳兩地供水系統增加4011萬立方米調節庫容,使珠海東區供水系統調節庫容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1倍多,基本解決枯水期水資源調配與咸潮上溯等問題,得到了當地群眾的好評。竹銀水源工程建成啟用以來,珠澳兩地也告別了咸潮威脅的歷史。
除了竹銀水源工程,珠海近年還從推動城鄉供水一體化、建立水源地安全保障部門聯動機制等方面著手,不斷提高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讓水生態文明的建設實實在在惠及市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