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河浜變身清水泳道
一場環保河浜游泳賽近日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鎮舉行,110多名上海市民及環保官員爭相下水。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蔡新華見習記者劉靜
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鎮有一條百米長的天然河道,昔日是臭名昭著的黑臭河浜。如今經過一番整治,近日在這條天然河道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以“泳往直前,水與爭鋒”為主題的環保河浜游泳賽,吸引了110多名上海市民競爭相下水,一展泳姿,爭個高下。連浦東新區環保局的兩位處長也“禁不住誘惑”,跳入河中完成了80米的賽程。
一位來自江蘇的小伙子對記者一連說了幾個“沒想到”:沒想到在上海也能下河游泳,沒想到上海有這么清澈干凈的河,沒想到自己小時候在老家下河游泳的童年回憶在上海得到了再現。
河浜如何摘掉黑臭帽子?
讓一條黑臭的天然河道變身成為水質達到市政Ⅰ類水的“清水河浜”,在技術上是如何實現的呢?
2012年,上海市有關方面率先在這條河道所在的開能環保園區里展開“全水回用零排放系統”應用,在環保園的東面和北面分別建立兩個污水處理站,實現全自動控制。園區內各單元的污水經污水收集管網統一匯入污水處理站,再經微生物的厭氧、好氧降解,使得污水達到處理排放標準,進入下一道人工濕地生態系統。
記者觀察到,在開能環保園區內,大大小小的人工濕地,以及種植的挺水植物構成了一道獨特的綠化風景,園中還藏著很多小型的污水處理系統。
據介紹,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由石英砂、陶粒和碎石及所種植的挺水植物組成,排入人工濕地處理后的污水,其營養成分可為挺水植物所吸收。同時,濕地所形成的垂直過濾層不但將水變得更加澄清,還可利用過濾層中的微生物進一步將水中的營養成分吸收降解。
河浜游泳賽道里的水,正是由污水循環處理后得來,全部是廢水的生態二次利用,就此開能環保園區不再向市政污水管網排放廢水。這種做法既降低了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負荷,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用水的浪費,給自己也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可謂一舉多得。
當記者問起這樣的整治成本是否很高時,有關人士透露,如果只是滿足一般的污染治理和利用(如澆灌花草樹木)成本相對較低,要達到可以作為景觀用水和生活回用(如沖廁)則成本相對更高。
據了解,目前這套“全水回用零排放系統”的處理能力可以達到100噸/天,約相當于100臺家用全屋凈水設備的處理能力。從技術類型上講,利用的基本都是自然生態的處理技術,成本不會太高。因此,“全水回用零排放系統”在南方地區都可適用,適用范圍非常廣。
親身檢驗整治成效
記者在比賽現場看到一塊由環保部門展示的“河水水質檢測結論”標牌,牌上寫著:經國家認證的CMA權威機構對這一河道河水的色度、濁度、pH值、嗅和味、總硬度、鐵、錳、砷、汞、鎘、鉻、鉛、耗氧量、糞大腸菌群、總大腸菌群等水質衛生指標進行了取樣檢測。
檢測結果表明,所測水質指標均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地表水Ⅰ類水標準,同時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CJ3020-93》中的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一級標準。
許多觀眾和游泳者在此駐足觀看,連連稱贊。一位游泳者表示,對水質完全放心,可以暢游了。
獲得小組第三名、今年57歲的浦東新區環保局環保處副處長梁明坦言,浦東能有這樣干凈的河浜很不容易,畢竟現在上海的天然河道絕大多數還屬于Ⅴ類水質,河浜整治任務任重而道遠。
浦東新區環境保護和市容衛生管理局副局長韓海斌透露,總體來看,浦東的地表水水質在全市排在第二位,川楊河、張家浜以及合慶鎮河道,已開始達到Ⅲ類水水質,浦東的天然河道今年6月已有71.8%的河道達到地表水功能區劃要求,張家浜整治后已成為上海的首條生態景觀河道。預計到2020年,類似張家浜這樣治理成功的河浜會越來越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