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推進長江大保護和生態修復
地處長江中游的湖北省黃岡市既是長江的受益者,更是義不容辭的保護者。去年以來,黃岡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將促進人水和諧作為戰略選擇,扎實推進長江大保護和生態修復,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取得初步成效。
立足區位優勢強化上游意識
從水文氣象看,黃岡地處長江、淮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和南北氣候的交匯點。長江流經黃岡境內六縣市區,長216公里,占湖北長江岸線總長的1/5。境內六水并流匯入長江,百湖千庫星羅棋布。全市現有水域面積2500平方公里,水庫1230座、湖泊166座、河流3731條。多年平均降雨量1332毫米,平均水資源總量111.08億立方米,長江過境客水資源量7200億立方米。全市水多、水少問題并存,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水生態環境惡化,是制約地區發展的突出瓶頸。
從戰略定位看,黃岡是聯系長江中游城市群的主要紐帶,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撐、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核心區和武漢城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集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資源富集區、國家貧困區于一體的特殊地區。盡管黃岡地處長江中游,但又位于九江的上游、湖北長江段的下游,在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大局中舉足輕重,有責任為保護長江生態做出應有的貢獻。
立足生態優先強化主體意識
一是領導重視,研究部署。2016年5月,黃岡市委、市政府在武穴召開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工作座談會,制定實施《黃岡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雷霆行動”工作方案》,黃岡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雷霆行動”拉開帷幕。
二是成立機構,落實責任。市委、市政府成立多個治水護水機構,高端搭建“共抓大保護”平臺。成立黃岡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雷霆行動”領導小組。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委、市政府相關單位負責人,各縣(市、區)委書記、縣(市、區)長任成員。領導小組下設10個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專班,各由一名副市級領導掛帥推進,一個市直部門牽頭負責。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和主要負責人承擔各自轄區內整治工作的主體責任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成立水生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庫管理保護機制。由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河長、湖長、庫長,對全市水環境保護工作實行定期巡查、考核、通報。成立長江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副市長任副組長,市政府相關部門、各縣市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政府辦公室,主要負責對整改工作進行協調、督辦、檢查、驗收、反饋和通報。由此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掛帥、人大政協監督、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長江大保護工作格局。
立足環境優化強化法治意識
通過《黃岡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上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這是黃岡擁有地方立法權后制定的第一部實體性地方法規,是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方面的專門地方性法規。按照“水十條”的要求,對沿江一帶工業園、違規建設項目、飲用水水源地、重點水域排污口、畜禽養殖污染源等進行“拉網式”大排查。
堅持“行動要快,力度要大,執法要嚴”的原則,對已建成投產的違法排污企業和對環境影響大的企業,堅決關停,決不手軟,特別是對那些未批先建的項目和不符合“大保護”要求的企業,責令停產治理,沒有商量余地。
大力開展以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污染減排、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工業污染防治為重點的“五大攻堅戰”。整治重點水域排污口95個,拆除采砂船只機具3臺套,關閉砂場9處,拆除土庫364座,整治畜禽養殖企業6028家。
建立健全“公、檢、法、環保”四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和聯動機制,搭建四部門信息共享平臺,實行環境刑事案件網上移送、網上受理、網上監督,對污染水環境、破壞長江生態的違法行為重罰快處。
通過對全市23處重要河流、湖泊、水庫等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劃定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生態紅線,確保生態功能區標準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對長江沿線化工企業逐步整治,大力發展生態替代性產業,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騰出綠色發展空間,構筑長江生態安全屏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