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水環境質量 打造綠色洞庭湖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長江干流的重要前置庫和生態凈化池。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洞庭湖水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尤其是總氮、總磷超標問題突出,富營養化范圍不斷擴大,社會各方面高度關注。為進一步加大洞庭湖保護和治理力度,2015年,湖南省政府制定出臺了《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方案》。今年3月,在益陽市啟動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整治五大專項行動,各級各有關部門按照要求迅速掀起了整治熱潮。
筆者曾參與組織2007年洞庭湖造紙行業污染整治,多次深入調研洞庭湖保護和治理工作,并實地考察過琵琶湖、太湖、洱海等國內外湖泊的保護與治理,根據多方面了解和掌握的情況,結合湘江保護和治理、水質良好湖泊保護等工作的經驗和做法,對治理洞庭湖水污染、打造綠色洞庭湖提出如下5點建議。
在范圍上須堅持四水一湖同治
洞庭湖北納長江的松滋、太平、藕池三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并最終由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為掌握污染成因,湖南省環保廳組織對湖區污染源及水域(含湖泊、水庫、河流、溝渠)水環境質量情況等進行了系統調查整理。根據統計分析,2014年,入湖河流共輸入51.12萬噸總氮和2.35萬噸總磷,分別來自湘、資、沅、澧四水,長江三口以及環湖周邊河流,其中湘、資、沅、澧四水和湖區周邊河流輸入分別占73.9%和60.6%,是洞庭湖污染的主要來源。同時,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對于總磷,河流Ⅲ標準限值為湖泊Ⅲ標準限值的4倍。為確保洞庭湖總氮、總磷濃度持續下降,必須堅持湘、資、沅、澧四水及湖區周邊區域同治,統籌好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湖內外的關系,加大保護和治理工作力度,進一步削減入湖總氮、總磷等污染物總量。
根據水系和行政區劃等實際情況,湖南省在洞庭湖流域科學劃定了18個水污染控制單元,按照“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協調、統一標準、統一考核”的要求,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檢查督促和協調指導力度,確保地方政府守好自己的責任田,實現區域聯防聯控、聯動發力。
在內容上須堅持五水共治
洞庭湖污染物來源主要包括工業廢水、農田徑流(包括湖區小溝、小渠等黑臭水體)、畜禽(水產)養殖廢水、城鎮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等5種廢水。通過近年來的持續努力,湖南省工業廢水的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縣級以上城鎮全部建成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處理設施,污染減
排潛力不大。
通過調查,2014年,環洞庭湖河流輸入總氮、總磷中,農田徑流(溝、渠)、畜禽(水產)養殖廢水和農村生活污水排放合計所占比例分別達到65.2%和77.8%。相對于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污水處理,這3類廢水的治理工作嚴重滯后。目前,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才剛起步,只有6%左右的鄉鎮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畜禽養殖廢水直排問題突出,投肥養魚現象普遍。同時,湖區農藥、化肥使用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4倍、1.5倍,農田徑流污染治理基本為空白,湖區小溝、小渠淤積嚴重,黑河、臭河和垃圾河較為普遍。這些問題既是保護和治理工作的短板,也是污染減排的潛力所在、關鍵所在。為此,湖南省必須堅持五水共治,以問題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在加強執法監管,確保工業廢水、城鎮生活廢水穩定達標排放的同時,逐步轉變工作重心,協同推進農田徑流(溝、渠)、畜禽(水產)養殖廢水和農村生活污水的綜合整治。
在方法上須堅持標本兼治
保持湖泊生態健康需要標本兼治,在嚴格控制污染物輸入總量的同時,進一步擴大湖泊的生態環境容量。為了控制污染物排放,在加大工業、農業和生活污染源排查整治力度的同時,結合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加快淘汰“十小”企業等落后產能,消化有色、化工等重點行業過剩產能,并積極支持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發展,努力使全省產業結構變輕、發展模式變綠、經濟效益變好。
為了擴大湖泊環境容量,一方面要科學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快建設河道兩側、湖濱植被緩沖帶和隔離帶,利用自然生態方法增強區域污染物凈化能力。如云南省大理州洱海在環湖50米范圍內的水體中種植水生植物,構建了一道生態“過濾網”、“凈化網”。另一方面,要以河湖水系、調蓄工程和引排工程為依托,有序推進湖區水系連通,通過科學調水保證生態流量,提升區域污染物消納能力。湖南省沅江市“五湖連通”工程就是好的典型,通過激活區域水系,提升城市宜居品質。當前,各地要認真實施好溝渠塘壩清淤增蓄、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河湖圍網養殖清理、河湖沿岸垃圾清理和重點工業污染源排查整治五大專項行動,并因地制宜地建設一批人工濕地、生態浮島。
在策略上須堅持防治并舉
為了更好地保護洞庭湖,必須堅持防治并舉的原則,加大源頭保護力度。通過生態紅線劃定,加快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構建科學合理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對供給側改革的作用,嚴格重污染項目準入,引導企業入工業園區聚集發展、集中治污,避免污染擴散。加快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工程,減少農藥、化肥使用總量。嚴格劃定并實施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通過種養平衡、綜合利用消化畜禽養殖污染物。全面禁止投肥養魚,避免水體破壞。常德津市西毛里湖的經驗值得推廣,其從2014年開始禁止投肥養殖后,通過生態養殖,湖水由Ⅳ類上升為Ⅲ類,魚品質也隨之變好,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同步增長。加強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處理,并著重引導人民群眾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嚴格保護湖濱生態敏感區,留下更多的自然修復空間。
當前,要著重把一批Ⅲ類水質以上的水體保護好(包括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等環境敏感水體),如西毛里湖、鐵山水庫、王家廠水庫、三仙湖、皂市水庫等。這些湖庫已納入國家“十三五”良好湖泊保護規劃,其中西毛里湖、鐵山水庫等已得到國家財政資金的大力支持,黃石水庫等也得到省財政資金的一定支持。按照“一湖一策”的原則,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強源頭保護。這方面常德市的工作走在前面。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城區水環境保護的通告,將污染預防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手段上須堅持同步綜合施策
洞庭湖保護和治理以暢通水、節約水、凈化水為目標,在推動各地同步加大工程項目建設力度的同時,要結合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采取行政、市場、經濟和法律等手段,確保各項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和程序化。要以制度建設為根本,建立激勵與約束并舉的考核獎懲機制,嚴格落實各方責任,真正做到源頭嚴控、過程嚴管、后果嚴懲。
由于洞庭湖保護和治理涉及岳陽、常德、益陽3市及長沙望城縣,為確保各地抓好工作落實,湖南省政府可統一出臺禁止投肥養魚、粗養珍珠等有關規定,加大監督考核力度,確保各地標準統一、步調一致。要以法治建設為保障,不斷增強全社會的法制意識,全面落實依法治水、依法用水、依法護水,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可考慮由省人大出臺《洞庭湖水環境保護條例》,為地方政府保護和治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要以科技支撐為基礎,依托科學事實、科研數據、科技成果進行科學決策,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要以市場為導向,深入實施生態補償、企業環境行為信用等級評價、綠色信貸、合同環境服務等政策措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以共建共享為核心,以生態紅利凝聚民心,鼓勵社會公眾共同參與、共同監督、共同建設、共同分享。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通過綜合施策著力構建長效體制機制,切實提升洞庭湖保護和治理能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