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海綿城市的幾點構想
如今,城市在迅速發展,城市的排水性能不足卻一直困擾著城市居民。每當夏季降雨量大的時候,城內水患往往司空見慣,讓人頭疼不已卻又只能“望洋興嘆”。當此之際,海綿城市的概念逐步走進大眾視野,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并成功躋身國家政令之中。
但現在,海綿城市建設一直處于摸索、試驗階段,相關的模式、體系、技術等也在創新、完善之中。關于海綿城市,小編也有如下幾點拙劣的構想。
構想一:“地下河”、“地下湖”
由于現在的城市,多數建在平原地區,地勢地勢較為平坦,加上建筑物密度大、地面硬化過度,每逢雨季,城市就如同一個大的蓄水池,大量降水匯集到地面后,找不到宣泄口,又無法快速匯入地表徑流、濕地,便形成了各大城市“看海”的場景。
對此,我們可以嘗試在城市地面之下修建多個地下湖,湖與湖之間修建網格狀的地下河,并在地表根據地形設置多個落水口(選于地勢相對低洼之處,便于地面積水快速通過落水口匯入地下)。地下湖及地下河的規模與儲水量,可根據該座城市歷年雨季降水量大小來規劃建設。對于地下河、地下湖積存的雨水,我們可以考慮引入河流、湖泊,或抽取用于農業灌溉、工業用水。
地下湖、地下河,配合地上徑流、濕地,形成立體空間上的儲、排水系統,積水有路可走,水患自然會減輕一些。
構想二:“空中湖”、“空中水庫”
城市形成水患的另一原因就在于高層建筑占地面積過大,而地面面積太小,建筑物就像攔水壩一樣加劇了雨水積存。
雨季降雨量大的時候,一部分雨水直接落在地面,但還有大量的雨水是落在建筑物樓頂最終匯至地面。咱們可以設想,落在建筑物屋頂的大量雨水,若不匯入地面,內澇會不會減輕呢?因此,咱們可以利用大面積的樓頂建設“空中湖”、“空中水庫”用于收集、儲存部分降水,減少地面雨水匯入量,從而減輕水患。而這些儲水,我們也可以考慮通過凈化處理用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這個方法,建筑物的承壓能力是要考慮的一大問題。
構想三:透水材料的大面積使用
如果城市內部的混凝土地面在保證硬度足夠的同時,又能像沙灘一樣具有極好的透水性能,雨水可以快速滲入地下,那么積存地面的水量必然能減少很多。除了透水混凝土,透水磚、透水石材的研發、使用也有一定幫助。
目前,普通透水材料已經大量進入市場和投入使用,但高性能透水材料尚未出現,還需我們進一步研發。
構想四:吸水海綿體的研發
要達到海綿城市的目的,增加植被覆蓋率也是一大途徑。但是,植被澆灌、供水往往需要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如果我們可以研發出一種能夠長期吸收儲存大量水分的海綿體,將它們設置在植被根部,即可吸收大量雨水,又可以長期、自動為植被供水。從而在減輕水患的同時,減少植被灌溉上的人力物力財力浪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