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好的環保措施“爛尾”
一方面是環保急需,另一方面花大氣力上的許多環保設施卻被閑置,打通形形色色的“最后一公里”,必須在完善配套措施上下真功夫
據媒體報道,由于洗車耗水巨大,為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某市曾出臺規定要求所有洗車場配備過濾設施。但由于技術不過關、要求不嚴格,這些設備近九成淪為擺設。
本意為了環保,最終卻淪為擺設和浪費的事例,近年來時有所聞。比如,一些城市大力推廣的公務自行車和汽車充電樁項目,沒過幾個月,大量公共自行車停放點和充電樁甚至成為垃圾場。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城市垃圾分類問題,從2000年就開始在一些城市試點,杭州等地還實施了嚴格的地方法規,但由于渠道不暢通等問題,各地的垃圾分類工作至今仍處于零敲碎打的試點階段。
一方面是環保急需,另一方面花大氣力上的許多環保設施卻大量閑置,不少公共領域的環保舉措止步于“最后一公里”,個中緣由,發人深思。近年來,各地在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節能減排過程中,出臺了不少的政策措施。但是,也有一些制度和措施,由于缺乏后續的跟進和監管,好愿望難以產出好效果。比如,節能燈的推廣,對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有積極作用。然而,隨著已經上市的節能燈使用年限陸續到期,如何處置已經完成推廣使命的舊節能燈,就成了新的問題——缺乏便利的回收渠道,如果隨意丟棄,其中的有害物質又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如何讓節能環保措施真正做到全程都節能環保,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所謂細節決定成敗。打通形形色色的“最后一公里”,政策制定部門和監管機構不能當“甩手掌柜”,必須在完善配套措施和加強日常監管上下真功夫。一方面,時時跟蹤、關注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實、推進,遇到不配套、不銜接的環節,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及時拿出具體的解決辦法,而不是推諉、扯皮。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根據新要求加強日常監管,對不執行落實新規者嚴懲不貸。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