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源頭筑屏障 一江清水送杭城
浙江省衢州市堅定踐行“錢江源頭筑屏障,一江清水送杭城”的承諾,大力實施“截、清、管、修”四大治水工程,綜合采用資源化利用、第三方監管、生態化改造等治水新措施。
通過“減污—治污—控污—凈污”,推動污水控源、污水處理、污泥清理到水體修復的全過程、全系統、全方位治理,力促全域消滅劣Ⅴ類水質。全市“五水共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實現水質斷面考核(國控、省控、市控、跨區域交接斷面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5個100%,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堵截三大污染源頭,全面開展減污行動
衢州市開展農業轉型行動,切實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建立河長制,揮別黑臭河。各級河長根據政府出臺的農業轉產轉型“新十條”政策,在已完成畜禽禁養的村中積極推進村民轉型轉產專項行動。
為確保生活污水全部納管,管住一江清水,衢州市從高從嚴推進全市污水收集處理工作,新建和擴容10座城鎮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3.9萬噸,對5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實施提標改造,全部實現一級A排放標準;新建污水收集管網185公里;對43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全部進行改造提升,并納入智慧環保監控平臺,成為全省首個實現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在線監管全覆蓋的地級市。目前,衢州市區污水處理率達95.2%,縣(市、區)污水處理率達92.5%,城鎮污水處理廠達標率達100%。
著力實施工業污染減排行動,衢州市積極推進落后產能、“三高”企業淘汰,以新科技、新業態發展綠色高端產業。憑借優質水資源,衢州市成功吸引旺旺、康師傅、均瑤、馬迭爾等對水質要求嚴格的大企業項目投巨資落戶。其中,旺旺集團先后13次投資,從早期1250萬美元增至兩億多美元。
實施清污三大模式,全面破解治污難題
在全面破解治污難題中,衢州市積極探索沼液開發新模式,建立全省首家納米膜過濾技術沼液濃縮處理中心,通過納米膜過濾沼液濃縮技術處理,每100噸沼液可分離成15噸沼液濃縮液和85噸中水,中水可用于豬欄沖洗和綠化灌溉。
衢州市推廣生物降污新模式,實施科技化凈水新措施,對部分截污納管改造有難度的企業,推出“生態化+”的“一廠一濕地”治水模式。通過將人工濕地和制革廢水處理技術相結合,以三級式免動力污水遞進處理技術,打造花園式污水處理濕地。并且,可節約成本達40%,各項出水指標均達國家污水綜合排放一級標準。目前,衢州市已有406家企業施行“一廠一濕地”治水模式。
針對污水處理廠、生態氧化塘及園區排渠污泥污染程度較高的治理難題,衢州市創新淤泥消納新模式,建成全省首條水泥回轉窯協同處置污泥生產線,用污泥可燃成份替代部分燃料,剩余部分制作水泥等建材,達到污泥處置、資源利用的目標。
推出三大智慧治水,全面補齊控污短板
運用科技手段打造全時段智慧管控平臺,補齊執法力量短板。衢州市率先建成“全域實時監控、污染即時處置”的“天眼”智慧環保管控體系,已完成1556套污染源自動監測建設,實現對全域環境質量、所有重點工業污染源、全市1233家規模化養殖場、43家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和危險廢物全過程的24小時監測監控。
衢州市運用第三方運維管理模式,補齊治水資金短板。采用PPP、BOT等模式,先后實施常山縣天馬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擴建項目等14個城鎮污水集中處理項目。同時,推動市區巨化集團公司投資發展環保產業,出資2.1億元擴容提標改造巨化污水處理廠。去年,全市以9300萬政府資本撬動近20億社會資本參與治水設施建設、提升及運維,全市6個縣(市、區)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部實行第三方運維模式,終端排放水質檢測合格率100%,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受益農戶達91246戶。
衢州市還創新問診式環境服務體系,設置水污染防治等6個門診科室,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梳理出“五水共治”中的制約短板,借助專家力量為企業和工業園區開展針對性免費環保服務,顯著提升企業治污能力。如對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東港片區120余家企業雨污分流情況進行地毯式排查,逐企提出針對性整改建議;為40余家企業治水制定“一廠一策”治理方案,提供工業治水技術支持。
開展三大生態水系修復,全面提升凈污成效
全面啟動沿江及各支流上游濕地的水源涵養、水質凈化等生態功能研究。同時,完成馬金溪、常山港和衢江等主干流的河道整治及蓄滯洪區建設29.12公里,使全市的濕地蓄水防洪、凈化水質等能力顯著提高。
大力推廣“潔水漁業”新模式,以魚治水,以水養魚,累計向水庫投放各類魚苗850萬尾,涵養生態水源;全面推廣農田凈水工程建設。全市各跨境河流入境水質始終保持在Ⅱ類以上,達到修復水生態巧變“活”水的效果。
在注重生態治理和修復的同時,衢州市十分注重水系提升。突出清污、控源和生態治理,積極推動“引水入村,活水入塘”,實施水系連通、生態調水工程,對已完成清淤的河道及時跟進凈化措施,采取挖渠引水、挖溝排水等方式,打通水系“斷點”,將河道和周邊水庫、水塘、河流連接起來,全面提升農村水環境質量和自凈能力。
如今走進衢州,不管是大江大河,還是農村小溪小渠,清水潺潺已成為自然景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