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試點懲戒垃圾不分類不收集
北京青年報記者1日從市城市管理委獲悉,本市將加強小區垃圾分類情況的評比和考核,對垃圾混裝混運問題“零容忍”。下一步,在朝陽、海淀、房山、延慶等4區推出一批試點,探索“不分類、不收集”懲戒等模式,促進居民源頭分類。
目前,全市已有3759個居住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按照現行檢查考評制度,這些小區均在日常抽查的范圍之內。每月檢查360個,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四個方面進行綜合評比和考核,及時通報檢查結果。據統計,截至9月底,共檢查3240個次小區。優良小區數量穩中有升,月平均90余個,嚴重問題小區數量有所下降,月均約10個次左右。年再生資源回收量達到500萬噸,共分出廚余垃圾11萬余噸。
市城市管理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本市將加強垃圾分類達標小區的日常運行檢查考核,對混裝混運問題實行“零容忍”。同時,在垃圾分類“達標小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創建“精品小區”。該負責人表示,“精品小區”的建設標準包括“沒有混裝混運現象、居民參與率40%以上、綠桶內廚余垃圾純凈率達到80%以上”等。對經過驗收且符合條件的小區,將進行掛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下一步,在朝陽、海淀、房山、延慶等4區推出一批試點,重點進行垃圾資源回收、干濕分開,實施垃圾分類“升級版”。通過減水、減重、分出廚余垃圾等方式,實現社區就地減量。另外,通過設置固定收集點,或采用社區網絡終端(APP)、電話預約上門回收等方式,逐步實現信息化計量統計。
據介紹,朝陽區計劃率先在勁松街道開展垃圾“分類、分質、分時”收運試點。在街道內設置大小不同的桶,其中大桶用來收集混合垃圾,小桶用來回收廚余垃圾。通過分質、分時收運,試點“不分類、不收集”的懲戒模式,促進居民從源頭分類。
海淀區依托“廚余收運處理監理體系”建設,通過完善的硬件、軟件設備,實現廚余垃圾的準確稱重,實時掌握小區廚余垃圾產生量。同時,實現對收運處理單位的在線監控,規范廚余垃圾收運過程,增強實時統計分析能力,提高監管力度、應急調度等功能。
房山區試點全領域垃圾分類和“兩網對接”。在良鄉鎮部分大街沿線的商戶、飯店、單位和小區等,以垃圾智慧分類為重點,適時開展積分獎勵換購商品、APP線上線下互動等方法,將街區范圍內的單位全部實施垃圾源頭分類,將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兩網合一”。
延慶區探索建立城鄉統籌的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設置近百個收集點,試點廢舊織物收集處理體系建設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