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建成動態管理系統
圖為江蘇省太湖流域排污許可證動態管理系統。
圖為太湖流域(江蘇)控制單元分布圖。
“十二五”期間,江蘇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環科院)承擔了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水專項)“太湖流域(江蘇)控制單元水質目標管理與水污染排放許可證實施”課題的研究工作。在這項工作的基礎上,江蘇省環保廳委托江蘇省環科院研究江蘇省排污許可證管理及初始排污權核定辦法,形成了《江蘇省排污許可證發放管理辦法(試行)》和《江蘇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核定試行辦法》。
目前,課題組建設了太湖流域(江蘇)排污許可證動態管理平臺,并在示范區無錫市區、宜興市、武進區開展了排污許可證管理業務化運行。
建立太湖流域水環境模型
2015年4月,國務院出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其中第二十三條“全面推行排污許可”明確提出“依法核發排污許可證。2015年底前,完成國控重點污染源及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地區污染源排污許可證的核發工作,其他污染源于2017年底前完成”。
“十二五”期間,江蘇省環科院通過“太湖流域(江蘇)控制單元水質目標管理與水污染排放許可證實施”課題的研究工作,研究并劃定了江蘇省太湖流域70個控制單元;建立太湖流域控制單元水質相應關系模型,并測算了70個控制單元的水環境容量和主要污染物最大允許排放量;構建了基于控制單元的許可證分配技術體系,完成了江蘇太湖流域重點污染源排污許可量初始分配;建設了太湖流域(江蘇)排污許可證動態管理平臺。
目前,示范區無錫市區、宜興市、武進區開展了排污許可證管理業務化運行。形成了以水生態功能分區為基礎、控制單元為核心、水環境容量為依據、污染控制技術為支撐的排污許可證管理體系。
在研究過程中,課題對太湖流域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和重點行業化工、印染、鋼鐵、電鍍、食品、造紙企業的污水、廢水處理情況進行了調研。
課題組于2013年10月10日~2013年10月12日和2014年3月17日~2014年3月19日、2014年3月24日~2014年3月26日及2014年4月28日~2014年4月30日分別在竺山灣小流域和吳江市盛澤鎮進行野外同步監測。根據太湖流域221個水文站點(2011年太湖流域水文統計年鑒)、210個雨量站點數據(其中60個站點含逐日蒸發數據)和上述同步監測數據,對太湖流域水環境數學模型的參數進行率定和驗證,確定模型參數。
課題以控制單元入河量及水環境容量為基礎,利用已建立的水質響應關系模型,最終核算出各控制單元重點污染源最大允許排放量。關鍵技術在于較為準確地建立水質響應關系和污染物削減量如何分配至各污染源。
課題研究成果多次開展論證,充分聽取各方意見。目前,成果已融入示范區無錫市區、宜興市和常州市武進區的排污許可證管理工作之中,為配合省環保廳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更好地實施排污許可證,課題也多次參與對接了國家流域考核、國家控制單元的劃分、江蘇省全要素全覆蓋考核斷面的布設、江蘇省“十三五”污染防治規劃編制等工作。
劃分70個控制單元
控制單元是對重要水質控制斷面影響的主要污染負荷所在區域,即控制單元內部單位污染負荷影響應大于外部單位污染負荷影響的區域。
在“十一五”劃分控制單元成果的基礎上,課題以控制斷面水質達標為核心,考慮流域及水文情勢及兼顧區縣行政邊界,對原“十一五”劃分的38個控制單元進行了修改,最終將太湖流域(江蘇)控制單元數目確定為70個。
在國家“十一五”水專項中,已對太湖流域進行了控制單元的劃分。課題在“十一五”劃分成果的基礎上,在劃分控制單元時進一步考慮水生態功能分區。
同時,劃分控制單元以控制斷面水質達標為核心原則。
“十二五”期間,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在各縣市重要交界斷面設置了65個重要考核斷面,監測水量及COD、氨氮、總磷等污染物濃度,監測體系的完善為水環境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是控制單元修改的重要依據之一。保證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是實現控制單元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太湖一級保護區與重要水系的相交斷面水質達標也是控制單元管理的重要考核因素。
江蘇省太湖流域河流湖濱眾多,受潮汐影響,下游邊界多為雙向流且圩區分布范圍較廣,基于上述水文特性導致污染源對控制斷面水質的影響復雜多變,因此進行控制單元劃分時還必須要考慮流域和主體水文情勢及圩區分布。
分配重點污染源最大允許排放量
在研究過程中,為確保排污許可證制度更好實施,課題核算了面向排污許可證實施的控制單元水環境容量。根據水環境容量計算方法,課題在90%水文保證率、2020年水功能區劃條件下,計算得到太湖流域(江蘇)各地市COD、氨氮、總磷、總氮水環境容量分別為23.75萬噸/年、2.1萬噸/年、0.4萬噸/年、5.4萬噸/年。
同時,依據六大原則,課題對示范區(無錫市區、宜興市、武進區)重點污染源最大允許排放量進行分配。
這六大原則分別是,各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滿足所在功能區及各區域水環境容量總量要求;以控制單元為最小排污許可管理單元,保證控制斷面水質達標或使出控制單元邊界水系水質達到水功能區劃標準;清潔生產審核原則;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原則;排污許可企業污染物最大允許排放量需保證不大于已發排污許可量、環評批復量、現狀排放量等基于現狀的原則,并滿足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達標排放量;對于接管企業,考慮接管標準及其所接入的污水處理廠的設計水量,并結合企業現狀污染物排放量確定最大允許排放量。
課題集成太湖流域(江蘇)控制單元劃分、污染源核定、初始排污許可量分配等主要成果,結合江蘇省排污許可證發放和管理工作基礎,建立了太湖流域(江蘇)排污許可證動態管理系統,系統分為企業申請模塊和政府審批模塊。整個系統主要包括排污許可證的申領(新辦、換證、年審、銷證)、查詢、匯總統計等單元,可以滿足對排污許可證的日常管理需求。
現狀
實行排污許可證分類管理
目前,為確保企業持證和定量排污,江蘇省太湖流域各市排污許可證實行層級審批、分類管理。
排污許可證的發放范圍包括,行政區域內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工業廢水和醫療污水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運營單位、直接向環境排放餐飲廢水的單位、有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任務的企事業單位。
在排污許可證的審批管理上,江蘇省蘇州市、無錫市和常州市均實行市、轄市區(縣)二級管理,市環保局負責市重點污染源和直屬單位的發證,轄市區、縣環保局負責所屬污染源單位的發證。
江陰市按照污染源對環境的貢獻大小,將排污許可證分為A、B、C三類。以常州為代表的太湖流域(江蘇)其他地市均將排污許可證分為A、B兩類,實行排污許可證分類管理。其中,A類為環統重點企業和涉重金屬企業,污染物排放濃度和總量都需要嚴格控制的企事業單位;B類為一般工業污染源、三產服務業等單位,主要控制污染物排放濃度。太湖流域(江蘇)各市通過分類發證,既抓住管理重點,又兼顧全面。
同時,實行時限管理。針對排污單位的申領條件,許可證發放分正式和臨時兩種,對于新建企業,要求在試生產階段申請臨時排放許可證,在竣工驗收后要求申領正式排污許可證。正式證有效期不超過3年,臨時證有效期不超過1年。
太湖流域各地市都根據國家“十二五”期間要求控制的主要污染物為依據,選擇排污許可證控制的污染因子。
而對于許可排污量的確定,則主要依據企業的環評批復量。對于新建項目、已投產老項目,排污許可量由企業自主提出申請排污量,以不超過環評批復量為原則,由當地環保部門進行核算。對于改、擴建項目,如果改、擴建后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影響變化不大的,目前暫時不予換證,維持原排污許可量;若改、擴建后污染物排放量變化較大,應根據改、擴建后全廠批復總量重新核定排污許可量。污水處理廠排污許可量目前按環評量發放。
問題
缺乏上位法規范
1.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缺乏上位法規范。
目前國內排污許可證制度缺乏專門的法律依據。由于缺乏上位法,在實際操作中,太湖流域地方環保局在管理過程中無法明確環境管理部門和企業的責任、權利、義務及違規后環境管理部門對企業的處罰權力和權限。
2.發放范圍和種類仍有缺失。
某些對環境存在一定影響的企業如“小三產”等未納入排污許可證管理范圍,總體看排污許可證的發放范圍仍有缺失。排污許可證制度僅對部分主要污染源進行管轄,使其作用受到局限。
3.基層環保力量不足。
由于基層環保力量不足,在排污許可證發放之后,環保部門對本地區的污染源監管無法做到全面監管。在排污許可證年審時,由于在線監測往往不能全覆蓋,企業排污量的核算缺少必要依據,難以定量。
建議
實施統一管理
1.確立并強化排污許可證制度的法律地位。
建議國家應盡快將排污許可證制度納入法律中,使排污許可證用法律程序固定下來。
2.實施排污許可證統一管理。
將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與環評審批、“三同時”驗收、總量減排、限期治理等環境管理制度有機銜接。
3.嚴格審查,加大執行力度。
實行年審制,通過年審,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排污單位令其限期整改,對超過總量排污的單位限期治理。
4.建立有效的政府監督管理機制。
對排污許可采取定期檢查、實時監督及排污企業定期填報特定報表的方式進行監管。
5.建立政府實施許可證制度的行政責任追究制
應建立執法責任追究制,對后續監管不到位的情況要實行行政責任追究。
相關鏈接
以容量總量控制為核心的排污許可證動態管理系統構建技術是這一課題研究的關鍵技術。這一技術集成了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互聯網技術、流程引擎及設計器技術、大數據技術,綜合運用軟件技術、互聯網技術和GIS技術。
排污許可證動態管理系統構建技術對各控制單元地圖區域進行劃分并信息化儲存,提供動態仿真演示功能,提供多種推演、分析功能;能根據控制單元的承載容量實時監控、反控及動態仿真演示;對省級行政單位進行宏觀調控起到幫助,降低決策風險;對地方行政單位起到指導協助,完善排污許可證管理工作;將控制單元的承載容量與試點地區發放的排污許可證許可容量進行匯總對比。
動態管理系統
構建技術
排污許可證實施情況
2008年1月
江蘇省環保廳、省財政廳、省物價局等部門聯合決定,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太湖流域試行水污染物排放指標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
2008年9月
江陰市被選為江蘇省內進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排污權交易試點。
江陰市環保部門推行廢水排放IC卡收費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強監管。
當企業獲得排污許可證后,環保部門根據廢水排放許可量發給企業相應的排污權IC卡,只有刷卡后,廢水排口閥門才能打開,一旦排放量接近超標線,“電子閥門”就會向企業和環保部門發出警報,提醒企業減少污染物排放,以此來保證企業排放量不超許可量。
排污許可證實施效果
1提升了環境管理水平。
2推動了排污權有償使用工作。
3推動了污染物總量減排。
4提升了企業環境意識。
本版稿件和圖片均由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提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