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氣質”提升有道
今年6月,杭州市發布《2015年杭州市環境質量公報》顯示,杭州市區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為242天,同比增加14天;PM2.5年均濃度為57微克/立方米,較2014年下降12.3%,較2013年下降18.6%。難怪有人感嘆,城市“氣質”提升還得看杭州。
G20峰會召開前夕,《經濟日報》記者深入杭州市進行采訪,親身感受這里每天都在上演的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
關停鍋爐謀轉型
走進杭州鋼鐵集團位于市區半山路的鋼鐵基地大院,往日機器運轉的轟鳴聲已不復存在,只剩下老廠房在烈日下暴曬著。2015年12月22日,在用完最后一批坯料、結束了流水線上最后一道工序后,這個占地4000多畝、擁有18000多名在職員工、年產能400萬噸的龐大工業區全線“熄火”關停。
據環保部門測算,杭鋼集團半山基地2014年的原料煤用量高達120萬噸,關停后,一年可減排二氧化硫6205噸、氮氧化物4547噸、煙塵25844噸。面對杭州城市布局調整和鋼鐵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與日俱增的環保壓力和鋼鐵行業整體不景氣的現狀堅定了杭鋼人關停基地的決心。
未來的路該怎么走?杭鋼集團副總經理李凱胸有成竹:“杭鋼主營業務的80%是非鋼產業,基地關停后我們將主攻節能環保領域,培育以大健康為主題的高端裝備制造業與大數據應用產業。”
李凱介紹,杭鋼將積極拓展水處理技術、水處理運營管理、環保裝備制造、大氣污染治理、固廢處理等業務,從環保產業“掘金”。此外,杭鋼計劃保留1700多畝土地上的老廠房,將半山基地建設成為發展智慧健康產業的眾創空間,吸引創新企業入駐。
杭鋼集團半山鋼鐵基地的關停轉型,只是杭州“破題”燃煤煙氣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杭州市加速全面淘汰和治理大、中、小燃煤鍋爐,做到關停“大”鍋爐毫不留情,完成蕭山電廠、半山電廠燃煤機組關停,實現全市燃煤火電機組“清零”。穩中有序關停改造10蒸噸/小時以上“中”鍋爐,截至今年6月,已關停工業鍋爐和熱電燃煤鍋爐24臺,完成清潔化改造144臺,正在實施改造46臺。此外,杭州基本淘汰10蒸噸/小時以下的“小”鍋爐,2015年共淘汰燃料小鍋爐3225臺,削減燃煤150萬噸,并于2016年上半年完成高污染燃料小鍋爐淘汰改造772臺,提前一年半完成改造任務。
杭州市環保局局長胡偉向記者介紹,為了進一步推動工業廢氣治理,全市還針對鉛蓄電池、電鍍、印染、造紙、制革、化工等六大重點污染行業進行整治提升,共關停418家、整治提升439家、搬遷入園88家,以達到促進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提升工藝設備水平、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的目標。
清潔改造促減排
除了大刀闊斧整治淘汰一批燃煤鍋爐,還要讓部分可能存在高污染、高排放的企業承擔起節能減排的重任,杭州杭聯熱電有限公司就是杭州市扎實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的典型案例。
記者來到杭州杭聯熱電有限公司的總控室,6名運維人員并排坐著,正對著電腦上的監控系統實時關注每一臺鍋爐設備排放的關鍵參數信息,及時判明異常情況來源,做好大氣防污預警工作。
按照杭州市熱電和工業鍋爐清潔化改造工程要求,杭州杭聯熱電有限公司于2014年開展煙氣深度治理工作,每臺鍋爐配備一套超低排放設備,總投入近1.2億元于今年7月前完成6臺鍋爐的超低排放改造。杭聯熱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閔偉告訴記者:“只有減排才能做到后續的節能環保,熱電廠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后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排放總量分別削減了75%、50%和75%,從此企業也駛入了保護環境的快車道。”
除了使相關企業的廢氣排放得到有效遏制,杭州市地面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工作也在有序推進。從2008年上半年開始,杭州公交集團開啟了以油電混合動力客車、液化天然氣客車、純電動客車多元化并舉的車輛結構模式,大力提升城市公交綠色環保性能。
“純電動客車是相對環保的公共交通工具,一次充電4小時后能行駛200公里,而柴油公交車百公里耗油達40公升,被電動客車全面替代后將實現大規模的節能減排。”杭州公交集團機務部副經理傅天融說。
目前,杭州市主城區共有運營車輛5006輛,其中油電混合動力客車901輛、液化天然氣客車1604輛、純電動客車1870輛,主要運行在主城區內84條公交線路上,并將力爭在兩年內完成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的全替代。
“不僅是對包括公交車輛在內的機動車實現綠色能源的更新換代,杭州還從去年10月起實施高污染車輛全市域24小時禁行管理,同時在今年上半年通過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共回收汽油561.8噸,規范完成全市9座儲油庫、500余座加油站、200余輛運油車的綜合治理改造任務。”杭州市環保局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處科長陳昀說。
截至2016年6月,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為287.8萬余輛。陳昀指出,2009年至今,全市已累計淘汰黃標車22.5萬余輛,共減少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顆粒污染物排放總計49萬余噸,相當于機動車總排放量削減六成。
上下聯動強治污
除了市區,杭州市富陽區各個鄉鎮街道的生態環保工作也從未含糊。
2015年底,富陽在浙江省首創鄉鎮生態環境質量報告制度,要求鄉鎮政府每年必須召開不少于兩次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專題報告,向社會通報環境質量和生態改善情況。同年12月,富陽區首場生態環境質量報告會舉行,群眾和企業、鄉鎮政府負責人聚集在一起,將生態環保工作的舊賬、新賬一一厘清,直面社會監督。
作為遠近聞名的“建材之鄉”,富陽區淥渚鎮的建材產業對鎮財政稅收貢獻度高達80%。“然而環境污染尤其是礦山粉塵污染已導致淥渚多個綠色生態項目‘流產’。”淥渚鎮鎮長洪金元介紹,自從生態環境質量報告制度落地后,鎮政府主動落實鎮村企三級環保責任清單建設,使環境監管不止局限于一項政府部門職能,村和企業也不能免責。
“鄉鎮是發現環境問題的第一現場,生態環境質量報告的建立能夠形成一種傳導機制,將環保責任傳導至基層鄉鎮政府,實現由監督企業向監督鎮政府生態環保工作的轉變。”富陽區環保局局長李百山表示,除淥渚鎮外,有的鄉鎮還與村和企業簽訂了環保工作責任狀,積極在鄉鎮街道推動“路長制”,對揚塵污染問題進行重點治理。去年一年,富陽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02天,優良率為82.7%。
小到鄉鎮街道的環境空氣質量維護出實招,大到省市級層面的大氣污染治理措施組合出擊,杭州空氣質量的改善與浙江省的協同防治是分不開的。
浙江省積極部署能源結構調整、機動車污染防治、工業污染治理、產業布局與結構調整、城市揚塵和煙塵整治、農村廢氣污染控制、港口船舶污染防治等“6+1”行動,不讓任何一處大氣污染死角掉鏈子。同時,浙江省全面落實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持續強化杭嘉湖紹四市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合作,聯動治污工作開展有條不紊。浙江省環保廳廳長方敏介紹,目前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報預測中心二期建設正加緊實施,全省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均已實現實時聯網共享,每日省市間空氣質量預報會商,并將扎實推進杭嘉湖紹四市環評會商、行業共治、聯合執法、信息共享、預警應急等方面協作不斷完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