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紀文:水土污染立法應直面中部環境問題
隨著工業化向內地快速推進,東部和沿海地區以前遇到的環境問題開始向內地蔓延。如湖北、江西、湖南等中部地區部分農村的環境污染呈現惡化的趨勢。
中部地區的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是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農村、農業發展仍然不足導致的問題,是生產和生活交匯產生的問題,是城鄉一體化初期統籌能力不足產生的問題,具有歷史必然性和發展性。
“十三五”規劃建議對今后五年農村環境污染的防治作了部署,提出“農村和城鎮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并重”。在“十三五”規劃建議的指引下,一些部門正在編制環境保護、農業發展、城鎮建設等方面的規劃。目前,《水污染防治法》正在修改,《土壤污染防治法》或者《土壤環境保護法》正在起草。這些工作,都應直面中部地區工業化進程加快導致的現實環境問題。
目前,沿海地區農村的環境污染正通過城鄉一體化的措施予以統籌解決,而隨著工業化向內地快速推進,環境問題開始向中部地區蔓延。為此,應當采取系統性措施予以應對。
中部農村環境污染呈惡化趨勢
中國的經濟發展呈現不均衡的局面。其中,東部地區、沿海地區和一線重點城市正在完成工業化進程,因為具有技術、資金和人才的支撐,城市環境污染治理目前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生態建設也得到加強。總的來說,正通過城鄉一體化的措施予以統籌解決。“十三五”末期,這些地區的環境整體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
隨著工業化向內地快速推進,東部和沿海地區以前遇到的環境問題開始向內地蔓延。如湖北、江西、湖南等中部地區部分農村的環境污染呈現惡化的趨勢,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垃圾污染、水體富營養化和工業水污染。
此外,由于西部地區在未來的15年,工業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2030年左右整體完成工業化進程,東中部地區和重點一線城市的農村以前和現在所遇到的環境問題,將是西部地區農村未來所要遇到的環境問題。因此,也必須要有心理準備,提前采取一些措施,予以預防。
七大原因造成中部農村環境污染加劇
中部地區環境污染加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業生產方式轉變。
以前由于勞動力價格低廉,農民在農田中精耕細作,農業勞力占農業投入比重很大。現在勞動力價格昂貴,農民很少下田干活,除草劑、殺蟲劑、化肥大量使用,農家肥基本不用,導致農村水體面源污染嚴重。另外,為了迎合城鎮和農村的生活需求,農民占用耕地或者破壞耕地,集約化養魚、養蝦、養畜禽的現象常見,飼料、藥品的使用對水環境的質量產生威脅、
二是污染工業產業轉移。
上世紀農村80-90年代存在的一些小作坊式工廠,如小食品、小酒廠、小化工、畜禽養殖等在一些地方開始復燃。與以前不同的是,這些小工廠的經營者大多曾經在外打工或者投資,見過世面,有一定的知識和文化,工業和技術雖具有一定技術含量,但是大多屬于國家規定要淘汰的設備和工藝。
三是村民生活方式改變。
隨著村村通公路網的健全,農村勞動力的短缺,農村開始出現城市化的現象。不僅住房建設出現區域城市化,而且生活方式也開始城市化,包裝食品、沖水馬桶、燒煤燒氣燒電、機動車輛、無線網絡、有線電視等普及化程度越來越高。但也帶來一些環境問題,如家庭個體養豬基本絕跡,以前家家戶戶堆放有機垃圾的糞坑不見了,人畜的農家肥還田現象少見了。在農村的一些坑坡邊,隨處可見自發形成的生活垃圾堆。一些地方通自來水后,農民就更不重視水環境的保護。
四是農村環保意識落后。
目前,中部地區農民的環保意識總體落后于城鎮。盡管農民在日常的交流中開始把環境污染作為一個重要的議題,都知道丟的垃圾和排污水會影響環境保護,但是仍然以“與我無關”的心態予以丟棄。在一些農村,鄉鎮規定不得丟棄垃圾,由村統一收集后由鄉鎮統一轉運到縣,盡管如此,隨意丟棄垃圾的現象還很普遍。
五是經濟刺激機制缺乏。
目前,廢紙、廢塑料、包裝材料、廢鐵等廢品價格低廉,以前熱門的農村廢品回收生意不再引起農民的關注。在外打工一天一二百甚至三四百元的收入,遠遠大于挨家挨戶回收廢品的收入。從事廢品收購的人不僅少,而且大多以不能外出務工的老年人居多。由于賣不出錢,很多農村居民索性將廢品予以丟棄。
六是規劃與基礎設施沒有跟上。
目前縣以下的城鎮化外表看起來很漂亮,但是呈現粗糙化的特點。總體上看,農村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沒有跟上形勢發展的需要。雖然農村修好了路,很多農村家庭中安裝了自來水,開上了車,有的建設了抽水馬桶和家庭的排水設施,但這種進步還是不配套的。在廣大的鄉鎮,與城鎮化配套的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缺失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全面有效的解決。在中部地區的鄉鎮建設中,污水處理廠很少,有的鄉鎮即使建設了,也因為費用征收不上來或者運行虧本,很難得到有效運轉。
七是基層組織渙散無力。
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能人”大量外出,農村的一些基層組織出現松散甚至癱瘓的局面。加上集體收入缺乏,在農村公益事業方面難有大的作為。基層政府的注意力大多也在引進工業上,對農業關注不足,導致農村生態自我平衡能力下降。農民支付能力有限、人力有限,即使想集中收集處理垃圾,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導致垃圾圍村的現象。
水土污染防治立法應直面中部環境問題
總體上來看,中部地區的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是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農村、農業發展仍然不足導致的問題,是生產和生活交匯產生的問題,是城鄉一體化初期統籌能力不足產生的問題。可以說,中部地區的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是轉型期必然要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具有歷史必然性和發展性。不能太過著急,也不能坐視不管。
一些地方為了解決本地區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和村民健康問題,作出了有益的綜合性探索。如湖北省監利縣朱河鎮把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境保護相結合,一些村家家通自來水,保證村民飲用水安全;推行機械化耕作,促使讓秸稈還田;不準隨地丟垃圾,每人每年繳納垃圾費20元,垃圾統一由村收集、鎮轉運、縣統一焚燒發電或者以其他的方式處理;大力發展水產養殖,關閉污染環境的工廠。但也有一些能力不足的問題,如財政能力有限,沒有配備統一的垃圾桶;沒有規定村民小組垃圾管理責任人等。
在國家層面,“十三五”規劃建議對今后五年農村環境污染的防治作了部署,提出“農村和城鎮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并重”;在“十三五”規劃建議的指引下,一些部門正在編制環境保護、農業發展、城鎮建設等方面的規劃。目前,《水污染防治法》正在修改,《土壤污染防治法》或者《土壤環境保護法》正在起草。這些工作,都應直面中部地區工業化進程加快導致的現實環境問題,從全局和發展的角度看待這些問題,統籌各方面的作用和積極性,使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得到全面、均衡的解決。
“十三五”加強中部農村污染防治的戰略
建設與小康社會相匹配的美麗鄉村,有必要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的改革和落實措施。
一是樹立格局意識,統籌城鄉環境保護,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精細化。
在各專項規劃中樹立城鄉環境保護并重的思路,通過工業反哺農業的方式籌集財政資金,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促進農業產業的最優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采取國家補助、地方籌集、農民支付的方式籌辦自來水供應、環境治理等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在人口集中居住且生活污水和農業生產污水污染較大的地方。建設地埋式等簡易、有效的污水處理設施。給農戶和一些農村公共場所統一配發大中容量的垃圾桶,統一由村集體組織人員通過汽車定期收集垃圾,由鄉鎮轉運,統一填埋或焚燒發電等,既防止了垃圾污染,也利用了垃圾的熱值。調整農村水體環境保護規劃和村鎮規劃,不允許在水體邊設立農村旱廁。如有條件,在村民自愿的情況下,規范宅基地的使用,逐步推動村民集中居住,減少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投資,提高污水處理的有效性。凡是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的地方,不得建設農村住房。構建城鄉統籌的區域“活水”河溝網絡,用加快流動來解決水體富營養化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錢的問題是關鍵。
二是規范農村工業和農業產業發展。
凡是利用農田開展集約化畜禽養殖的,必須按照規定開展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排污許可證申領等工作,要鼓勵開展糞便等養殖廢物資源化工作。凡是養殖魚蝦的,必須具有供排水設施,并保證溝渠排水的暢通性,防治養殖污染發生;鄉鎮統一按照“水十條”的規定建設生活和工業污水處理廠;制定負面清單,規定在鄉鎮工業園區外禁止建設和運轉的行業和企業類型,防止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
三是開展農村環保體制制度機制和法制改革工作。
修改《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加強農村固體廢物防治的篇章,如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責任建立統籌城鄉的垃圾收集和處理網絡的責任制度。建立村主任對本村集體區域環境污染負責的制度,并規定村、組建立垃圾管理責任人和補貼制度,借鑒城鎮“門前三包”的作法,建立農村“門前三包”和“田前三包”的制度,即農戶的房前屋后不得看見垃圾,否則處罰;承包的農田里面和農田邊上不得有丟棄的農藥、肥料等包裝材料,否則處罰。修改《水法》,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責任建立健全農村供水網絡,建立逐步向農村供應符合標準的自來水制度。修改《水污染防治法》,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責任建立健全農村污水管網,建設農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通過環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措施,通過環境經濟政策解決環境問題,如征收自來水費、污水收集處理費和垃圾收集處理費。對確有經濟困難的,要予以減免。
四是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宣傳培訓和執法工作。
各地級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根據《立法法》授予的地方環境保護立法權,制定本地的垃圾和污水管理地方立法,規定一些符合實際情況的管理措施、行為守則和處罰手段。對鄉鎮、村和村民小組的環境保護責任人開展培訓,通過媒體、橫幅、張貼畫、手冊等方式加強對農民形成“環境友好型”生活方式的引導。在此基礎上,開展嚴格的執法,并通過約談、督察、現場會的方式,解決區域性環境污染問題。
五是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組織能力。
在逐步推進農戶相對集中居住的同時,開展并村工作,健全村集體組織,發揮他們在村級環境保護工作的資源統籌、組織引導和政策落實作用,如組織疏通水體,組織收集垃圾,開展基礎設施,巡查本地垃圾傾倒和水環境保護等。在條件成熟時,可以進一步加強村集體土地和河道、溝渠的統一整理,推行集中承發包制度,既促進農業的標準化和生態化,也提高環境保護效果。
此外,按照“十三五”規劃綱要的要求,加強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建設,繼續推進河道治理,妥善處理好江河湖泊關系,提升調蓄能力,加強生態保護。在長江中下游,建立水庫群,聯合調度生態用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