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灰制水泥警惕走老路
近期有媒體報道稱,生態水泥被視為建材產品中實現循環經濟的典范受到贊揚。而實際上,生態水泥這一漂亮的詞匯背后,需要警惕和思考的問題不少。
所謂生態水泥是日本2002年研發成功,以垃圾焚燒爐飛灰為原料制造出來的水泥。但因其工藝太復雜,需新增許多洗濾裝備,制造流程太長,產能又低,生產效率也低,導致生產成本高達普通水泥的2~3倍,市場很難接受。生態水泥在日本國內滯銷多年,后來向歐洲、中國等國際市場銷售,也以失敗告終。
生態水泥項目陷于如今境地,主要是因為1986年日本倉促決定全國生活垃圾100%焚燒處置,1年多之內全國各地突擊新建投產了近2500臺大小不等的垃圾焚燒爐,每年產生毒性飛灰100萬噸~150萬噸,全部密封深埋。雖然垃圾焚燒可以減量95%,但還有5%的飛灰和殘渣必須嚴密處置。
1996年,日本全國累計深埋飛灰1000萬噸~1500萬噸,當時相繼發生了幾起飛灰填埋場污染泄漏事故,公眾對其環境安全性的擔憂上升。迫于輿論壓力,政府決策部門為了盡快解決飛灰的出路,生態水泥項目就此匆忙上馬。然而,生態水泥這樣的綜合性系統性研發項目并沒有以環境治理為根本,而是期望在短期獲得技術、經濟和商業三方面的收益。
在研究清楚日本生態水泥起因與演變的全過程以后,我國水泥行業正在吸取經驗教訓,優化相關技術。據了解,北京金隅琉璃河水泥廠參考日本的思路,自主研發了生態水泥全套生產技術與裝備。雖然水泥產品襲用了日本的取名,但其生產目的是從長期生產實踐中充分分析研究這條技術路線的優劣,以積累第一手經驗教訓,對生態水泥技術做出全面的科學評判與優化。目前,金隅琉璃河水泥廠每天的飛灰處置量超過100噸,北京市政府給予每噸飛灰1500元的利廢補貼。
在科學技術探索下,相信日本生態水泥對行業和公眾的誤導將逐漸減少。同時,也希望我國有關技術政策,以及各有關行業都能認真研究其經驗教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