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打響綠色升級戰役
近日全國兩會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表示,被稱為“土十條”的《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文稿已基本成熟,下一步將按程序報批后實施,土壤污染防控已經成為“十三五”環保工作的重頭戲之一。
韶關市,是廣東省重金屬污染防控重點區域,記者赴韶關采訪了解到,韶關市重金屬污染防治已經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投入重金屬治理資金14.38億元,大量削減重金屬污染物排放,北江、湞江、武江等主要江河水體及所有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達標率為100%,橫石水等局部地區的水質改善達到預期目標。
□規劃:粗放礦冶出局“十三五扶持名單”
“三江碧波穿城過,十里青山半入城”。韶關市,地處廣東北部、北江上游,是廣東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也是全國有名的“有色金屬之鄉”。2008年5月14日,韶關市被批準成為全國首批6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之一。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牢牢守住生態紅線,這是韶關市的使命要求。特別是涉重行業長期粗放式的發展,使韶關市重金屬污染歷史遺留問題突出,涉重行業環保欠賬多。
如何卸下重金屬污染的“重負”,變生態優勢為經濟優勢?近年來,韶關市委市政府狠抓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以環保倒逼轉型升級,把重金屬污染防治擺在了全局性、戰略性的重要位置。
“要補齊資源環境領域的短板,以改善環境質量為主線,做好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年初召開的韶關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上,副省長、時任韶關市委書記藍佛安強調。
“要以這次重金屬行業綜合整治為契機,認真落實企業關閉、搬遷和提升整改等各項工程”,市長駱蔚峰也要求全面提升韶關重金屬污染防治水平,為下一步發展騰出必要的環境容量。
“引導與治理并重,雙管齊下治理重金屬污染”,韶關市環保局譚啟源局長介紹。
一方面,充分發揮規劃引導作用,制定了《韶關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韶關市涉重金屬行業發展規劃(2011-2020)》、《韶關市鉛鋅行業發展規劃(2011-2020)》3個規劃。
“曾經有地方領導招商引資了一個大項目,但由于不符合規劃要求,地方領導無奈找到我,我只能說,對不起!”譚啟源局長說,對重點防控區域內嚴禁涉重金屬新污染源的進入,對其他非重點防控區,區域重金屬排放量控制在2007年水平。
2016年1月,市人大通過的《韶關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韶關市未來重點做大做強的八大產業,包括能源電力、大旅游、特色輕工業等,資源開發產業“名落孫山”。
另一方面,大寶山、韶冶等重金屬污染,是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以歷史遺留問題為重點,在“十二五”的工作基礎上,韶關對全市重金屬污染防治進一步給出了明確的路線圖、施工表。聘請省環科院等單位科學制定《大寶山礦區及周邊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等3個方案,計劃投資27.8億元,實施落后產能淘汰、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等四大類工程項目。
□治理:四大防控區超額減排
“處理能力已經大大超過了實際的來水量”,在韶關大寶山礦李屋攔泥庫,大寶山礦業公司環保部陳經理介紹,李屋外排水處理擴建工程,總投資1.22億元,處理能力為4.5萬噸/日,加上之前一期工程的1.5萬噸/日,日均污水處理能力將達到6萬噸,大大超過了實際的來水量,成為國內重金屬處理規模最大工程。
“污水處理能力大幅度提升”陳經理表示,在枯水期,李屋攔泥庫每天來水約3萬噸,污水廠只需開一半就已足夠。
據韶關市環保局介紹,大寶山李屋外排水處理擴建工程已經完工,去年年底就實現試運營,出水測試達標。現在正在加緊進行系統調試及配套工程建設,今年3月底,有望全面投入正式運營,這標志著李屋攔泥庫外排廢水將全部經過處理后達標排放,大寶山周邊區域環境問題將得到徹底改善。
“歷史上,這里的采礦場不止我們一家,相當部分廢水是已停產的‘民窟’排出來的,但作為國有大企業,我們還是承擔起來全部的污染治理責任。”陳經理說,僅李屋外排水處理,大寶山礦業公司每年就要增加運營費5000萬元。
“對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地,我們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修復,有的是植被復綠,有的是加入固化劑把重金屬固化使其不會進入生物鏈”,譚啟源局長說,同時還將合理調整土地用途和農作物結構。
“我們通過種植馬尾松、灌木與草皮的套種,并結合前期的化學修復和物理修復”。大寶山礦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礦山土壤的重金屬較多,采礦后裸露的土壤容易酸化并析出重金屬,復墾后固土改良的作用,防止了土壤酸化。在大寶山礦區沙凡公路13公里處,原來光禿禿的山頭,也已經覆蓋上了綠綠蔥蔥的植被。
而另一個重點區域凡口鉛鋅礦,去年10月,與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作,在尾礦庫區選擇5000平方米進行生態修復實驗,目前成效顯著。凡口鉛鋅礦的環保部陳經理介紹說,修復前的尾礦沙泥的含硫量較高,酸性高,PH值達到了3,現在采用專用的土壤改良基質、微生物菌肥等進行土壤改良。“不到半年時間,原本寸草不生的尾礦庫就變成了‘綠色草原’”陳經理說,接下來將全面鋪開,今年將首期投入900萬元對凡口礦整個尾礦庫進行生態復綠。
“通過治理,環境質量已經得到有效改善”,譚啟源局長介紹,大寶山和凡口鉛鋅礦的污染防治只是韶關重金屬污染防控一個縮影。近五年來,韶關全市共投入重金屬治理資金14.38億元,完成91項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實施4項土壤治理工程,完成土壤修復29.96萬平方米,通過重金屬污染防治,大量削減了重金屬污染物的排放。目前4個重點防控區中的3個已經完成比2007年排放量削減15%的任務。余下的大寶山區域隨著二期污水處理工程投用,今年也可望達到預定目標。
□安全:北江自動預警體系嚴防風險
北江,是廣州、佛山、清遠等市上千萬人的飲用水水源,北江飲水安全備受關注。
“對于涉重金屬的違法行為,按照新環保法的要求,嚴打嚴處。”譚啟源局長介紹說,僅2015年全市下達整改通知書191份,關閉企業4家,限產停產企業10家,移送行政拘留案4宗,移送違法犯罪案兩宗。其中,對非法排放含重金屬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3倍以上的韶關市曲江區建成礦產發展有限公司移送給當地司法機關處理,依法逮捕1人。同時,組織集體約談涉重金屬企業老板,當面點出問題,進行警示教育和政策宣貫,有效地增強了震懾力。對于一些久拖不決的涉重金屬重點環境問題,韶關市環保、監察部門還進行了聯合掛牌督辦。環境監察實施網格化管理,對全市涉重企業地毯式全覆蓋,不留監管死角。
監測是環保的“千里眼”“順風耳”,保障北江安全必須靠科技。“市領導對水質監測預警非常重視,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譚啟源局長介紹,經過多年不斷強化,韶關環境監察監測能力大大增強,監控預警網絡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作為一個粵北山區,韶關環境監測站固定監測儀器資產達到3000萬元,儀器、裝備配備堪比珠三角,”市環境監測站史站長說,特別是一些重金屬監測儀器,韶關更是全省領先,環境監測、科研人員編制得到擴充,其中環境監測中心站增加了30個編制,環境科學技術研究所增加10個編制。
特別是北江韶關段水質監測預警應急體系的建設,更是為區域環境安全加上了一把“放心鎖”。
據悉,這一體系已于2015年10月經過了專家評審,今年還將利用中央專項資金中劃撥的1246萬元對北江預警系統進行二期建設,屆時北江預警系統將得到進一步完善,流域重金屬預警能力也將大大提高。
“這一系統建成后,我市對于水質監測預警的能力將進一步提高,實現24小時實時監測,一旦出現水質異常情況,能夠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將污染情況消滅在萌芽狀態,進一步保障水環境安全。”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史元康介紹道。
據透露,預警體系在去年已經“小試牛刀”,自動監測子站成功發現錦江水質氨氮異常,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及時切斷污染源,充分體現了預警監測系統的重要作用。省環保廳表示,韶關北江預警體系建設的成功經驗,近期將會推廣到東江、韓江等重點流域,構建全省水環境安全預警體系。
北江水質監測預警網絡還向重點企業延伸,從排放源頭上控制風險。記者發現,寶鋼集團韶關鋼鐵有限公司也斥資200多萬元,購置了一臺名為ICP-M的專業監測儀器。“以前需要幾天才能檢測出結果,現在2~3小時就能出結果,處理后的廢水存起來,每天至少監測1次,達標才排放。”韶鋼環保部谷部長表示。
“作為一個廠礦企業,花這么多錢買這么一臺高端、專業的重金屬監測設備,這在全省都是少有的。”省環保監測中心負責人在考察韶鋼后,給予了充分肯定。
有了這一檢測“神器”,韶鋼實現了從源頭上對所有原輔材料的成份排查,“如果測出敏感成份較高,則封存退回,目前已終止向兩個原料產地采購原材料”。
據介紹,韶鋼投入2400萬元,建成日處理能力1300噸的含金屬脫硫廢水污水處理設施,去年底建成投運,總外排廢水穩定優于排放要求,有效避免重金屬排放對北江的威脅。
此外,除了水方面的預警,韶關還開展了粵北典型地區大氣重金屬污染監控預警體系建設,在重點防控地區環境空氣中開展長期監測,逐步建立了適合典型地區大氣的預警預測模型,構建監控與預警預測平臺,增強了突發環境事件應對技術水平。
□發展:環保倒逼綠色升級
“尾礦庫是我們今后的大寶庫,有公司計劃投資約7個億,對尾礦進行綜合回收利用”,凡口礦陳經理介紹。曾經的采選礦廢棄的尾礦,在嚴格的環保倒逼面前,通過技術改進、挖掘潛力,實施綜合回收利用,做到將有色金屬“吃干榨凈”,不但消除了重金屬污染隱患,還變廢為寶產生新價值,一場轟轟烈烈的綠色升級“戰役”正韶關許多企業和地方悄然進行中。
3月1日,凡口礦尾礦資源綜合回收及環境治理開發項目環評報告書在韶關市環保局公眾網進行公示。報告書顯示,通過萃取分離等先進工藝,對尾礦中的鉛鋅及銣、銀等伴生礦的進行深度回收,每天可處理600噸尾礦,處理后無害礦渣可制作尾砂磚、水泥等。“尾砂每天的產生量達1000噸/日,以前只是簡單作為采空區充填料,是很大的浪費”,陳經理坦言,環保倒逼著企業采用先進技術綜合利用,讓企業又獲得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丹霞冶煉廠也計劃投資1.3億元,對廢渣進行綜合回收,不但杜絕廢渣的二次污染,還可回收鎵、鍺、銦、銅及鋅等眾多有價金屬。
“通過涉重行業整治,地方產業結構、空間布局逐步優化”,譚啟源局長介紹說,目前已經關停、關閉、核銷了26個涉重行業落后產能(工藝)淘汰項目,開展了10家企業搬遷改造前期工作(其中6家原址已全面停止生產),啟動了93個涉重企業產業提升重點工程。
“我們已經停產,準備搬遷到園區。”曲江誠一金屬材料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這家原本在曲江一河邊的涉重企業,準備搬遷到曲江的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工業園華南鋼鐵深加工產業片區,實現入園集聚發展。這個華南鋼鐵深加工科技產業園,發揮韶關、東莞兩地市在裝備產業方面的優勢和寶鋼韶鋼在特種鋼生產、流通及科研的優勢,有效延伸下游產業鏈、提供產業配套,成為韶關鋼鐵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粗放向集約轉變的重要基地。
本版撰稿人:鐘奇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