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全力打造治水樣本
圖為山下湖鎮珍珠養殖塘生態化改造后的面貌。
◆周兆木周誠程
浙江省諸暨市以治水為突破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提升城市綠色發展新能量,使昔日飽經風霜、傷痕累累的浦陽江經過3年的“五水共治”,重煥新顏。
一條江滋養著一座城,諸暨鐵腕治水的氣質,折射出暨陽大地的發展風貌;兩尊“大禹鼎”,代表諸暨過去3年在“五水共治”戰役中的非凡付出與非凡收獲。
從拉高標桿到鐵腕出擊,從生態治理到綠色發展……2017年,諸暨市提出“剿滅Ⅴ類水,三奪大禹鼎”新目標,歸零起步,從新出發,全力打造全省治水樣本,全面打贏“五水共治”攻堅戰。
理念創新打造最美親水河道
青山綠水相擁,薄霧繚繞的龍門山腳下,諸暨市馬劍鎮石門村,系著白圍裙的朱阿菊(人稱朱阿婆)揭開土灶上的大鍋蓋,熱氣騰騰,端出一籠馬劍名小吃:馬劍饅頭……游人爭相購買、品嘗。
一輩子生活在龍門山脈的朱阿婆,56歲開始人生第一份工作:去年,臨溪而居的舊院落被改造成“過小年”民俗體驗點,她當上了管家,迎接八方游客。而多年前,朱阿婆養了十多頭豬,豬糞豬尿全往河道里排,現在豬圈拆了、豬不養了、污水不排了,朱阿婆心情舒坦了很多。
“溪水干凈了,游客來了,那才是長遠的大事、好事。”朱阿婆樂呵呵地說,現在大家的生活習慣越來越好,護水成了每個人的分內事。說話間,朱阿婆拎著兩包分好的垃圾,放入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兩個垃圾箱。
馬劍溪是錢塘江的源頭。3年“五水共治”,從關停沿河養殖場到生活污水納管,從垃圾分類到不在河里捕魚,經過生態綜合治理,這個偏僻的鄉鎮因水而美,因水而風生水起。如今,憑借獨特的山水之美,發展鄉村游,村民增收少則數千元,多則數萬元。
把治水的落腳點放在老百姓的獲得感上,“五水共治”正讓越來越多的人收獲滿滿的幸福感。
浦陽江是諸暨的母親河。多年前,因為沿江兩岸的生活污水直排,加上印染、電鍍等污染企業偷排漏排,導致江水被污染。2015年,諸暨市啟動浦陽江生態治理工程,從源頭治污切入,鐵腕推進,促進浦陽江水質持續提升。
51家鉛酸蓄電池企業全部關停,20家電鍍企業整合入園,涉水工業企業整治率達100%;城區污水管網覆蓋率達90%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覆蓋率達80%以上。
高起點、高標準治理在于理念的創新,“要將浦陽江打造成最美親水河道。”諸暨市治水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諸暨市引入濱江公園理念,系統化、全局性考慮河渠治理,在充分滿足防洪排澇的前提下,將河道美化、綠化與自然生態可持續發展相聯系,逐步形成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河畔。
目前,諸暨城區已建成30公里浦陽江生態化游步道,各鎮鄉(街道)建成27條、75公里生態示范河道。
據市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諸暨市境內主要水系已消滅Ⅴ類水。39條重點河渠中僅有4條為Ⅳ類水,其余都為Ⅲ類水及以上水質。全市16個地表水斷面考核為優秀。2016年,諸暨市“五水共治”群眾滿意度為83.03%,居紹興市第一位。
產業轉型取締一批、改造一批、示范一批
諸暨是“珍珠之都”,珍珠年產量占據全球總產量的70%以上和全國總產量的80%以上。但因為屬于高密度養殖,需投喂飼料,因此作為傳統特色產業的珍珠養殖產業,在給城市帶來財富的同時,也對水體造成了大量污染。在諸暨市摸排出的劣Ⅴ類、Ⅴ類水體中,相當比例的水體屬于珍珠養殖水域。
目前,諸暨市珍珠養殖水域面積高達2.5萬余畝,遍布諸暨各鎮鄉。過去3年,諸暨市已采取多項措施,對剖蚌造成的污染治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對于最根本的污染源——珍珠養殖塘,依然是“五水共治”工作推進的“老大難”問題。
去年年初,諸暨痛下決心,提出了“既要珠光寶氣、也要碧水清波”的整治理念,掀起了一場珍珠養殖污染大整治行動,決心取締一批、改造一批、示范一批,推動珍珠養殖產業轉型。
山下湖鎮是珍珠養殖治理的重點,近年來,生態壓力倒逼整體升級,現在,全鎮所有珍珠養殖塘實施了生態養殖法,同時深入開展清水珍珠養殖示范點建設。
在取締一批的基礎上,諸暨市對保留下來的珍珠養殖水域,大力推進生態化養殖。如山下湖、阮市等養殖規模較大的鎮鄉積極推動蚌塘的生態化改造,通過采用降低養殖密度、減少有機肥使用、構建人工濕地進行尾水處理等方式,切實提升整改效果,減輕養殖污染。
同時,加強技術攻關,諸暨市引進了直埠智能大棚循環養殖和山下湖清水養殖兩個示范項目。目前,直埠智能大棚循環養殖項目首期占地150畝,已建成1600平方米大棚并投產試運行,正加緊開展循環水設施設備完善改造,初步實現尾水利用、零排放;山下湖清水養殖已完成240畝土地流轉、清淤改造、微生物生產車間建設、自動化投喂管網鋪設、部分河蚌插種,采取定向、定量、定時喂養珍珠蚌技術,避免了飼餌直投污染水體的問題。近期,塘內水質檢測達到Ⅲ類水標準,接近Ⅱ類水。
以治水倒逼產業轉型升級,諸暨壯士斷腕,強勢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產業整體躍升。襪業基地大唐鎮以點帶面促轉型,以打造“襪藝小鎮”為抓手,關停了近6000家織襪、印染、定型等“低小散”企業,重拳出擊向河道排污的企業,五泄江從Ⅴ類水一步步好轉,目前水質已接近Ⅱ類水標準。
同時,諸暨市設立20億元政策性基金,支持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環保等重點產業的技術成果轉化,支持戰略性新產業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五水共治”大大激活了本地環保企業的創業創新熱情,推動一批企業由治氣向治水領域拓展。如天潔集團從大氣治理向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進軍;豐球泵業針對城鎮雨污分流工程專門研制出一體化潛水排污泵站,迅速獲得市場認可。
自加壓力
考核金3萬元變100萬元
對于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因為職責所在,各鎮鄉(街道)自是重視有加、措施得力,對于河渠交界斷面,則難免力有不殆。如何化解這一難題?
過去3年,諸暨市已多次出臺河渠交界斷面水質的考核辦法。去年年初,為實現“全面清淤泥,再奪大禹鼎”的年度目標,諸暨市再一次加大了對河渠交界斷面水質的考核力度,將原有19條重點河渠的47個考核斷面增加到了64個。2016年7月,又出臺了新的《鎮鄉(街道)河渠交界斷面水質考核辦法》。
新考核辦法的亮點在于,一方面對每一個斷面制定了更加科學細致的考核辦法,另一方面大幅度提升了考核資金的額度,設立了共計5000萬元的考核金,對水質提升和下降的斷面分別進行獎懲。
更大的亮點在于,此前每個鎮鄉街道向市財政上繳的考核金僅為3萬元,這次分別提到了100萬元、80萬元和55萬元不等。
“押金”的大幅提升,意味著考核獎懲的額度也將大幅提升,對鎮鄉的壓力和動力也將隨之加大。
“有加分自然就有扣分,但要加分,只有水質同比得到改善的情況下才能實現。”據介紹,在出境斷面符合功能水質目標要求的前提下,全年3項考核指標均比上年改善,或是最差指標相比上年改善達到一定幅度的,才能獲取加分,這也有效避免了有些鎮鄉“躺在功勞簿上啃老本”的現象。
更“要命”的是,根據這一新規,各鎮鄉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對轄區內主要河渠水環境治理必須負總責,如發生出境斷面水質連續3個月與上年同期相比水質類別出現下降或新增Ⅴ類及以上出境水質斷面的,負責人將被行政問責。
新規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市里出臺的河渠交界斷面水質考核的新辦法,如果年底考核不達標,我們上繳的考核金將被扣罰。”諸暨市東和鄉鄉長周小峰坦言。
壓力最終變成了動力。新考核辦法出臺后的兩個月,東和鄉友誼村又關停了一個養豬場,豬欄等設施全部拆除,保障了境內的櫟橋江水質穩中向好。
辦法總比困難多。3年來,諸暨在“常規動作”之外,總會根據實情,因地制宜,祭出一個又一個的“自選動作”,自加壓力,攻克了一個個難題,保證了“五水共治”的有序推進,不斷提升水環境質量。
過去3年來,諸暨先后投入的治水資金已超180億元,始終秉承“全面、全域、全力、全民”的治水模式,穩扎穩打,不斷推進202個工程性治水項目的順利實施,使水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2017年,全面剿滅Ⅴ類水的號角已在諸暨全市吹響,城鄉的眾多小微水體、小河小渠,成為“剿滅Ⅴ類水”的重中之重。
諸暨市群策群力、拉高標桿,做到標準加嚴、時間提前、范圍擴大。不但要剿滅劣Ⅴ類水,而且要全市域剿滅Ⅴ類水。
今年1月~5月,諸暨市完成“五水共治”年度任務的77.71%,487個Ⅴ類、劣Ⅴ類小微水排定的743個治理項目,已全部開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