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氣污染要澄清幾個模糊認識
據報道,有城市因空氣質量持續下降被相關部門通報甚至約談。當地政府壓力較大,公眾也有怨言。
如何在壓力與困境中突圍,考量著地方政府的智慧。筆者認為,改善大氣質量,要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當前急需澄清幾種模糊認識,避免走入誤區。
大氣污染治理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只有積極創新思路,做好基礎工作,才能實現空氣質量改善。當前,一些地區經常在大氣污染治理效果欠佳時以這幾種理由進行搪塞。
一是以源解析為理由。一些地方向上級匯報工作被追問空氣質量為何沒有改善時,往往以沒有完成污染物源解析為理由,意即沒有源解析就一定做不好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認識。源解析在治理大氣污染方面確實可以起到一定作用,通過科學定位,全方位預測分析,能夠更加精準地分析污染因子的來源,在有條件的地方應該鼓勵建立源解析系統。但是在條件還不允許的地方,治理任務還是需要一項一項去完成,需要各部門、各單位真抓實干。
二是計劃淪為空話。為什么一些地方會出現空氣質量持續下降的趨勢?筆者認為,這與當地大氣污染防治計劃落實不到位有關。例如,某地《大氣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提出關閉磚瓦廠200多家,淘汰黃標車2000多輛。兩年多過去了,還剩100多家未關閉,有近一半黃標車沒淘汰。工業企業大氣污染治理進度緩慢,落實計劃基本成為一句空話。如果不能認真、仔細地落實相關治理計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自然難以實現。
三是強調客觀因素。有的地方在分析大氣污染問題時,總是過分強調客觀條件和不利因素。拿地形、風向、位置等與其他城市作比較,認為環境質量不提升主要是外因造成的,有的喜歡拿輸入性污染說事,而不擅長剖析內在原因,不加強自身建設,這樣的思想很不利于污染治理。
治理大氣污染,需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數據說話,充分會商。空氣質量是用數據來說話的,只有保證數據科學真實,才能做好一系列工作。一方面,要完善硬件設施。在很多地方,監測儀器已經年久老化。一些城市監測站點建于上世紀90年代初,沒有維護更換過,建議對這些儀器進行校準,有條件地方可以考慮更換新一代的監測儀器。還有一些城市日益發展壯大,城區不斷變化,空氣監測點位卻沒有重新調整。要認真排查監測點位周邊1000米~3000米范圍內的環境,比對點位是否處在工業集中區、機動車尾氣重災區等環境中。另一方面,要加強人員隊伍建設。要提升監測人員業務水平,全方位保障自動監測點位的正常運行,在保證數據真實可靠的基礎上加密會商,認真分析數據概況,總結出污染因子,有針對性地開展治理。
其次,分擔任務,傳導責任。大氣污染防治涉及環保、發改、城管等多個部門,大部分地區已經將任務進行分解。確保各個部門能按時高效完成任務是關鍵所在。可以說,一些地方正是因為責任沒有層層傳導,才造成防治任務完成效果不佳。當前,國家出臺了《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各地也出臺了相關文件,地方政府應充分認識并落實自身的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推動各部門認真履職,督導其完成任務。
第三,精準發力,殲滅要害。治理大氣污染需要在戰略上重視,在戰術上也不能藐視。每個地方的環境問題不同,要根據地方實際制定科學的防治計劃,優先解決影響群眾健康的問題。針對機動車污染、揚塵污染等不同的污染來源,要運用經濟、行政、市場、法律等不同的手段,精準發力,各個擊破。
第四,宣傳發動,全民參與。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需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強化公眾參與。要通過報紙、網絡等媒體,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宣傳,讓公眾重視并參與進來。要經營好自身的陣地,包括政府網站等,暢通公眾參與的渠道。要發揮民間環保組織的作用,使其成為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力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