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河池靠創新探索土壤污染治理新模式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被列為全國6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之一,河池市為建設先行區積極做準備,去年底編制完成《河池市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方案(2016-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做了相應頂層設計。
由于歷史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河池市部分地方的環境監測、監管能力還不能滿足土壤污染防治的需求,需要加強能力建設。
據悉,河池市已著手開展先行先試實踐,嘗試創新土壤修復前期項目總承包等模式,以保障項目有序快速推進。
為先行區建設謀篇布局
總體考慮環境風險防控,開展源頭預防、風險管控、治理修復、監管能力建設等探索,進行項目和制度設計
去年下半年以來,河池市政府多次召集環保、發改、住建、財政、國土等相關部門,對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進行專題研究,為先行區建設謀篇布局。
河池委托環境保護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作為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技術支撐單位,編制了《河池市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方案(2016-2020年)》,并已將修訂完善后的《方案》報環境保護部、財政部備案。
《方案》明確,河池將在土壤污染源頭預防、風險管控、治理與修復、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進行探索,總體考慮區域性環境風險防控,并進行項目和制度設計。將幫助經濟欠發達地區,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共贏的模式創新。
在項目管理方面,針對“十二五”重金屬治理項目實施過程存在的不足,市政府邀請環境保護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廳等單位相關專家,以及中節能中咨環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技術專家,研討適合河池特色的項目管理模式。
針對土壤污染治理修復不同于工民建項目的特點,河池市提出,土壤污染治理修復項目實施前,必須先進行場地調查與風險評估、修復方案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勘察設計,實施過程中同時開展環境監理和工程監理。實施完成后,由第三方機構對治理與修復效果進行評估,明確土壤污染治理修復的程序和技術要求。
記者了解到,目前河池市政府正在按照國家和自治區要求,編制《河池市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方案》,擬于2017年3月啟動河池市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
土壤污染治理情況復雜,挑戰重重
土壤污染現狀不夠明晰,水土共治缺乏統籌,監管能力有待加強
雖然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土壤污染防治,由于河池市歷史原因以及土壤污染治理情況復雜,當地土壤環境保護目前仍面臨不少挑戰。
如基礎數據缺乏,土壤污染現狀不夠明晰。盡管目前已經開展了一些調查工作,但從全面反映土壤環境質量的角度來看,總體點位較疏,只能從宏觀上反映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的總體狀況。調查結果也僅能以點位超標率,來描述土壤污染狀況,很難給出準確的土壤污染面積數據。
當前,區域土壤環境風險識別不清,水土共治缺乏統籌。河池市屬于喀斯特地貌特征,地表水和地下水監測結果超標只是表面現象,由于對污染源的識別缺少準確認識,難以統籌土壤、地表水與地下水治理修復工作。
土壤環境監管能力也有待加強。目前,河池市和大化、南丹、宜州、金城江4個縣(區)的監測站通過標準化驗收。在環境監管方面,河池市環境監察支隊及宜州、環江、羅城、南丹、大化5個縣級環境監察大隊通過標準化驗收。河池市及金城江、羅城、環江、南丹4個縣設立了環境應急和固廢管理中心,但機構尚未全面建立。據河池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還有部分縣(區)的環境監管能力不能滿足當前土壤污染防治需求。
據了解下一步,河池市將在人員編制、業務用房、執法裝備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爭取盡快達到當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
探索創新先行區建設模式
問題導向,技術支撐,多元吸引資金,以總包方式保障項目實施順暢有序
“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本身就是要搞創新、樹樣板,我們要從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到模式創新,將創新意識貫穿先行區建設始終。”河池市環保局局長覃獻生表示,特別是要在現有PPP模式探索試點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以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價值為橋梁,將污染場地修復與建設用地開發、污染農田修復與種植業發展相融合,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政府和企業共同治理土壤污染、共享土地開發利用收益,保障土壤污染防治資金來源。
為改變土壤污染治理修復前期工作不足,影響項目進展的局面,河池市政府提出探索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對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專項中的治理修復類項目的前期技術服務、調查評估類、風險防控類等項目,開展總承包。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系列前期項目由一個公司總承包的方式,與每個項目由不同公司承包的方式相比,更有利于項目銜接,更易于保證項目實施順暢、有序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整體項目。
目前,河池已完成土壤治理修復類項目的前期技術服務、調查評估類、風險防控類等項目總承包招投標工作。正在按照計劃開展治理修復類項目的環境監理總承包的政府采購工作。
據悉,去年河池已經開展了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的前期工作。目前,正在加快推進治理修復類2016年度項目的前期工作,部分項目環境現狀調查與風險評估、實施(修復)方案編制工作已經完成,其余項目正在按計劃開展前期工作。
覃獻生表示,河池市將根據《方案》,進一步發揮先行先試效應,以問題為導向,精準識別當地土壤污染防治特點、難點和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組建專家委員會,支持先行區建設工作科學、有效推進。
河池市還將加快制定先行區建設相關配套制度,爭取能在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建設方面,為國家提供一些經驗。另外,按照國家要求,在“鉛、鎘、砷”污染治理上,也要提供更多成功案例。
政府統籌技術支撐農民參與
河池探索土壤污染綜合防治新機制
◆中國環境報記者昌苗苗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根據當地環境特點,深入開展運用環保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積極探索土壤污染綜合防治新模式,全面推進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在全市曾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針對調查結果,有效推進實施137個重金屬污染防治項目。
通過幾年土壤污染防治實踐,積累了經驗,河池市積極申報全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試點,去年,國務院批準河池市為全國6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之一。
較早在全市開展土壤污染基礎調查
為全面掌握全市土壤環境基本情況,河池市曾邀請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地理所、南開大學、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對全市環境狀況開展普查。調查設置1026個采樣點,其中,地表水采樣斷面189個,地下水采樣點172個,土壤采樣點603個(6項主要污染特征因子),礦渣場采樣點62個(6項主要污染特征因子)。根據調查結果,編制完成河池市環境質量狀況調查報告,為全市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礎依據。
在全面開展全市土壤環境狀況調查的基礎上,河池市針對環江縣、南丹縣、金城江區等3個國家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控區,開展基本農田土壤環境狀況調查,編制完成河池市重點區縣基本農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報告。
同時,還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大化瑤族自治縣、巴馬瑤族自治縣及宜州市3個主要蔬菜種植基地,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編制完成了相應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報告,并對河池市3塊蔬菜種植基地進行土壤環境質量評價分級。
實施系列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
河池市被稱為“中國有色金屬之鄉”,有色金屬產業在本自治區乃至全國都有重要地位。有色金屬產業的快速發展,為河池市經濟和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給河池市的土壤環境帶來了一系列影響。
河池市高度重視重金屬污染防治,幾年來,共獲中央、自治區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資金10.98億元,有效推進實施100多個重金屬污染防治項目。
比如,對受歷史遺留尾礦渣污染較重的大廠銅坑河等刁江流域上游區域,實施南丹縣大廠鎮刁江源綠蔭塘至豐和洞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南丹縣大廠鎮銅坑河道環境修復工程等河道治理工程。通過采取河道清淤,配套建設固體廢物安全填埋場等措施,對河道中的遺留尾礦渣進行清理處置。
珠江水系紅水河的一級支流刁江經過整治,干流水質不斷改善。目前,鉛、鎘、砷等重金屬指標月度和年度均值都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水水質要求。金城江區、南丹縣、環江縣等3個重金屬重點防控縣的環境空氣中,鉛、鎘、砷日均值符合居住區大氣中有害物質最高容許濃度限值要求。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曾啟動大環江流域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示范項目,首期項目共包括1280畝農田,分布于3個鄉鎮7個村,研究應用植物萃取、超富集植物-經濟植物間作修復、植物阻隔修復、化學修復等技術對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進行治理。
同時還形成了“政府統籌協調、科研單位技術支撐、農民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因地制宜解決涉及千家萬戶利益的農田污染問題。引入第三方監理,為河池以及其他喀斯特類地區開展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工作提供借鑒。
另外,河池市開展“美麗河池.·清潔鄉村”專項活動,示范推廣綠色防控技術、開展清撿田間廢棄物集中整治、清潔田園減少農田化肥施用等活動,也為耕地土壤保護打下良好基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