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是京津冀大氣污染的“罪魁禍首”嗎?
京津冀大氣污染問題的本質是環境過載了。拿河北來說,粗鋼產能約2.8億噸,目前實際產鋼量在1.8億噸左右,另外還有9000多萬噸的水泥產量和5000多萬千瓦的火電裝機容量,這些行業的生產都包含著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原材料運輸。京津冀大氣污染問題要想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必須進行區域產業結構和布局、規模的調整。
大氣污染的成因非常復雜,主要取決于污染物排放量和氣象條件。在污染物排放中,有工業生產產生的,也有交通運輸及建筑施工等產生的;有當地的,也有從外部遷移過來的。就工業生產而言,要看各個行業的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特征。
“京津冀大氣污染問題的本質是環境過載了。拿河北來說,粗鋼產能約2.8億噸,目前實際產鋼量在1.8億噸左右,另外還有9000多萬噸的水泥產量和5000多萬千瓦的火電裝機容量,這些行業的生產都包含著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原材料運輸。所以說,京津冀大氣污染問題要想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必須進行區域產業結構和布局、規模的調整。”在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就京津冀大氣污染問題,以及鋼鐵行業的節能環,F狀和未來發展方向,鋼鐵環保專家、北京京城嘉宇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曉東接受了《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記者的專訪。
京津冀大氣污染成因復雜
近年來,京津冀大氣污染問題日益威脅到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要打贏藍天保衛戰。
河北省是鋼鐵大省,在京津冀大氣污染中,鋼鐵行業一直備受詬病。那么,鋼鐵行業是京津冀大氣污染的“罪魁禍首”嗎?
對此,楊曉東表示:“大氣污染的成因非常復雜,主要取決于污染物排放量和氣象條件。在污染物排放中,有工業生產產生的,也有交通運輸及建筑施工等產生的;有當地的,也有從外部遷移過來的。就工業生產而言,要看各個行業的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特征。在京津冀地區,鋼鐵、火電、水泥生產的排放特征和方式類似,既有高架有組織排放,也有低矮面源排放。從排放特征看,鋼廠的生產過程長,廢氣污染源多一些,而火電廠和水泥廠的生產過程相對比較簡單,污染源少。從排放方式看,100米、200米的高煙囪排放與50米的低煙囪排放對地面空氣的影響肯定是不一樣的。”
“空氣質量的檢測高度是1.2米~1.5米,也就是人的呼吸帶高度。在這個檢測高度,各行各業排放的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各占一定比重。可以說,每個行業都會一定程度地造成大氣污染。在不同氣象條件下,產生霧霾的主因也不盡相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論地說哪個行業造成的污染最多。”楊曉東進一步闡釋道。
對于京津冀大氣污染問題,楊曉東表示:“現在,我國的環保標準比國外都嚴,是因為我們沒有環境容量了,不得不制定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其實,國外鋼鐵廠排放的廢氣污染物濃度沒那么低,但能通過環境自凈能力進行自凈。但中國不一樣,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的根本問題不是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的缺乏,而是我們的空氣和水體的承載能力已經超過極限。即使再提高環保標準,也很難從根本上解決京津冀大氣污染問題,因為總量基數太高。”
楊曉東認為,解決京津冀大氣污染問題,去產能是一個重要方面,但不應僅僅局限于鋼鐵行業。“有些人把去產能理解為去鋼鐵,我不認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中國鋼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后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仍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形勢下,京津冀地區要從國家和區域協同發展的高度出發,加快對產業結構、規模和布局進行調整。對于區域性的環境問題,要做好多目標約束集成解決的頂層設計,用政策去引導。”他說。
環保提升關鍵仍在于經營者觀念轉變
這些年,楊曉東走訪過京津冀地區的多家鋼鐵企業,他認為,鋼鐵企業的節能環保水平整體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同企業之間依然存在差異,表現在裝備和管理水平上。“相對來說,部分民營企業的裝備和管理水平差一些,在原料場、渣處理場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可改進的地方。”楊曉東表示。
楊曉東指出,當前鋼鐵企業在環保方面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某些鋼鐵企業不能保證環保設施與生產設施同步運行,存在偷排現象。“現在環保部門去現場督查,查的并不是企業有沒有環保設施,而主要是查企業環保設施的運行狀況以及企業有無偷排和數據弄虛作假的行為。”他說。
對此,楊曉東認為,只有企業經營者的思想觀念和經營方式轉變了,才能實現鋼鐵企業綠色化發展。“鋼鐵生產中污染的產生具有間歇性、陣發性的特點,污染物濃度變化很大。環保設施運行成本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何做到精細化操作和管理是關鍵。像河鋼集團、太鋼集團、寶武集團這樣的企業,噸鋼成本中有150元以上的環保運行費用。其中,寶武集團寶鋼的鋼材產品深加工工序較多,環保設施運行成本會更高。與此同時,有些企業的環保成本不足50元/噸鋼,環保投入明顯不足,這些企業認為只要煙囪口達到排放標準就行了,其實這遠遠不夠。”楊曉東指出,“要實現鋼鐵企業的綠色化,首先要實現企業經營者觀念的綠色化。”
鋼鐵行業節能減排努力方向
《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年~2020年)》指出,“十二五”期間,重點大中型企業噸鋼綜合能耗(折合標準煤)由605千克下降到572千克;“十三五”時期,噸鋼綜合能耗將由572千克下降到560千克。
對此,楊曉東評價道,鋼鐵行業節能水平縱向進步很大。“十三五”期間,噸鋼綜合能耗下降到560千克以下是有可能的,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鋼鐵行業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目前,現有大型節能設備已經成熟,并且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在鋼企間推廣普及。這些設備能降低成本,因此企業的積極性很高。鋼鐵行業有1/3的成本是能耗成本,目前來看,從管理上挖潛來降低能耗的空間已經不大了。未來,鋼鐵行業要進一步降低能耗和生產成本,應進一步提高余能利用水平,加快工藝裝備結構調整和原料結構調整。”楊曉東指出。
“舉例來說,在二次能源回收方面,大型節能技術CDQ(干法熄焦)、TRT(高爐煤氣余壓發電)已廣泛應用,而高溫高壓的CDQ和干式TRT比常溫常壓的CDQ和濕式TRT的節能效果更好,因此,要加快燒結礦余熱豎罐式回收技術、焦爐荒煤氣余熱回收技術等發展。在工藝裝備結構和原料結構調整方面,現在高爐入爐料80%是燒結礦(品位為55%),20%是球團礦(品位在60%以上)。如果我們盡最大可能用大型球團設備替代燒結機,在高爐中多用球團礦,將入爐品位從55%提高到60%以上,高爐焦比就會降低,整個鐵前工序能耗就會下降。鋼鐵企業在這方面降低能耗還是有不少潛力的。”楊曉東表示。
處理好發展和環保之間的關系
在采訪過程中,楊曉東一直在向《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記者強調一個觀點:去產能不是去鋼鐵,鋼鐵還是要發展的,但不是規模發展,而是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和綠色發展。他認為,我國鋼鐵行業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在鋼結構建筑、定制化制造、成套加工以及生態工業和循環型產業領域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對于鋼鐵行業來說,投資節能設備是能夠產生經濟效益的,而加強環保更多地是增加成本,產生的是環境和社會效益。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于轉型升級中的鋼鐵行業來說,必須正確處理好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楊曉東認為,參與循環經濟建設,成為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鋼鐵企業未來發展的一條必經之路。“例如,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鋼鐵行業的環保矛盾非常突出,這也刺激了日本鋼鐵行業節能環保技術的發展。現在,日本鋼鐵行業除了賣鋼鐵產品以外,還向海外輸出了很多節能環保技術,取得了可觀的收益。同時,日本鋼企回收利用了大量城市廢物,包括報廢汽車、家電和廢塑料等,形成循環產業。在我國,以寶武集團寶鋼為代表,2009年提出環境經營戰略,確定三大任務:綠色制造、綠色產品和綠色產業。其中,綠色產業即整合節能、環保技術資源,擴大技術應用范圍,通過發展環境產業,實現商業價值。總體來說,目前我國鋼鐵企業在環保方面自主研發出了一些技術,但還沒有形成一個產業,沒有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日本和歐洲的經驗。”他說。
“最為關鍵的是,鋼鐵行業要實現發展和環保的雙贏,必須做好頂層設計。”楊曉東表示,“鋼鐵行業現在正進入新的發展時期,要實現綠色化發展,必須將生產發展與節能、控煤、低碳、減排、綜合利用等充分結合,統籌優化,制訂多目標約束下的集成解決方案,而不能將其割裂和分開解決,其中控煤是最頂端的設計。”楊曉東最后強調。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