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天應急管理要多一些“節奏感”
前些天西安市晚上10點多突然通知第二天汽車尾號限行,市民的意見很大,譏諷為“半夜雞叫”。而石家莊這回看起來更“過分”:11月30日晚上10時許,石家莊教育局在官網稱,因市政府啟動重污染天氣紅色(Ⅰ級)應急響應,中小學校、幼兒園停課。但四個小時后,也就是凌晨2點多鐘,官網消息又改成了正常上課,停止一切戶外活動,12月1日有報紙頭版頭條還是“停課”的報道。此舉令很多石家莊市民哭笑不得,不少網友認為夕令朝改,太不嚴肅。
因為重度霧霾需要限行、停課,確實是一個“看天說話”的事兒,要隨時根據氣象指數,調整應急響應等級,從而出臺相應的城市管理政策——這一連串的應急動作做完,可能真就說不定是白天還是夜晚。但管理部門也應該意識到,這種頻繁的應急響應,其實很容易突破城市管理的一大忌諱:治大“城”如烹小鮮,幾百萬人的事兒呢,政策措施變化太快,市民接受需要一個過程,這一波剛知道,那一波又襲來,容易搞得信息混亂,措手不及,莫衷一是。
都說今天是信息時代,好像說家家戶戶都有手機,大家獲取資訊的路徑更加便利了。但對于直接影響到市民衣食住行行為的政策來說,我們不能假定所有市民半夜都在刷手機看消息,更不能假定所有市民早上眼一睜開就要看信息,研究一下今天需不需要送孩子上學,然后再起床出門上班。所以,不能說我職能部門有個微信公眾號,你們都來關注我吧,隨時隨地我給你推送信息就好了——我們不能也不該給市民造成這樣的緊張感,時時刻刻都有很多不確定的東西,搞得情緒都很焦慮。
城市管理很重要的一個職能,就是給市民輸送確定性,減少波動感。即便在霧霾天這種必須小周期循環調整的問題上,也得努力給市民留下足夠的反饋時間,還是要有意識地加強一下政策的連貫性,把握時間節點,增加一些信息傳播的時間,尤其不能“半夜雞叫”。比如說,關于限行或者不限行,關于停止戶外活動還是干脆停課,可以將時間維度略微拉長一點。第二天要實行的政策,最起碼也要在前一天下班之前,通過各路媒體發布出去。否則,不到非常嚴重的情況下,不要擅自“折騰”。
在具體管理上,也應該增加一些系統性思維,不能鋸箭療法,各管一段。現在很多城市關于大氣污染的城市管理,分別涉及環保局、大氣辦、應急辦,政府辦、交警隊、教育局,以及其他一些林林總總的部門。有提供數據的,有提供分析的,有提供宏觀要求的,有具體推出政策并執行的。大家分工不同,但不能各自為政,信息流轉、決策拍板,都沒了時間概念,丟了節奏感,等到具體影響市民出行的政策出來時,已經到了半夜;而要做一次政策修訂時,已經到了后半夜。
老百姓的小日子,是不喜歡被反復多變的政策來“折騰”的。把政策發布了,不等于就把自己的事兒做完了。現在城市管理,都強調系統性思維,要對政策效果和結果負責。應對霧霾天,在北方很多城市,都是冬天里一個長期性的工作,總要在主要職能部門的統籌下,協調安排各個階段的工作,政策出臺、措施收回,都有章有序,絕不凌亂。只有這種政策節奏感出來了,各種確定性的政策發布“慣例”形成了,大家才能多一些積極心態,認同這種“看天多變”的應急管理。少一些關于“朝令夕改”的抱怨,多一些理解和參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