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放:對垃圾分類 請不要再拖了!
3月22日,湖北市人大常委會召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執法檢查啟動大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未來兩個月內,市人大執法檢查組將就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生活垃圾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分類收集和運輸等情況進行一系列檢查。在昨日大會上,市城管委主任孫新軍介紹,今年起,全市垃圾分類將有新變化,垃圾將被劃分為再生資源和廚余垃圾兩類,回收的時候“干濕分開”,“混裝混運”將成為歷史。(3月22日《新京報》)
北京這一新舉措,使垃圾分類朝前邁出了一步。這意味著原標有廚余、可回收、其他三個垃圾桶,將逐漸被一大一小兩個垃圾桶取代。其實,垃圾分類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觀念問題,更是管理和投入問題。就北京來說,“干濕分離”還是來得較晚,僅是將率先在部分小區推廣,也僅是到年底前每個區至少將有一個街道實行垃圾分類,每個街道至少有一個社區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就是說垃圾分類在首都也尚處于“試點”階段。
而推廣“干濕分離”這一模式,僅是垃圾分類的一個方面而已。世紀之交的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桂林、深圳、廈門被確定為全國8個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可17年過去了,效果不彰,“分類、分質、分時”收運試點的結果難如人愿。究其原因,就是垃圾分類有方案,但缺標準,有試點,但缺管理。說穿了,就是沒有把垃圾分類真正重視起來。其中,投入不足,管理缺位,宣傳不夠等,導致最終多紙上談兵。
事實上,垃圾分類不僅是簡單的拆揀和分類問題,更指向生產生活觀念的變化。社會的文明進步,總是伴隨著生產生活和習慣的改變,這看似民眾的問題,但更在于引導、管理、投入。而目前的狀況是,人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嚴重不足,觀念有待改變,而投入和管理更亟待改變。垃圾分類,沒有想象中那么難。有人稱人們的自覺意識不夠,但如果舍得投入,硬件到位,監督跟上,分類意識就可以趕上來;有些意識、習慣、自覺,就是逼出來的。就連不少垃圾分類搞得好的國家也是如此。
在一些垃圾分類處理較好的國家,如德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垃圾分類清晰,項目細化,都是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分類,且有著嚴格的監管和獎懲措施。最重要的是措施都能執行到位,不打折扣,且舍得投入。當然,我們國情特殊,但不能就這么拖著,至少該借鑒有益經驗,如讓孩子在幼兒園的第一課就包括“垃圾分類”,該舍得真金白銀,并把制度性規定落實到位。
如今,民眾對“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一知半解,對可回收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對不可回收主要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以及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及果殼、塵土等,也少有了解。而對更有毒害、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或潛在危害的廢棄物,包括電池、熒光燈管、燈泡、水銀溫度計、油漆桶、部分家電、過期藥品、過期化妝品等,更是不堪了解。這說明對分類的宣傳遠遠不夠。
我國目前主要靠填埋和焚燒處理,以填埋為主,且都在超負荷運轉,占地太多,污染太嚴重,形成“垃圾圍城”。而無論采取哪種處理方式,都是“埋不勝埋,燒不勝燒”。而就垃圾分揀來說,主要靠大批城市拾荒者,正規的分揀者基本看不到其身影,這就顯得很詭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毋庸多言,而如何在政府、企業、居民三方實現良性互動,就是當務之急。而最大的問題,就是要加大投入。垃圾分類哪方面都需要花錢,現在舍不得投入,未來就是隱患。雖然垃圾分類不能脫離國情,卻也不能一拖再拖,不然,何時是個頭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