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打造海綿城市
近年來,我國城市“逢雨看海”現象屢屢發生,來自防汛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已有154個城市因暴雨發生內澇。海口同樣存在這一困擾,并提出加快建設海綿城市。
城市快速發展,帶來地面硬化、水系人為侵占等問題
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3名大學生黃凡、杜安琪、王佳琦,曾在學院黎興強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了《海綿城市的內涵、現狀與發展路徑——基于海口市中心城區土地利用現狀的分析》的課題論文。
黃凡等人的調查顯示,伴隨著城市快速發展,海口市區內地面“水泥化”、“硬質化”現象嚴重,不透水面積大幅度增加,綠地面積卻相對減少。海口中心城區下墊面的滯水性、滲透性等水文要素發生變化,地表徑流大幅度增加并超出排水系統所能承載的流量系數,導致城市內澇等一系列城區自然水文循環問題。
海南省水利廳高級工程師王永勝介紹,歷史上海口城區面積1/5是水面,建省初期海口主城區內仍有大量的湖泊、河溝、池塘和低洼濕地。臺風暴雨時,起到蓄水作用,形成了自然排水系統,很少出現內澇。
然而,黃凡等人的調查顯示,在城市建設用地中,海口市現存河流水系人為侵占嚴重,很多河溝、濕地及水塘被填筑。海口市主城區的河網水系中,除五源河、南渡江東岸和美舍河上游部分為天然水系外,其余水系均受到人為改造和重新塑造。
由于城市道路網的不規范建設,致使一些天然河道被阻塞,嚴重影響了河網水系的連通性,導致水系淤積、流動不暢、水質惡化等問題。如鴨尾溪被和平大道、海達路等截斷,除和平大道以西部分與橫溝河連通外,一些河段基本上處于死水狀態。
海綿城市益處多,海口已做好相應準備
結合國家《海綿城市建設指南》,海南省住建廳廳長丁式江認為,海綿城市建設可有效地解決海南省城市水安全、水污染、水短缺、生態退化等問題,應科學謀劃并將其付諸實施。應該制定海南省海綿城市建設的技術標準、規程規范,爭取出臺一部地方綜合性法規,以保障海綿城市主要指標和管控措施的落實。
其實在這一領域,海口市已經做了相應準備。早在1月,海南省政府就出臺《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結合防洪排澇專項規劃,推進下凹式綠地建設”,全力打造海綿城市。
8月20日,海口市委全會審議通過《海口市“多規合一”改革實施方案》,明確通過海綿城市的創建、城市綜合管廊的建設和地下空間的充分使用,最終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市域一體化空間布局。
采取透水生態鋪裝,引進社會資本參與
如何建設海綿城市呢?民建海口市委專職副主委李愛國建議,在“十三五”期間,海口市委市政府應盡快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積極爭取海口納入全國海綿城市試點城市,爭取中央財政和海南省的專項資金補助,加大排水防澇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同時,在全市園林綠地實施透水生態鋪裝。實施萬綠園、人民公園、金牛嶺公園、白沙門公園等公園景區改造提升工程,結合公園綠地建設和改造,適當建設下沉式綠地和植草,實施透水生態鋪裝,合理設置雨水蓄水池等設施,提升綠地滲、蓄水等功能。在城市道路,蓄積雨水用于道路澆灑及綠化;在建筑小區,推廣建設綠色屋頂及透水性停車場。新開發片區應將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控環節。
丁式江認為,海綿城市既有普通建筑、小區等社會領域里的工作內容,又有城市公園、廣場等公共領域里的內容。對社會領域內容,應通過法規規章以及適當獎勵等措施,組織社會力量去自行實施,政府加強監管評估來確保落實;對公共領域里的項目內容,除財政直接投入實施外,也可以由政府制定具體的操作辦法,采取PPP模式等引進社會資本參與。
黃凡等人的課題小組建議,在城市總體規劃中融入海綿城市理念,是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必要手段。由于老城區的用地構成、布局十分復雜,普遍存在建筑密度高、綠化率低等問題,因此,對老城區進行改造是海口海綿城市建設的重點與難點。政府應統籌規劃住建、國土等各部門,對生態敏感區的建筑進行拆除以修復生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