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物菌群消滅“城市毒瘤”不再是夢
“圍城的垃圾被稱作是‘城市毒瘤’,目前已經應用的垃圾處理方式,不單無力根除這些‘毒瘤’,而且還會造成二次污染。我們自主研發的以三種生物菌群為核心的第三代垃圾資源化新技術,可以徹底根除垃圾這一‘城市毒瘤’。”凱遠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東告訴記者。
“我們聯合了數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了幾十人的研發隊伍,經歷了8年艱苦的研發。”江東說。2014年,一種以生物菌群為核心的第三代垃圾處理技術——MBC技術研發成功。這種技術主要由3部分組成。自動化機械分選技術:可以把不可燃燒物質剔除,把可回收的金屬等資源化利用,由此實現了垃圾的工廠化分類;生物菌群技術:由3種菌群組成,高效除臭菌群、高溫干化菌群、生物泥炭化菌群;再生清潔能源發電技術,就是通過生物處理把垃圾變成垃圾衍生燃料,實現清潔能源發電。
“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3種菌群。”江東告訴記者,除臭菌群能最大限度地消滅垃圾的惡臭有毒氣體;干化菌群噴灑到生活垃圾后,可以達到90攝氏度的高溫,降低垃圾的含水量。特別是能把垃圾滲濾液通過蒸發冷凝技術,全部資源化利用,實現垃圾滲濾液零排放,徹底解決垃圾滲濾液的問題;泥炭化菌群,可以把垃圾中的餐廚垃圾,在8天時間內變成可燃物。“我們的生物技術可以使有機物在8天內變成泥炭,熱值比原生垃圾提高了3-4倍,達到了2800-3500大卡,這比褐煤的熱值還要高。”江東說。
這一全新的生物技術從源頭上解決了垃圾焚燒的弊端。“垃圾熱值提高了,我們不需要再添加煤油助燃,垃圾焚燒采用了氣化燃燒技術,溫度可以穩定在950攝氏度,煙氣停留時間大于等于4秒,不單二惡英實現了近零排放,而且垃圾滲濾液也實現了零排放。相對于傳統垃圾焚燒技術,發電效率提高了30%,危廢飛灰產生量減少50%至70%,爐渣產量減少50%,而且爐渣質量很好,可以全部資源化利用,不用再次填埋。”江東說。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還解決了PM2.5的捕集難題。他們研發了一個氣溶膠粒子荷電凝并裝置,讓PM2.5以下的微粒帶上電荷,凝并成大粒子,這樣就可以捕集起來了。“這項技術使各項排放指標達到了最新的歐盟標準,與德國第三代垃圾處理技術實現了同步。”
“MBC技術不單能處理好現有垃圾,還可同時處理填埋場存量垃圾。”江東告訴記者,MBC技術可對填埋場土壤進行好氧生物修復,使垃圾填埋場得到復墾利用,并且可以協同處理污水廠污泥、餐廚垃圾(酒店泔水)、糞便及動物尸體、非化學可燃工業垃圾等城鄉固廢。
目前,凱遠環保團隊研發的MBC技術已獲得國家發明、實用新型專利14項,示范工程項目被山東省政府列入2016年重點節能環保項目和32家節能環保產業基地項目,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推薦評為2016中國創新成果,被“2016清潔發展國際融資論壇”評委專家團評為“2016十大綠色創新企業”。
2015年,經山東省環保廳和山東省住建廳批準,利用MBC技術的第一個日處理量300噸的垃圾資源化示范工程項目建成投產。經過近一年時間的運營和檢測,這個項目的所有檢測指標全部優于國家標準,達到了德國最新的標準。這意味著這項技術完全可以媲美德國技術。而在垃圾處理領域,德國技術代表著世界之最。這項技術的核心——三種生物菌群,也由青島疾控防疫中心檢測完成,結論是:零危害、零副作用。
“我們將全力支持凱遠環保公司這項技術的實施。”凱遠環保公司的股東凱遠集團董事長李以恕告訴記者,公司正在著手規劃這項技術的落地方案,爭取早一點在更多的區域推廣應用,為中國的環境保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據悉,凱遠環保將逐步在全國大中小城市建設處理工廠,一方面處理新增的垃圾,一方面處理存量垃圾,并同步修復垃圾處理場已被污染的土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