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發明”將垃圾變廢為寶
“吳阿姨好啊,我又給您送‘寶’來了,繼續做好垃圾分類哦!”2016年12月28日一大早,浙江衢州柯城區碗東村婦女主任鄭華珍就挨家挨戶為村民送上一瓶瓶液體,她口中的“寶”其實是一種清潔劑,由農戶家收集來的爛菜葉、水果皮等垃圾發酵后制成。
這項“變廢為寶”的嘗試最初出自該村支部書記盧宋家之手。
2015年4月,一次偶然的機會,盧宋家從一位朋友口中得知這個‘竅門’。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當了18年村支書的盧宋家當時正為如何向村里215戶農戶推廣“垃圾分類”的事情犯愁,他想到如果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倒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收集廢棄菜葉、香蕉皮、橘子皮等,洗干凈切碎后裝到塑料瓶里,按比例加入水、紅糖,攪勻,置于陰涼、通風之處。盧宋家想到就干,開始嘗試“土發明”。三個月后,一瓶暗紅半透明、底層有少許沉淀物的液體呈現,盧宋家倒出一些洗碗,果真干干凈凈。
“如果推廣,可以讓老百姓把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后的蔬果垃圾制作成清潔劑,再返給百姓,不僅能大量減少垃圾的產生,實現美化環境的目標,還能產生經濟效益。”欣喜不已的盧宋家將想法連夜跟柯城區相關部門進行匯報。
盧宋家的“土發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科技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清潔劑其實是一種“酶”,也叫酵素,不僅可以洗碗拖地,還可以做化肥種菜、養魚,非常環保。2015年8月份,柯城區在碗東村改建了原本閑置的農民房作為“加工點”,購入300余只50~100公斤的大圓桶儲藏制作“清潔劑”,村婦女主任鄭華珍等3人被聘為分解員,每天在村里收集廚房殘余,并指導村民進行科學分類垃圾。
如今,村里已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收運體系,日集中收集餐廚廢棄物1000余斤,餐廚廢棄物收運體系和處理體系覆蓋率達到100%。慕名前來“取經”的群眾絡繹不絕,盧宋家又花心思將酵素制成小包裝,送給他們“體驗”。
創意無限的農民發明家還有一位衢州市龍游縣大街鄉賀田村黨支部書記勞光榮。2010年,他在國內首創“源頭分類可追溯、減量處理再利用、定時定點投放”農村垃圾處理新機制,實現該村垃圾100%集中收集無害化處理。
在賀田所有村民家中,都有村里專門印制的黑、黃兩色塑料垃圾袋。勞光榮介紹,黑色用于不可回收垃圾,黃色用于可回收垃圾,每個袋子上有編碼,就像“身份證”一樣,“見袋知人”,垃圾可追溯,也便于倒查監督。
不僅如此,賀田村還給垃圾制定“行程表”,定時定點投放。記者在賀田村看到,家家戶戶旁有垃圾投放點,全村5個責任區共設有24個投放點。每天早上6時至8時,村民將分類后的不可回收垃圾投放到相應的投放點。當天沒有及時投放的垃圾,村民必須等到第二天才能投放,便于管理收集。
賀田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掛在路邊的村民考核小黑板,常常聚集著許多村民,邊看邊評頭論足。這是村里督導組對每戶衛生量化打分排出的“清潔榜”,年終村里根據各戶全年得分情況,分別予以不同等級的獎勵。
憑借一個“身份證”、一個“行程表”、一個“清潔榜”,勞光榮所在的賀田村由原來的垃圾滿地、污水橫流的重度污染村變成了房舍錯落有致,戶戶窗明幾凈的幸福家園。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