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投入132.7億元 治水成效初顯
治水這一年,我市“五水共治”工作成效如何?市治水辦昨向記者提供了一份年終成績單。
投入132.7億元治水成效初顯
漫步濱湖大道,放眼望去,能看到成群的白鷺在太湖水面上飛翔。河水變清、河景更美,是市民最能直觀地感受到的一項“五水共治”成果。記者從市治水辦獲悉,截至11月底,全市已完成治水總投資132.7億元。其中,60億元用于治理污水。
美人蕉等水生植物點綴在清澈的河面上,岸邊的游步道成了居民閑時散步的好去處……湖城版圖上,一條條“黑臭河”華麗轉身生態河道。在去年完成500公里“三河”整治的基礎上,今年我市對已整治的“三河”和未列入整治的農村小河、小港逐條進行排查。對排查出需深化整治提升的62.3公里黑臭河對癥下藥開出“處方”,并制定了“一河一策”的治理方案。
深化整治提升黑臭河62.3公里,建成污水管網290公里,完成省定2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重污染高耗能行業整治,完成11家企業搬遷入園,淘汰落后產,能337家;完成規模養豬場整治497家、關停341家,溫室龜鱉養殖場整治30.9萬平方米、拆除229.7萬平方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完工382個治理村,新增受益農戶9萬戶……這些數據所體現的,是我市河道水質呈現逐步改善的態勢,全面完成提水質的工作目標。
最新的數據顯示,全市53個市控以上地表水監測斷面中,III類水以上斷面比例為94.3%,無劣V類和V類水質斷面,較去年同期上升5.7個百分點。在全省率先消滅市控以上劣V類水質斷面,全省交接斷面水質考核達優秀等次。
“標本兼治”城市防汛排澇能力提升
防洪排澇,是我市“五水共治”的重要一環。往年夏天及梅雨季節的強降雨天氣,都會給城市防汛帶來嚴峻的考驗。經過一系列防洪排澇工程緊鑼密鼓地實施,今年梅雨季節和臺風期間未發生明顯的城市內澇。
泗安港是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境內一條連通西苕溪與長湖申線的河港。每年雨季,西苕溪的水位上升,倒灌進泗安港,很容易漫堤。“河長”吳培榮說,十幾年來泗安港的水患問題一直存在,每年他都要帶領村民在河邊填沙包。為了讓兩岸村民不再被洪水煩擾,如今泗安港兩側筑起了整齊的堤壩。“以后再也不用擔心雨季下雨多了。”住在岸邊的馮老伯說。
中心城區潮音泵站建成,讓住在湖城潮音橋附近的梁阿姨再也不擔心持續下雨天出門要蹚水了。購置應急排水搶險車、完善管網、疏通河道、改造泵站……我市的地下“里子”工程硬件也在不斷更新升級。
記者從市治水辦獲悉,我市四大骨干水利工程已完成投資37.5億元,苕溪清水入湖工程完成河道疏浚42.9公里,環湖河道整治工程已完成河道拓浚30.4公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5座,河堤加固40.7公里;新建排水管網151.8公里,提標改造管網127公里,雨污分流改造管網133公里,清疏排水管網2000公里,改造積水點27處;新建供水管網196公里、改造供水網145公里。
機制更完善保證河道長效常清
昨天,在南潯經濟開發區直港巷村的鳳橋港上,身穿橘黃色馬甲的保潔員楊水榮正劃著船,不時停下來打撈漂浮物。如今,大大小小的河道上有了專門的“保潔員”已經成了常態。
今年,我市對所有河道及湖漾內港進行了劃分,明確了部門、縣區的保潔區域。同時針對全市主干河道、航道、農村小河小港和湖漾等不同情況,因地制宜落實市場化保潔、專業隊伍保潔、納入美麗鄉村管理、環衛一體化保潔等四種模式。
我市長興縣、吳興區、南潯區對境內主要航道采取招標確定保潔單位,南潯區還探索對河道進行資源化管理,采用以養代管落實漁民開展河道保潔;德清縣結合城鄉改革試點實施“一把掃帚掃到底”的城鄉環衛一體新模式,徹底解決了岸上水中保潔不同步的問題;安吉縣將河道保潔作為農村環衛保潔的重要內容納入美麗鄉村長效管理。
同時,我市還專門制定出臺《湖州市河道保潔長效管理辦法(試行)》等規范性文件,建立動態排查、跟蹤整改、合格銷號等日常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大河道保潔資金保障,市財政將市級“河長”河道和航道保潔的補助標準由1500元/公里提高至5000元/公里,并對原先未納入補助范圍的湖漾內港保潔補助4萬元/平方公里,為“清三河”長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和資金保障。
記者從市治水辦獲悉,接下來,我市還將建立一批新機制,探索建立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模式,推廣運用信息化治水機制。加大視頻監控、GPS定位等信息化技術在長效管理中的運用。開發運用“河長工作站”手機APP,建立市、縣兩級“河長”信息化管理平臺并投入使用。充分利用市場化手段強化污水治理成效,研究建立農村生后污水治理運維和污水處理廠的等市場化機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