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二次四分”法巧破“垃圾圍城”
目前,浙江省金華市探索建立了“二次四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置模式,達到了“農民可接受、財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廣”的治理效果。金華的垃圾分類處理方式得到住建部充分肯定,組織推廣。
農民可接受就是分類方法簡便化。改變以往“可回收、不可回收”等普通老百姓難以甄別的分類方法。“二次四分”法:即由農戶將垃圾分為“會爛”和“不會爛”兩類,分別投放到政府配發的“兩格”式標準化垃圾桶;再由村保潔員每天上門收集,在檢查糾正農戶一次分類的基礎上,“會爛”的就地進入陽光堆肥房作堆肥處理,“不會爛”的進行二次分類,分揀出“好賣”和“不好賣”兩類。“好賣”的由再生資源利用公司上門有償回收,“不好賣”的送垃圾填埋場集中統一處理。
“財力可承受”就是財政支出減量化。實施垃圾分類減量處置后,可實現垃圾減量80%~85%,需要轉運處理的只占原來的15%~20%,使用年限20年的垃圾填埋場壽命可提高5年以上。
按照平均每噸垃圾清運、焚燒、填埋成本分別為200元、110元和90元計算,金華農村每年減量生活垃圾60萬噸,政府每年減少支出近兩億元,高于農村垃圾治理財政補助支出。
金華還實施了獎勵措施,一是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建設陽光堆肥房的行政村,一次性獎勵補助10萬元,并配發分類垃圾桶、垃圾車等配套設施。目前已建成陽光堆肥房1937座、微生物發酵堆肥站77座。二是按照農村在冊人口,財政每年安排人均50元~90元的補助資金,用于村保潔員工資發放、堆肥房設施維護等后續管理費用。
“面上可推廣”就是實現治理全域化。目前,金華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置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治”出了好環境、好效益。“村莊風景化,風景全域化”的農村美景吸引了八方游客,帶動了美麗經濟發展,“農家樂”游客接待數、營業收入均增長25%以上,綠水青山正逐步變成金山銀山。
從金華實踐看,“二次四分”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置模式,實現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種模式對于全國推廣垃圾分類,破解“垃圾圍城”困局,具有較強借鑒價值。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