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大家談:讓清潔生產不再是夢
2016年入冬至今,全國范圍內的灰霾來勢迅猛,并引發社會輿論的持續關注。如今,灰霾已超出單純的科學問題,成為一個公共話題。暫時拋開科學與非科學的概念糾纏,仍有一些問題能夠通過辨析、澄清并給出可行性建議,從而為解決當下治理與監管等緊要問題提供啟發。
“現在去河北都進不到貨了。”近日,一位經營化工貿易生意的企業主王先生向記者坦言,以前河北抓環保不嚴,同樣的產品環保成本最低、價格也便宜,但由于近期河北的化工企業停產限產,讓很多“物美價廉”的商品都變得稀缺起來。昔日的貨源地已不再風光。
“霧霾又雙叒叕來了”——今年元旦,包括京津冀在內的我國很多地區都收到了這份“新年大禮”。“霾伏重重”讓多地拉響應急響應的警報,王先生進貨所遭遇的不順自然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只是,那些污染企業減產限產了多少,用于減排以及環境治理的投入還會給他帶來多大的影響,對于他而言依然是一個謎。
懲治無力,難敵“偷排效益”
河北省近日公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十三五期間全省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產能的“天花板”設定在2億噸、2億噸和2億重量箱左右。這些指標讓身處灰霾“災區”的百姓依然感到“難以承受”。
更重要的是,在年初京津冀重污染天氣持續不斷的情況下,環保督查仍在該省多家企業發現了偷偷復工的行為。記者也注意到,在河北省“藍天行動”灰霾治理措施中,亦有灰霾治理要“白天黑夜嚴管”的說法,背后所指耐人尋味。
事實上,在中國循環經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曲睿晶看來,隨著國家對企業環保要求的日益嚴格,工業企業治污裝置普及率也在不斷提高,“總體上,治污裝置的普及率在75%左右。大型企業的普及率在95%左右,中小企業治污裝置的普及率較低,約60%左右。開動率在85%左右。”他說。
曲睿晶根據自己掌握的一份數據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分析,一個年生產800萬噸鋼的中等鋼廠的大氣環保投入為整個企業的10%~15%,約為8億元人民幣,而每生產1噸鋼的大氣環保裝置運行費用為120元/噸,其年運行費用則為9.6億元人民幣。一臺200MW火電廠的脫硫、脫硝、除塵的大氣環保設施投資分別為2500萬元、2000萬元、2000萬元,合計為6500萬元,運行費用為5000萬元/年。由此可見,環保設施投入和運行費用頗為高昂。
那么,如果企業排放不達標,又將會受到怎樣的懲罰呢?曲睿晶接著給記者算了一筆“違規排放”的成本賬。“前段時間,山西一家供熱企業排放不達標,政府罰款10萬元,而如果運行排污設施的話,運行費用最少要70萬元。”
在大型環保NGO精力有限,環保公益訴訟還不普遍的情況下,如此懲治力度,與偷排效益一比,不免讓有些企業動起了“罰款更合適”的歪腦筋。
“目前,肯定有企業在偷排。”曲睿晶分析說,企業有的會在晚上關閉部分裝置主動偷排,也有的在應該收集的廢氣、粉塵等敞開式作業的地方,以裝置故障、檢修等為借口進行被動偷排。
設施有限,“清潔生產”仍是夢
采訪中,河北省某焦化廠職工王賀軒(化名)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重污染企業對環保的重視程度已比以前“好得多”。他介紹,2010年以前,環境沒有這么差的時候,環保裝置都沒用,廠子放在第一位的就是生產。“現在廠子要求第一是環保,第二是安全。”
隨著環境問題日趨嚴峻,環保部門對這類重污染企業的檢查監督力度也越來越大。“現在環保裝置出問題不許過夜,當天必須修好,如果是重要的環保設施,就必須停產檢修。”王賀軒說,現在廠子里所有的環保設施都在用,而且不允許出現故障。
事實上,對于王賀軒所在的大廠而言,環保檢查力度的增強,反而讓他們得了好處。“因為環保檢查日趨嚴格,許多小廠都經營不下去,我們這樣的大廠產品利潤空間更大了。”他坦言,自己所在單位去年10月份時就完成了全年的利潤目標。所以,在他看來,“現在大廠都可勁兒上環保裝置”。
不過,即便這類重污染企業在環保方面不斷下功夫,達到“零排放”“零污染”似乎仍是一件很遙遠的事。
“那叫一個臟!”王賀軒在談到自己的工作環境時稱。他告訴記者,從廠區附近經過的車都會落一層灰,而自己在廠子里上班,經常“天上掉焦粉、煤粉,有時候稍微起風就迷了眼”,即使在室內工作一天下來“鼻子里全是黑的”,如果外出作業甚至“吐痰都是黑的”。“這些環保設施有用是有用,但肯定還得加強。”他說。
除了監管,還有建設源頭的“環保權重”
王賀軒對企業污染情況不樂觀的擔憂不無道理,但在專家眼里,打造清潔大企業并非天方夜譚。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化工系教授金涌近日曾在中國科學報社主辦的“2016綠色中國發展論壇”上,以硫化鎳銅礦為例解釋了打造清潔大企業的可能性。
金涌介紹,硫化鎳銅礦過程中會形成二氧化硫污染物,但通過技術革新,可以把收集所產生的硫變成硫酸,再通過引入鉀肥廠、磷肥廠等成功變廢為寶,“把產生的物質全部用起來”。
由于產業鏈的鏈接、耦合,“整個企業發展資源和能源沒有增加,可是產值大幅度增加。”金涌稱,化工行業多產業、多原料,可以通過產業鏈的縱向延伸、橫向偶聯,打造一個非常清潔的大企業。
由此可見,企業的清潔生產問題,除了監管、懲治環節,在設計建設源頭對環保要素的考量也是重要一環。這就需要企業以長遠眼光看待自身發展,建立以環保、綠色、節能為特色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在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當下,企業轉型升級尤其離不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等外力的推動。曲睿晶建議,督促企業加大減排設施的投入及運行力度,既要強化政府監管,還應不斷扶持發展環保NGO組織,同時把環境教育作為治理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讓公眾、特別是“兩高”(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的員工參與進來,用保障健康及適當獎勵的方式鼓勵全社會參與環保和環境監督。
鏈接˙治霾大家談
霧霾是怎么產生的?消失時去哪里了?霧霾是平著轉移,還是上下移動?對人體有什么危害?我覺得研究清楚這些問題非常重要,因為這直接關系到限行、限產等措施的作用有多大。——北京某科技領域國企員工韓丞
雖然政府確實采取了煤改氣、控制煤電廠等措施,但大家都想著短時間內解決霧霾問題,采取的措施和大家的期待不對等。而且現在信息不透明,讓我覺得對霧霾產生、治理可能出現的后果都不太清楚。——北京某外企員工王琳琳
都說北京的霾厲害,但是如果常坐高鐵往西南走的話你就會發現,離京越遠、霧霾越重,特別是保定、石家莊的霧霾更是讓人有種“置身仙境”的感覺。然而,河北的人民更和諧,不會整天因為霧霾就刷爆“朋友圈”,甚至有人仍然在重度霧霾天鍛煉且不戴口罩,自我保護意識實在堪憂。——河北科技大學趙老師
為什么現在治理個霧霾就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呢?為什么最嚴的環保政策總是不能執行到位呢?有沒有利益勾結,是不是怕掉GDP而不利于政績考量,我想大家各有想法吧。
——北京東城區街道辦事處張女士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