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實現環境質量自動監測全程管理
來到江蘇省蘇州市金墅港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站,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張二維碼圖片。這張二維碼圖片是運維人員的“簽到表”,運維人員一早通過手中的平板電腦,掃碼簽到后,開始運維任務。
“我們會設定一些運維方案,包括定期或臨時的運維任務,運維人員完成任務后,通過平板電腦上傳表格,我們的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會自動判定是否合格。”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自動監測與預警科副科長呂清告訴記者。
在蘇州市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平臺上,呂清為記者調出“市區漁洋山水質自動監測站標準溶液核查質控任務”,任務的基本信息表里顯示,這項任務的測點類型是地表水,環境監測點是漁洋山,專項表單為標液考核,執行小組為某某運維小組,任務狀態為已完成。自動監測與預警科的工作人員還對表格進行了審核。
“通過這個平臺,我們能詳細了解運維人員每天的工作,便于管理,同時也讓監測數據更加準確可靠。”呂清介紹說。
實現對運維服務全面考核
在蘇州市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平臺上,點擊報警信息,記者看到,11月3日14時31分,城區河道白蓮橋點位的溶解氧參數超下限。
“這些報警信息通過短信的方式直接發送到運維人員的手機上,讓他們及時核查報警原因。核查完成后,一般24小時內要有反饋信息,這些信息可以直接上傳至我們的微信群里。如何遇到特別復雜的問題,運維人員最遲48小時之內要進行反饋,如果超過72小時還不能解決,就要使用備用機器進行監測。”呂清告訴記者。
蘇州市水質自動監測站的運維工作均由第三方專業機構承擔,質量控制由各地監測站負責。按照“日監控、周檢查、月對比”的質量管理制度,負責質量控制的技術人員每天至少要兩次調取監測數據,發現問題要及時通報運維人員,責令排查原因,及時解決問題;每周至少去水站巡查一次,檢查儀器狀態和運維效果,每月至少進行實際水樣的實驗室比對測試、水樣加標回收或質量控制樣品考核一次。
質量控制運維模塊實現了從運維方案(或臨時任務)下達、運維結果的反饋到運維質量的量化考核的自動化,通過對運維任務的頻次、完成及時性、質量控制合格率和完成率的統計,直觀體現了第三方運維服務的工作情況,實現了對運維服務的全面考核,減少了人工考核的工作量,增強了考核及時性、便捷性。
目前,蘇州市范圍內已建成125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包括固定站、浮標站、平臺站等,構建了比較完善的蘇州市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網絡,自動監測點涵蓋主要飲用水水源地、國控點等重要監測監控斷面。水站數據已廣泛應用于每年的太湖、陽澄湖藍藻預警監測等工作。
監測業務全部程序化管理
對水環境質量除了進行自動監測,還要進行例行監測,也是通常所說的手工監測,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在樣品采集和現場監測加強質控的基礎上,采用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進行信息化管理。
“打開LIMS,分析人員通過批量錄入,可以將儀器原始數據直接導入系統,點擊提交,即進入數據復核,復核人員完成復核后,點擊審核,即進入崗位審核程序,審核人員完成崗位審核后,數據最終進入主任審核程序。”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分析科儀器分析主管孫欣陽告訴記者。
這個系統實現了監測業務的程序化管理,實現了驗收監測、委托監測、環境例行監測、污染源監督性監測、來樣檢測、質量控制6大類19小類業務的系統應用,實現了質量控制全面管理。系統提供了內置的跟蹤功能,可以記錄整個分析測試過程中的所有操作及與測試相關的實驗室資源(包括分析員、儀器設備等),可確保實驗室分析測試過程滿足各種技術規范的要求。
隨后,孫欣陽為記者隨機調取了一組已經完成實驗室分析的數據,點擊“操作記錄”,就能看到預登陸、接收樣品、崗位接收、結果錄入、審核測試、崗位審核、主任審核的人員名單和具體時間。孫欣陽告訴記者:“如果是單一樣品可能在工作效率上沒有太大差別,但是樣品量越多,優勢越明顯,因為是批量處理,所以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從送樣開始,直到監測報告打印出來,每個環節都能緊密銜接并可進行追溯,有效保證了監測數據的一致性、邏輯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中間環節帶來的人為失誤,顯著提高了監測質量。”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張仁泉介紹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