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肥,可行嗎?
隨著現代農業大發展,化肥、農藥用量迅猛上升,農田廢棄物也越來越多。廢棄物如果不處置或處置不當,會造成生態環境嚴重污染,直接危害人畜禽健康。如何找到最經濟、最環保的治理和利用途徑?
12月中旬在湖北荊州召開的全國廢棄資源在肥料中的應用高端論壇上,加快廢棄物肥料發展成為與會代表關注的焦點。
廢棄物肥料應運而生
河南省硅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蔡德龍表示,當下,化肥行業正處于轉折的十字路口。由于化肥的過量施用引起的土壤、環境污染也越來越突出。在此背景下,提高化肥利用率,推進合理施肥,減少化肥使用量的呼聲越來越高。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不僅包括無機污染物、有機污染物,還包括有機廢棄物、化肥、污泥、礦渣和粉煤灰、放射性物質、寄生蟲、病原菌等。土壤一旦被污染,將貽害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由污染造成的土壤性質惡化,會使地力下降,植被減少,生物多樣性降低,還可能引起大氣、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和人畜疾病等次生環境問題,威脅生態安全和生命健康。因此,用廢棄物生產化肥應運而生。
圖為貴州盛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廢棄物肥料生產現場。
全國新型肥料行業研發協作聯盟理事長邵建華指出,可用于肥料生產的農副工業廢棄資源主要是富含有機質和農作物必需的營養元素的廢棄物。這類廢棄物資源分布廣、數量大、污染重,如不考慮綜合利用,要想達到徹底治理的目的費用很高,高昂的治理費用使企業無利可圖甚至虧損。有的企業為了生存,就跟環保部門玩起貓捉老鼠的游戲,治污設施成為擺設,能偷排則偷排。而如果將這些廢棄資源用于肥料生產,不但不需花錢治廢,多數還可獲利,能有效提高企業治污的積極性。
邵建華還認為,廢棄資源在肥料中的應用是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途徑。以農作物秸稈和糧食為原料的農副業產品生產會產生半數以上的廢棄物,大都經處理后填埋。近幾年來,我國土壤有機質嚴重下降、中微量元素嚴重缺乏,中央提出的“沃土工程建設”,為有機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而這些肥料均可從當地農副工業廢棄資源中獲得。
秸稈作為一種農田廢棄物,可用于生產有機肥。
中國化工報記者了解到,利用工業、農業等行業的廢棄資源和生活垃圾等有機廢棄物可生產有機肥、生物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國內代表企業有貴州盛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利用硼泥、含鋅廢渣、錳鐵渣、高爐渣、磷石膏、粉煤灰等無機廢棄物,可生產水溶性有機中微肥、枸溶性無機中微肥、全元素復混肥、BB肥等,國內代表性企業有寶鋼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等。
推廣過程面臨諸多困惑
據了解,用廢棄物生產化肥,可對固體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不產生污染,同時又有新型有機肥料問世,對環保和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具有雙重貢獻。不過,廢棄物肥料在推廣過程中也面臨不少困惑。
江蘇省農委耕地質量保護站推廣研究員黃彬將這些困惑總結為“四不”。
一是產品質量不過關。廢棄物肥料生產與其他畜禽糞便發酵不到位,無機廢棄物有害物質超標或有效養分含量不達標,或者養分利用率極差等因素,導致產品質量出現偏差。
二是農化服務跟不上。好肥料要實現好效果,必須科學施用,否則會直接影響產品的推廣銷售。有些企業的廢棄物肥料產品質量不錯,但因售后農化服務跟不上,農民使用方法不當,肥效不能預期發揮,用戶自然不接受。事實證明,農化服務好的肥料市場競爭力強,好推廣。廢棄物肥料也是新肥料,加之廢棄物生產的肥料有其特殊性,農化服務水平要求更高。
十二月中旬在湖北荊州召開的全國廢棄資源在肥料中的應用高端論壇現場。
三是監管體系不到位。政府相關主管部門人為設定了許多條條框框,導致可利用的廢棄原料不準用,可快速投放市場的產品延緩上市,具備生產條件而沒有某項指定設備就不準生產。這使很多肥料企業喪失信心,阻礙和影響了廢棄物肥料的快速推廣。目前,全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已推廣10多年,等比例、高含量的氮、磷、鉀復混肥仍然占主導市場;平營養、大三元、功能性、綠色化的廢棄物系列肥料占比甚微。黃彬建議,主管部門應該研發可信度高、穩定性強、普及性好的檢測儀器和方法,確保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判廢棄物肥料產品的質量和推廣價值。
四是政策扶持不落實。廢棄物肥料是低能耗、無害化的變廢為寶,是減量化、優質肥料化的生態環保,是低成本、高效益的新型肥料,但政府投資反而極少。同時,已投資的相關項目,在投資效益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植物秸稈肥料化處理,不能僅靠目前招標的“秸稈腐熟劑”。
“廢棄物肥料是最經濟、最環保的利用途徑,推廣之所以難,難在利益驅動。”黃彬直言不諱地說。他認為,原因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農副產品優質不優價。目前農產品市場普遍存在優質不優價的情況,真正放心的農副產品很難吃到。究其原因,體現在市場管理不規范,消費者良莠難辨,加之奸商擾亂物價,劣質低價產品市場率居高。這樣挫傷了廢棄物肥料企業的研發積極性。
二是施用單質化學肥料仍然不減產。多年來,農民一直靠氮、磷、鉀化肥種田,雖然過量使用氮素、磷素化肥后,不同程度地造成農田土壤、水體污染,農產品品質下降,但是,農產品產量并未明顯減少。在當前農產品數量較多的市場狀況下,廢棄物肥料市場自然不會上揚。
三是監管人員不想管。廢棄物種類繁多,組成成分復雜,廢棄物來源單位、廢棄物肥料生產企業和相應的隸屬管理部門若干。因此,研發、監管好廢棄物肥料是一項系統工程,對一些公務管理人員來說,在可用廢棄物和廢棄物肥料標準審定、生產登記許可等方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四是處理垃圾臟、累、賤,導致一些企業不愿干。大化肥生產已成為國家、地方的支柱產業,生產工藝穩定,規模效益較好,政府支持有保障。而現行廢棄物肥料生產企業剛起步,生產工藝尚不成熟,投資規模也不大,啟動市場較難,加之又臟又累又無名氣,企業老板們對該行業不太感興趣。
多措并舉方能獲得認可
利用農副工業廢棄物生產肥料,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途徑。那么,廢棄物肥料如何才能得以有效推廣呢?邵建華認為,應從四個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以廢治廢,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就某一種廢棄物而言,孤立地看是廢物,消極地治理,變有害為無害不但治理費用高,而且浪費了寶貴的資源。如采用“以廢治廢”的方法,不但可化害為利,而且可變廢為寶,不但徹底治理了廢棄物,還可為企業盈利。
二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組合。就某一地區而言,可用作肥料的有機無機廢渣種類較多,能否以最小的成本制取最好的肥料,同時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關鍵在于根據本地的資源組成特點,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進行合理組合。由于廢棄資源價值低,不便長途運輸,只能就地取材。
三是因材定方,按方尋廢,以廢治廢。當某地有某種主要廢棄資源可用于肥料時,可以此廢棄資源為主,擬訂生產某種肥料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此種廢棄物的方案,利用該廢棄物的輔助原料,則可就近尋找,以達到以廢治廢的目的。這樣就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當地的主要廢棄物。
四是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多層利用,物盡其用。同為廢棄資源,為了達到最大限度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則應采用上述方法。
對于廢棄物肥料的推廣對策,黃彬總結了四條經驗。
一是跳出農業搞農業,跳出肥料搞肥料。生產廢棄物肥料涉及多學科知識,不能局限于農業,也不能局限于現有肥料本身。植物秸稈、人畜禽糞尿等本身就是肥料的農業廢棄物,儲量大,有機肥料企業生產比較熟悉。但是,農副產品加工業和污水處理、造紙、醫藥、化工、冶煉、煤電等多種工業廢棄物或副產品儲量也很驚人,開發空間極大。所以,致力于廢棄物肥料研發的工作者應該打破常規,走出去滲透到相關行業中,與志同道合者并肩作戰,使廢棄物肥料事業得到健康快速發展。
二是尊重科學,尊重專家。廢棄物肥料生產技術比普通肥料生產要求更高,主要是增加了前期的無害化、優質化處理過程,必須按照相關肥料標準生產,這就需要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遵從相關專家意見,科學前期處理,科學專用配方,科學生產工藝。
三是科學強化監管體系和農化服務體系。廢棄物肥料生產也應該盡快建立一個科學的監管體系,形成真正科學民主的專家調研、評估、決策和督察機制。行政主管部門要敢于“創”,不怕“錯”,有錯必糾;切不可“寧不作,不可錯”“錯不糾,糾無顏”。同時,行政搭好臺,企業要唱好戲。即使是優質廢棄物肥料,若不能科學使用,也不可能得到預期的效果,進而直接阻礙該肥料的推廣應用。市場實踐告訴人們,只有農化服務跟上了,廢棄物肥料才能越推越好。
四是感動政府“上帝”幫扶,感動用戶“上帝”認可。廢棄物肥料是集生態環保、農田增肥、農業增收、農產品提質的人類健康產業,政府應加大投資力度和推廣力度,層層落實責任制,提高用戶對廢棄物肥料的充分認識和施用積極性,確保科學研究、科學生產、科學使用,做到用戶得益、大地得益、當代得益、子孫得益。
此外,業內人士還表示,農副工業廢棄資源在肥料中的應用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多學科協作攻關,才能真正以最低的成本處理廢棄物,獲得高質量的肥料。
(本文圖片由陳傳武提供)
相關評論
--------------------------------------------------------------------------------
助推綠色農業,未來前景看好
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劉德輝: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制定工業有機廢棄物和農業廢棄物處理的相關補貼政策,財政部正在制定生產有機肥可免繳國家利稅政策,農業部將出臺生產、營銷、使用有機肥的補貼政策,這些將給廢棄物化肥起來帶來利好。
此外,我國肥料品種有單一化肥、無機復合肥、無機復混肥、有機無機復合肥、生物有機肥等品種。其中,化肥和無機復合肥銷量最大,但施用后土壤易板結、產品品質下降、病蟲害加劇、作物抗逆性下降等弊端叢生。施用生物有機類肥料則相反,土壤性質、產品品質、農田系統功能均大為增強,廣受農民歡迎。
南京林業大學教授周建斌:盡管生物質能源多聯產技術的理念已經被國內外廣大的研究單位和學者所接受,但還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研究和應用示范。生物質能源和生物質(秸稈)利用技術的發展,只有與環境保護(空氣、水)、土壤保護、食品安全相結合才是根本的出路,更需要符合市場運作規則(效益)。
我們認為,生物質(秸稈)氣化發電聯產炭、肥、熱技術,是秸稈等生物質高效、無公害及資源化利用的良好途徑,也是解決空氣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及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生物質能源多聯產技術的實施與推廣,將使天更藍、水更清、食品更安全,也有助于實現我國肥料和農藥使用零增長,并助推農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計劃,也是真正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科院先進技術創新研究院教授劉文治:當前,單純過量施用化肥的時代已結束,發酵堆肥逐漸弱化,新型工廠化有機肥的多樣性正在興起。國家有關部門提出的“沃土工程”,改良土壤、遏制土壤退化、有機質提升,減少化肥施用量,有機農產品,綠色農產品,無公害化農產品等一系列發展現代化農業的舉措,都需要在有機肥領域加大創新力度,加速工廠化、規模化優質有機肥的大量生產和應用。
湖北吾爾利生物工程有限責任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正和:10年來,我們以開發創新微生物為己任,堅持以現代生物技術為核心,廣泛引進和吸收利用國內外先進的生物集成技術,在多個領域實施生物技術產業化。目前我們已建成年產微生物菌劑1萬噸、微生物生態肥20萬噸、生物有機飼料20萬噸的年生產能力。我們自主研發的bmc復合微生物菌劑在農作物秸稈腐熟發酵、畜禽糞便的堆制發酵、以有廢棄物為原料的有機無機復合肥的生產應用中,有著非常突出的作用。特別是我們的生物碳技術,使肥料的使用效果得到了極大提高。
大連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徐永平教授:復合微生物肥料十分注重生物防治和刺激生長的作用,其肥效作用、防病作用、防蟲作用可“三效合一”。在實際應用上,這種化肥顯示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今后種植業雙減(減化肥、減農藥)乃大勢所趨,養殖業廢棄物在數量上及質量上可基本滿足種植業對有機肥的需求。此外,堆肥法可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養殖業廢棄物,產業前景廣闊、商機巨大,功能性菌劑的開發是其核心和關鍵。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